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王永跃 《求索》2010,(7):56-57,23
心理契约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员工的心理契约被破坏后,它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绩效、满意度等。文章分析了个体差异在心理契约违背感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个体差异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指出组织在心理契约管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柏福 《求索》2010,(11):48-50,92
基于笔者提出的柔性契约理论分析框架,论述现代网络组织间的"契约柔性"和现代网络组织内的关系性"柔性契约",从理论视角对企业契约理论研究中的"柔性"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初步将其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柔性契约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心理契约是个体在雇佣关系背景下对雇佣双方相互义务和责任的一种理解或有关信念,包括直接或间接承诺的未言明协议。作为维持员工与组织之间良好雇佣关系的纽带,心理契约越来越受到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近年来中国学者对心理契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的来看,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契约内容和结构问题的探讨以及心理契约影响因素和管理对策的讨论。本文通过对1022名雇员心理契约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员工的心理契约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如何维持良好的雇佣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玉英  矫兴艳 《前沿》2013,(20):193-194
心理契约是一种未言明的协议,不是有形的契约形式,但它在组织中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作为学生组织之一,其建设和构架存在着心理契约的特征.借鉴心理契约的相关理论,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党支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它对于员工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少数民族众多的贵州省来说,少数民族员工在企业中占有较大比例,研究发现不同工龄、学历、月薪及职位的少数民族员工间心理契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重视少数民族员工心理契约管理的差异化,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才能保证企业稳步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雇佣关系下的心理契约、群体凝聚力与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组织管理的不断变革,心理契约、群体凝聚力、组织绩效等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心理契约的维护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员工的行为、绩效与态度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大大增强了员工所在的群体的凝聚力,而看似与绩效不相关的凝聚力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较高的组织群体凝聚力-b高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员工心理契约、群体凝聚力与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提高组织效能与绩效、建立和谐的雇佣关系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晓晖 《前沿》2010,(10):87-89,117
劳动过程理论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劳动关系的理论,它重点关注工作场所里对劳动利用和管理控制。从产生到现在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它从"劳动的不确定性"出发,把"工作场所"置于广阔的政治经济环境内,分析工作场所内劳动双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赵涛  ;焦燕莉 《求索》2008,(4):49-50
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于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博弈过程进行研究,在分析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选择的基础上,指出在不同条件下本博弈的精炼贝叶斯均衡解。  相似文献   

9.
社会控制理论与社会支持理论在性善或性恶的切入点、社会支持与社会联系的作用与地位的认识上存在着种种不同与冲突。理论的冲突与融合往往带来实践的思考。以两种理论的冲突看犯罪人帮困扶助,它既是一项预防犯罪的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而构建和谐的"社会联系"是其科学发展的基础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性质:契约理论和演化理论的比较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和综合契约理论与演化理论中的企业性质,本文意在阐明一个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企业性质的观点,指出企业的存在、边界和内部组织结构受到交易成本和知识积累的共同作用。企业的认知过程和契约建构共处于一个广义的企业学习周期中,前者属于搜寻新知识阶段,后者属于有效利用现有知识阶段。企业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基于实现企业家的判断力(创新),随着共同知识的积累,知识从默会变为编码后,企业便进入契约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11.
王卓琳  罗观翠 《求索》2013,(11):223-225
现代意义上的"认同"是一种个体心理防御机制,指代个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在心理上与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趋于同化的过程。"认同"理论发轫于弗洛伊德心理学,而后经埃里克森得以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亨利·泰弗尔提出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被用来分析产生群际歧视的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对歧视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而后,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当下,随着社会集群行为的不断演进与发展,社会认同理论得以跟进,为解释社会集群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在社会个体行为、社会群体现象、社会结构系统之间搭接了可资借用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2.
罗敏  祝小宁 《前沿》2010,(19):106-109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发轫于马恩,到20世纪70年代,以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为载体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理论生命力在城乡关系及郊区化等领域表现得最为充分。邓小平根据中国区域发展和城乡社会空间现实,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两个大局"和"两个支持"的激励策略,促进社会空间的整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未来区域和城乡社会空间整合发展进程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鄢文  伍如昕 《求索》2013,(11):262-264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工作-生活平衡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并验证了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生活平衡、生活-工作促进和工作-生活促进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工作-生活冲突对工作绩效负向影响不显著;(3)生活-工作冲突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心理契约在工作-生活平衡对工作绩效、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交易关系治理机制:基于角色理论的整合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闯  林曦 《学习与实践》2012,(12):38-46
学界对农产品交易关系治理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新制度经济学和社会交换理论与关系契约理论两个角度展开的,但两种视角的研究呈现出了不同的导向,都不能充分地解析农产品交易关系的治理机制。本文将营销渠道治理理论与角色理论相结合,从角色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农产品交易关系治理机制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并根据交易关系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一个订单农业交易关系动态的治理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5.
赵熙 《求索》2014,(12):112-116
员工与企业的双向忠诚是超出企业与员工之间互利对等关系以及企业与员工的经济契约的更高水平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尤为重要。影响员工与企业双向忠诚的因子众多,主要包含企业因子、员工因子、外部环境因子。从心理契约理论视角,阐述员工忠诚和企业忠诚概念的内涵、维度及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两者的动态耦合机制,将感恩文化引入其中,探讨企业和员工的感恩心理对这种耦合机制的调节效应,构建二者之间双向忠诚的路径,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最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肖晓哲 《前沿》2012,(8):180-181
本文在组织支持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对高校辅导员的组织支持感心理结构及其对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工作压力、离职倾向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实证探讨,从组织支持理论角度来审视辅导员的管理方法并提出新的思路,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继立  年志远 《求索》2011,(4):9-11
企业控制权是企业理论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理解企业性质的关键。文章围绕契约理论中企业控制权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首先综述完全契约理论中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控制权的观点,指出完全契约理论对企业控制权内涵规定过于狭窄;其次,对不完全契约理论中交易费用经济学对企业控制权存在范围的研究进行分析;再次,阐述不完全契约观下的企业控制权研究,重点分析了GHM理论对剩余控制权的认识,并对与GHM理论相关的企业控制权研究进行介绍;最后,对基于契约观的企业控制权研究进行评述,分析了目前研究面临的困境和难题,给出造成困境原因,并指出未来研究的可能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交易费用和契约看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核  徐渝 《思想战线》2003,29(5):7-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中有关契约设计、制度安排、组织创新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新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对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交易费用和契约分析使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更为现实的世界和非市场的领域,提高了经济学理论对现实存在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的解释力,为管理学特别是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诸彦含  彭艳 《求索》2013,(8):220-22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是组织管理实践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基于社会交换的分析视角,本研究探析了组织信任与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组织信任与心理契约及其子维度(交易型、关系型和发展型)均呈现出正向相关关系:组织信任对知识共享及其子维度(知识贡献与知识获取)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同时,心理契约在组织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动态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价值网模块化设计基本原理与理论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模块化为基础的集群价值链网络体系模式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展开,有力地促进了集群价值链网络体系模块化的重构。在此背景下,建立决定集群模块化生产网络价值创造的基本理论逻辑,进而围绕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流程、契约关系、制度及职权五个方面,构建产业集群模块化设计的理论架构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