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天籽  孙佩铭 《求索》2014,(2):10-14
很多研究证实腐败和寻租是导致资源诅咒的主要传导机制,制度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一国和地区是否发生资源诅咒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1987—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自然资源丰裕度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重点考察腐败等制度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较高的自然资源丰裕度会降低地区制度质量,从而阻碍地区经济增长,制度弱化是中国地区层面上产生“资源诅咒”的重要原因。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和管理制度、加快所有制制度改革的深化发展、降低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程度、完善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够避免自然资源丰裕地区陷入资源诅咒。  相似文献   

2.
赵普  金小波 《求索》2010,(8):27-30
本文在对"资源诅咒"现象及其成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从理论上探讨破除"资源诅咒"的可能性。论文从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入,认为资源富集地区可以在区域经济战略合作中采取博弈行为,充分运用自然资源这一杠杆来获得所需的资本、技术等要素,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增长。文章以澳大利亚、非洲和俄罗斯等国家与地区为例,说明资源富集地区通过强化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博弈行为,完全可以变"资源的诅咒"为"资源话语权",有效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覃英学 《桂海论丛》2013,(2):116-120
"资源诅咒"是指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一种负相关关系。目前,居于桂西资源富集区重要地带的河池市具有明显的"资源诅咒"倾向性,建议通过提升理念、发展生态经济、走循环经济之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制度规制等措施进行规避,努力使河池市走出"资源诅咒"的怪圈。  相似文献   

4.
齐义军 《前沿》2011,(3):106-109
自Auty提出"资源诅咒"以来,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现阶段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制度领域,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体制和寻租,认为自然资源丰裕地区经济不发达以及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是资源本身问题,而是资源开发及相关制度安排问题,国家应该改善他们的制度质量来防止或根治"资源诅咒"。我国在国家层面上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在省际层面上存在。通过对国外文献的梳理,可以进一步促进国内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把自然资源作为外生参数独立出来,从而建立起以自然资源为参数的再生产模型。通过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经济的长期均衡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控制量;经济系统的生态化是未来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式;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等。  相似文献   

6.
赵辉 《长白学刊》2015,(1):89-95
由于资源租金界定不清、资源开发中社会总成本补偿不完全,现有制度安排下存在资源租金和社会成本向要素收入和企业利润转化的问题,使资源部门存在虚增的要素收益,进而形成了资源地区的"资源诅咒"现象。在不合理的要素流动机制下,经济主体的行为会加速资源浪费和消耗,导致资源型地区财富迅速流失,并引发诸多经济问题。为了规避"资源诅咒",应该规范资源收益分配,完善资源税费政策、收取资源耗竭基金,充分保障资源所有者权益,并健全社会总成本补偿措施,校正收益信号,引导要素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7.
傅春  詹莉群 《理论月刊》2012,(11):5-10,1
中部地区良好的资源禀赋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优势条件,发挥了巨大作用。利用Romer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自然资源纳入生产函数,分别与"资源尾效"模型和"全要素生产"模型相结合,通过回归模拟,分别测算出(1988-2009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带来的"尾效"和"贡献"值;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自然资源有限性而带来的隐性限制,自然资源尾效普遍存在于中部各省的经济增长中,其中河南和山西省排名前二。在各生产要素中,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15%,发挥作用次于资本和人力资源;从结构上看六省自然资源生产率要素结构呈现出"能源主打,水土作衬"的特点,其中90%的资源贡献来源于能源资源。然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运用VIEWS6.0分析了能源、土地和水资源生产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中部地区能源生产与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三者的走势基本保持一致;对GDP贡献最大的第二产业消耗的能源最大,远超过第一、三产业和人民生活能耗。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耕地资源和林地逐年下降,威胁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12,(1):66-67
发展经济学中有"资源诅咒"的概念,指一些矿产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却非常落后。学者郭宇宽在看到荷兰的风车之后,反观我国,得出"人力资源诅咒"之说。荷兰大兴风车始于300年前。有些风车可以稳定提供6000马力的能量,而且质量很好,有的能一直用到现在。工艺这么复杂的风车,  相似文献   

9.
资源富集区是指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相对密集的区域。随着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不断枯竭,欠发达后发展地区自然资源相对富集的优势随之显现出来,成为各级各部门竞相关注的区域,寄予经济增长的厚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定义资源可耗竭情形的基础上,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证与阐述。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产生的产业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论证了我国省际层面存在一定的资源诅咒现象,分析了能源消费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资源诅咒"是当前经济学关注的焦点话题,博茨瓦纳则被当作一个规避"资源诅咒"的典型国家。博茨瓦纳的成就与挑战对于我国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具有启示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加强矿产资源收益管理是破解"资源诅咒"难题的前提;产业多样化是经济转型的根本出路;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是资源型区域转型的保障;冲突治理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解读绿色GDP     
李美才 《当代广西》2004,(18):30-30
绿色GDP,是指从现行的GDP中扣除了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和水平,还能揭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反映GDP增长的合理性,克服现行统计的GDP中所固有的缺陷,以摆脱经济增长中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目标,实现新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综合性质量统计指标。绿色GDP的核心目标是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它是用于衡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合理尺度,所追求的目标是把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客观  相似文献   

13.
尼日利亚遭遇“石油诅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拥有财富而不能善加利用,终将被财富所诅咒:很多彩票大奖得主的生活一塌糊涂,悔不当初;不少衔着金汤勺出生的豪门子弟,花天酒地懒于奋斗,最终成了“富不过三代”的失败者;“荷兰病”的出现让众多荷兰人觉得当初如果没有发现石油,现在国力可能会更盛;前苏联如果不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石油涨价而大发其财的话,就可能不会放弃改变僵化体制的经济改革与科技革命的努力……这些都验证了经济学界广为流传的“资源的诅咒”的理论。这个理论是说:那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其政治经济体制容易失去变革、创新的动力,被锁定在某种不自由、不发达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政策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方式是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变化势必受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的影响,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离不开经济增长的承担主体,即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不同自然资源,它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始终处于主导和能动地位,是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鉴于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匾乏的现状,从长远眼光看,我国经济要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增长,除了节约自然资源处,更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这直接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运行的质量。而人力…  相似文献   

15.
钟若愚 《求索》2008,(5):24-26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研究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理论内涵,对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自然资源价值的处理进行评述,指出资源生产率实际上是一种超越经济效率的生态效率概念,并提出了一个构建资源生产率指标和进一步分析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与法的联系是在金融发展理论演变的过程中出现的,是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金融发展理论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强调银行在推动创新过程的作用;二是强调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相关性;三是将金融变量引入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四是强调金融发展中的法律因素,将法律作为金融的工具变量来考察金融(法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增长是一种复杂现象,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等虽然已经对那些最直接的增长条件,如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开发和技术变革等因素进行了开拓性识别,从而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提供了有益的结论,但要继续了解人们为什么要储蓄、投资、开发自然资源、学习技能并收集有用知识,我们可能就  相似文献   

18.
罗黎平 《求索》2011,(2):95-96
本文考虑了虚拟土地进口与土地集约利用等现实因素,拓展与改进了已有关于土地资源的经济"增长尾效"模型,为科学测定土地的经济增长尾效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工具。新的模型显示,对于一个国家与地区而言,降低土地资源增长尾效,不光要发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同时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当前政府提倡土地集约利用与进一步加强耕地资源保护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解释与模型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雨 《中国妇运》2003,(4):34-35
可持续发展是区别于现有发展模式的全新发展模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从最初对环境的关注、对自然的关注逐步转向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的关注,最终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形成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重视自然资源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资源,通过以自然资源为主导的物质、转变向以社会资源为主导的物质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现转变的关键。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资本的积聚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回顾了传统的和新增长理论之后,讨论了公共政策是如何影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的。内生增长理论重新确立了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该理论及其实证研究总结出一套促进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如补贴教育、研究和开发、刺激物质资本投资、保护知识产权、激励新思想形成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