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姚斯的接受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后期 ,德国康斯坦茨学派创建的一种新的文艺理论。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的代表作《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一书的解读 ,阐述了姚斯接受美学的贡献及其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史记 《求索》2012,(4):168-169,126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提倡白话文,发展新体诗。在这个时期,许多中国诗人选择了伟大的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中的代表诗人田汉、郭沫若和胡适的诗者思想剖析,凸显了惠特曼对中国新诗人从创作思想到创作手法的影响,惠特曼在其特定历史年代下创造出的超越时代的民主、自由的精神,在他身后的一百多年里仍闪耀着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用的“批评”指实用批评而言。我们在艾布拉姆斯和刘若愚关于文学四要素的基础上 ,从接受美学研究中获得启示 :在文学活动的历史中 ,在文学作品的形成、发展史中 ,文学的本质只能在包括批评在内的动态动作中展开、变化并彰现。批评者同时是原文的读者 ,文学作品在历代的批评中不断成长。由此 ,文学批评拥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并成为文学活动整体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尹德树 《长白学刊》2014,(6):119-122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范式面临重构的诉求,并引发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激烈辩争,但依然没有走出物质和精神、中学和西学的"两难"选择。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后,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的范式,并带领中国文化走出"两难"困境,为中国文化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学范式是审美领域中的基本范畴之一,表达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和共性的精神内核。少数民族艺术作为贡献美学范式宝库的重要成员,其艺术样式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自然是现代美学研究之必要内容。在此通过西南地区布依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其模式的分析,结合美学范式相关理论内涵,对少数民族舞蹈所孕育和面对的一系列美学之内及美学之外的问题予以尝试性解释,继而关注以布依族舞蹈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美学范式的重构前景。  相似文献   

6.
刘晓雪 《前沿》2010,(18):174-176
广告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极为明确的交流活动,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主动性和中心地位,对广告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广告翻译中,译者既要尽量满足译文读者的心理和审美情趣的期待,又要时刻关照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能力和语言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7.
唐洁璠 《前沿》2010,(16):157-159
媒体批评是大众传媒和文学批评的联姻,是大众传媒语境下文学批评转型的典型形态。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形态,媒体批评在赋予大众参与文学作品意义重建的权力、构建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构建动态、完整的文学批评活动过程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文胜  张柏然 《求索》2006,(7):190-191
本文拟从接受美学与功能主义标准,为“非忠实”的、迎合目的语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本土化品名找到合法性理据。阐明对于以目的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为中心选择品名形式与内容的本土化策略,分析了接受美学理论原则亦是有力的判据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祥文 《求索》2008,(3):194-195
肖洛霍夫作品在我国经历了一番由高度肯定到全盘否定再到理性评价的接受过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略肖洛霍夫作品的精神价值与艺术魅力,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学在美学原则上和接受美学暗合之处,是把接受美学运用到古典文学教学的前提。古典文学教学可以借鉴接受美学一些观念,展开新的教学思路。重视学生的接受要落实到学生的“期待视野”上;开展教学活动的着眼点要多放在文本的“空白”处;把“第二文本”当作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读者大众是期刊的起点和归宿.作为期刊的消费者,读者接受对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期刊的价值和意义,也只能在接受维度上体现出来.有鉴于此,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揭示读者接受与文学期刊的关系,探寻期刊价值意义的指向.  相似文献   

12.
苏玉娜 《传承》2010,(21):144-145
读者大众是期刊的起点和归宿。作为期刊的消费者,读者接受对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期刊的价值和意义,也只能在接受维度上体现出来。有鉴于此,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揭示读者接受与文学期刊的关系,探寻期刊价值意义的指向。  相似文献   

13.
王小平 《求索》2011,(8):197-199
从接受美学转向了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理论迁移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一贯性,同时也体现出理论视野由微观的阅读反应的审美分析到宏观探究文学的人类学本性的显著变化。经由对文学存在的人类学动因的追问,文学人类学强调虚构化作为人类自我呈现和超越的重要意义,在"文本游戏"与"人类学展演"中,文学拓展了人类超凡的可塑性。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思想在欧美批评理论界远未赢得比肩接受美学的赞誉,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反思和检讨。  相似文献   

14.
蒋正治  贾三强 《求索》2012,(6):54-56
老庄美学思想是我国古典美学领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代表,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就是受老庄美学思想影响的典型,他文学创作中恬淡自然的美学心态,归真反朴的美学情怀,奇伟瑰怪的美学艺术以及空灵浪漫的美学文质,都烙着老庄美学思想的印痕。研究贾平凹文学创作对老庄美学思想的接受,对于更好地了解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心态与历程,剖析其文学作品,解读其文学作品的深刻寓意与内涵,全面把握与评价其创作的风格与特色,探求我国当代文学特质有着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索党的思想理论被广泛接受情况,及时回答理论接受的内在根据,是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接受的视角出发,考察了实践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被接受的情况,认为理论的发展与成熟、社会环境的变迁、教育途径的多样化,是促进理论接受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选取接受这一视角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旨在拓宽和深化对该思想理论的认识,为进一步促进理论的广泛接受提供依据,为开展接受问题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感应美学"作为新时期中国美学中一种新的体系建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它以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特有范畴"感应"作为核心范畴和理论基石,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转换提供了一个范例;二是它在考察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时,用"感应"取代"反映",更辩证地说明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为重新认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中国视角;三是它跳出现有美学体系,从"感应"的途径探讨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对其进行了更恰当的描述,为多角度研究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唐代诗坛的代表诗人李白与杜甫,二者在引用宋玉辞赋方面,李白多引《高唐赋》,钟情于宋玉事襄王时的得意自信;杜甫则多引《九辩》,侧重于宋玉失职后的郁闷哀怨,二者对宋玉辞赋的接受大不同,由此也反映出李、杜在价值取向、诗歌格调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唐会霞  赵红 《求索》2007,(4):173-175
沈约及其所著《宋书》在汉乐府接受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宋书.乐志》不但详细记载了汉乐府的相关情况,更重要的是,它还在历史上首次收录了汉代16首民间歌诗和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的歌辞,使之不致亡失。其次,沈约还在创作上积极接受汉乐府的影响,写就了25首拟古乐府诗。其数量在南北朝时期仅次于鲍照和萧纲而居第三,充分表现了其对乐府诗的喜爱和推崇。这些贡献,是南北朝时期汉乐府接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范式是库恩在科学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它既是一种科学理论,又是科学共同体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性劳动工具,也是一种规范性的实用工具.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它规定了科学共同体成员观察世界和解决难题的确定范围,具有明显的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熊艳娥 《求索》2012,(4):135-137
陆龟蒙乃晚唐著名作家,也是影响深远的高士。从晚唐至今,每一个时代都不乏其接受者,苏轼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接受者之一。他是发现陆龟蒙咏物佳作《白莲》的第一读者,为此诗经典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他在诗作中将陆龟蒙塑造成一个不惧权贵、傲骨铮铮的贫士,提升了其人格精神,使陆氏更容易被后人接受。在政治失意、生活困窘的境遇中,苏轼还接受了陆氏采食杞菊的襟怀和风节,从而强化了杞菊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