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范基础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中心问题。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从理论逻辑而言,既是批判现实的标准,又是面向未来的乌托邦展望,是先验的,又是立于经验的。哈贝马斯认为从马克思直到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学者都未能在这两个维度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从而也未能为社会批判奠定稳固的批判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常常被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遮蔽了光辉。早期哈贝马斯曾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从经济、政治、技术理性等多个角度批判了大众文化的文化贫困现象。梳理哈贝马斯的这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助于获得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性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我国大众文化建设及批判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批判理论(Kritische Theorie)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思想,kritische一词究竟是翻译为批判还是评判,直接关系到对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旨趣的把握。从词源学角度看,将kritische翻译为批判可以说完全抓住了汉语、英语以及希腊语词根的契合点。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踪迹,在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第一代理论家那里,批判理论主要表现为一种拒斥现实的理论姿态,对现代文明弊端的拷问和否定构成了其主要特质。相较于评判,批判一词更能彰显早期理论的否定性和革命性特质。到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第二代理论家那里,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旨趣出现了明显的转向,相较于批判,哈贝马斯更加关注重建,早期理论的强烈否定性在其理论中失落了,而代之以交往和谐。如果仍把哈贝马斯置于整个批判理论谱系之中的话,将其称作评判理论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创建社会批判理论的过程 ,就是他探索批判理论“规范性”的过程。在确定以“交往行动理论和话语伦理学”为理论核心的过程中 ,哈贝马斯对于启蒙的思考经历了断裂、残缺和重建三个阶段 ,其中关于“启蒙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思想 ,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基础 ,并最终使他偏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5.
申治安 《求索》2012,(11):150-152
通过吸收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与阿克曼的政治对话理论的积极因素,阿格尔扩展了哈贝马斯的交往概念,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重建为关于对话的批判理论。关于对话的批判理论,着重强调对话既是质疑与消除剥削性制度安排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类自由活动的理想模式。尽管这一理论继承并发展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但它也未能走出理想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宋敏 《求索》2015,(1):88-92
哈贝马斯作为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原创力和建构性的学者之一,其思想影响颇为深远,他借助于当代西方语言哲学转向的契机,提出了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这也是他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改革的初衷。他秉承德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传统的问题意识,吸收并改造韦伯及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合理性的理论,建构了交往合理性理论,试图以此解释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危机。哈贝马斯一方面沿袭了"交往"概念的历史演进理路,对交往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在批判、改造韦伯的"合理性"思想基础上,逐步提出交往行动的理论构架。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哈贝马斯现代社会交往理论的合理性,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社会交往建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湘燕 《求索》2008,(8):100-102
前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它的理性概念具有意识哲学的特征,无法对其进行明确的语言分析;它的真理概念具有黑格尔主义的特征,具有远离生活世界的抽象性;它不重视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国的道德一实践领域的话语性特征。哈贝马斯引入了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使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挪移到了话语分析的基石上,把语言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创造性地糅合起来,既使语言哲学具有了可贵的社会批判品质和道义感,也使社会批判理论获得了语言哲学强大的分析工具并走出了意识哲学的胡同。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指出,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异化的分析和批判以及其对理性的拯救和重建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启示性.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限度主要表现为将人类超越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重任交付给了语言,夸大了语言的作用,没有看到语言背后的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9.
"公共领域"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哈贝马斯看来,具有理性批判意识的私人通过媒介,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公开表达私人观点而形成公众舆论,实现启蒙和批判功能,从而形成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0.
刘飞轮 《求索》2013,(6):100-102
公共领域理论为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同时也为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群众基础。然而哈贝马斯论述的公共领域理论是特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公共领域。在国家和社会一体化的过程中,公共领域也发生了结构上的转型,从而导致曾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公共领域也发生了功能的转变。本文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欠缺与重建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唯有培育出具有真正批判性的公众.才能构建起社会主义公共领域.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不仅以其系统阐述的社会批判理论而闻名于世,而且还以其号召并践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而广为人知。基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哈贝马斯提出用"劳动和相互作用"代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用"社会一体化"代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用"社会的组织原则"代替"生产方式"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策略。就其诉求而言,哈贝马斯力图通过"创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而使其与变化了的时代相匹配,但由于摒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重建"实际上否定和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乔文娟 《人民论坛》2011,(8):210-211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强势使其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法兰克福学派提出并论证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该理论对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发挥的消极政治作用的批判具有合理性,但这种批判又未能触及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故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在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进展中,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得到了新的展开。卢卡奇从资本主义社会变迁中,看到了物化结构的形成以及这一结构对人的活动与心理、意识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物化批判理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理论为研究纲领,在哲学层面批判实证主义与形而上学,在社会生活层面结合精神分析学等思潮,批判法西斯主义。在进入美国后,进一步发展了批判理论,以工具理性批判展开了对西方文化根基的反思。这种激进化的批判,一方面推进了批判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这一理论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当代批判理论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心话语,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其批判有不少合理之处,但是也存在不少局限,它片面强调大众文化与社会的对立,忽视大众文化本身特性,从而带来了理论上的偏差。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大众文化长达半个世纪的分析、研究中 ,揭示了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 ,形成了独具特色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这个理论不仅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当代文化研究发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师承马尔库塞科学技术导致劳动合理化、科学技术直接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 ,把劳动的合理化、交往关系的合理化视为科学技术造成的 ,这就使得哈贝马斯把现代西方社会存在的人的本质的异化归因于科学技术。由于哈贝马斯否定了生产关系的作用 ,因而他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不结果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霍克海默的形而上学批判为批判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批判实现了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型。霍克海默的形而上学批判包含一种对传统形而上学、逻辑实证主义、启蒙理性的否定性逻辑。哈贝马斯试图用"希望"替代"绝望",展现了一种构建后形而上学的努力。两种批判路径都隐藏着"悖论逻辑",霍克海默的批判倒向了"否定"的形而上学,哈贝马斯的批判走向了"话语伦理学"的乌托邦理想。  相似文献   

18.
史福伟 《人民论坛》2014,(1):212-214
没有建构的批判是无效的批判,乌托邦理论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在对资本主义深入批判后提出的一种理论设想.研习法兰克福学派就必须谈乌托邦理论,许多西方思想家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了他们的乌托邦理论,从而汇聚成独具法兰克福学派特色的乌托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没有建构的批判是无效的批判,乌托邦理论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在对资本主义深入批判后提出的一种理论设想。研习法兰克福学派就必须谈乌托邦理论,许多西方思想家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了他们的乌托邦理论,从而汇聚成独具法兰克福学派特色的乌托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研究了列斐伏尔与哈贝马斯的日常生活批判思路。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从日常生活世界这个微观角度入手来批判现代社会。不同点在于,列斐伏尔主要批判了现代日常生活逐步蜕变为消费世界,哈贝马斯则批判了生活世界被体制与制度侵蚀、被殖民化的现象;列斐伏尔求助于诗性的语言学革命来实现现代的乌托邦,而哈贝马斯则认为现代性的希望在于寻找新的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