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娥 《求索》2013,(1):103-105
唐代敦煌的民间教育内容上既符合中原教育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内容上浅显易懂,偏重于对世人生活节仪、处世之法的训导,这也都充分反映在敦煌蒙书中。检阅敦煌文献,我们可清晰地管窥到,唐代敦煌儒释道相谐的民间教育思想及价值取向。如敦煌写本道德类蒙书,"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杂糅佛、道,形成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民间思想,但主要仍以教示童蒙立身、处世之基本伦理道德为依归。"文章结合敦煌藏经洞所出相关文献,就唐代敦煌儒释道相谐的民间教育思想及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艳照门”事件为例,对穗港两地部分中学进行调查,从教育时间、动机、内容、形式、效果、教育者六个方面建立媒介素养教育比较体系,比较两地在该事件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差异。与香港相比,广州中学普遍欠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和有效教育机制,因而教育形式、内容比较单一,并暴露出师资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邵英 《湖湘论坛》2003,16(4):95-95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 ,也是学术界应予以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然而 ,迄今为止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呈现出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局面。规律是事物之间或事物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它可具体表述为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规律。其中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指教育者所运用的教育介体 (即所传授的教育内容和所实施的…  相似文献   

4.
龙春霞 《传承》2013,(4):58-59
网络舆情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化,它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丰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心理更复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更多元化。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教育观念、教育者和网络环境等几方面重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刘磊 《传承》2013,(6):58-59
网络舆情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化,它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丰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心理更复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更多元化。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教育观念、教育者和网络环境等几方面重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台湾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日益成为21世纪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台湾与内地同宗同源,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较之于内地开展得又比较早,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比较成熟,有不少特色如其明晰的教育理念、规范的教育中心、鲜明的教育评估制度等对内地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谊  王炎琪 《求索》2012,(12):102-103,71
随着儒学思想的国际化,其教育思想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孔子被列为世界十位最伟大教育家之一,孔子学院得以遍布全球,印证了孔子教育理念的意义和价值。孔子"有教无类",是中国历史上平民教育的开创者;以成就"君子"为办学宗旨,以"文、行、忠、信"为教学主要内容,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意义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于当今传统的精髓文化被当下大众文化冲击而逐步解构,信仰匮乏,传统失落等,是治愈之良方。全人教育思想的宗旨和理念与孔子教育思想可以对接吗?如何对接是教育者的课题,拙稿有基于此,在解读孔子的同时,阐述了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今教育理念的对接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判决的终局性是该判决在内国其他法域获得认可和执行的前提基础.随着香港和内地经贸往来逐渐频繁,民事纠纷日益增多,两地间的民商事判决若得不到相互承认和执行,不但此前进行的所有诉讼程序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对两地经贸往来的发展也将构成障碍.然而,内地与香港关于判决终局性的理解一直存在较大分歧.新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颁布施行无疑将引起对内地判决终局性认定和把握的新一轮冲击.因此,有必要通过分析新民诉法对判决终局性认定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协调两地有关判决终局性认定差异的法律途径,完善我国的区际司法协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0,(11)
<正>为推进河南与台湾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让台湾高校校长认识历史厚重的中原文化,共同促进两地高等教育的发展,10月16日,"台湾高校校长教育考察团中原行"在郑州开幕,河南省台办主任宋丽萍、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訾新建等领导出席活动开幕式,来自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静宜大学、南华大学等12所高校的19位校长及同行人员和河南省内15所高校的校长、教育专家参加了开幕仪式。简短的仪式后,豫台两地高校校长围绕"携手同行,共谋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发言,就如何开展豫台两地教育合作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豫台两地高校校长普遍认为,台湾有着先进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10.
中原情结作为敦煌民众最基本和重要的品格与敦煌文化的精神底色贯穿敦煌历史始终,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也有所不同。自十六国时期至唐中期,中原情结主要表现为对乡土的热爱与自豪之情;吐蕃占领敦煌前夕至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这一情感得以充分地释放和表现,使乡土之情与民族之情交织在一起,主要表现为对中原故土的眷恋与思念;到了归义军时期,敦煌文化中的中原情结达到了高峰状态,并与乡土之情交织在一起进而升华为一种家国情怀,其表达也显得直白而热烈。这一精神贯穿敦煌文化始终以及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在敦煌世俗变文中得到了充分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帮助大学新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这一重大转折,关键在于始学教育。始学教育主要应抓好学生在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四个方面的调整。强化领导,精心计划,合理安排,各部门协同配合等是加强始学教育的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者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包括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两个方面。有效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实施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和教育成效的提高能起到积极作用。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措施是,发挥教育者对教育过程组织实施的主体性,教育者要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者要在知识量的占有上,要有优于受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在情感上,要关心受教育者,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发挥教育者对其自身的主体性,教育者要具有创新的意识、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覃欢 《传承》2012,(24):54-55,61
国内学界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法和教育模式比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国别比较等,对相关领域进行综述研究,将有利于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与内地的融合促进了两地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但是对香港或港人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因此导致港人对内地人的反感与日俱增并引发港人抗议,最终激起港人与内地人发生冲突。两地融合对香港的负面影响以及两地民间冲突,对"一国两制"的实施、港人的国家观念及两地正在开展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均产生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两地民间冲突的原因,包括港人排斥内地制度并害怕在融合过程中被内地制度影响、"自由行"政策推行得过急过快、两地文化与生活方式差异较大、内地快速发展令港人焦虑、多数港人无法享受到两地融合的好处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创造两地融合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与时俱进,必须改革教育内容,改进教育形式,使之更贴近生活,体现时 代性;更贴近实际,把握规律性;更贴近官兵,富于创造性,实现三者有机结合,开创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胡文明 《理论月刊》2002,(12):114-116
在教育过程中,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同时存在。教育对象的情感包括对教育者和教育活动的情感、对教育内容的情感、自己的主导情绪状态。教育内容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情感源点,在教育的过程中,其情感必将被激发出来,并对教育双方产生“辐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教育主体,同时又是积极情感互动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动性。我们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研究、掌握、运用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规律 ,重点是在正确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研究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毛继东 《前沿》2005,(3):95-98
哲学规定了人们对自然、人和世界的感受方式, 同时也规定了人们在教育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 也规定了教育者自身的表象方式和感受方式。古代哲学、西方哲学引导下的教育, 为人的技能和德行获得极大发展营造了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导下的教育完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性跨跃;系统辩证学引导下的教育将进入人的多元化全面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19.
唐代前期到中后期的女性教育在对象、内容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由社会上层逐渐向中下层普及;教育内容前期涉及传统教育各个方面,显现出对女子文化素质的重视,中后期则窄化为以纲常礼教为主要特征的妇德教育;教育价值取向则体现为侧重点从"孝敬父家"到"贞顺夫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袁建生  江晓萍 《前沿》2007,(6):84-86
中美两国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比较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可以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借鉴与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