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是两个全新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执政目标,构建和谐世界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二者具有统一性。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都是一个“和”字,二者统一于中国的和合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两个目标,都与整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密不可分,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统一性决定了二者的密切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谐社会是和谐世界的基础,和谐世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世界多样性是江泽民同志多次阐述的问题。笔者认为 ,江泽民关于世界多样性思想中蕴含着兼容性思想 ,兼容性思想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一系列理论问题的重大创新 ,它对深化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认识、制定中国对外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发展思想鲜明的特点,其要义是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创新前人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集中表现为八个创新上。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这一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在社会主义完全取代资本主义以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整个世界还将处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的时代.两制共存时代存在着诸多的世界矛盾,不可能像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单一社会主义社会那样去构建理想的和谐世界.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坚持与时俱进,突破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能共容的理论,从现实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这些思想体现为: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国家间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世界文明共享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准则.这些思想对于两制共存时代化解世界矛盾、构建和谐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和谐的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奋斗终生的目标,也是毛泽东等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谐世界观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世界思想的继承,亦是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对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战略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研究社会和谐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和谐的根源不能抛弃人的因素,也不能离开实践过程,在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正确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不断提高实践自觉性,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我国积极参与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另一方面,世界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涌入我国,冲击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导向,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理念,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基本原则,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深入,"和谐理论"呼之欲出,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世界图景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基础.在吸收传统文化与应对现实矛盾的过程中,催生了基于对"和谐"的认同之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说,和谐理论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思考,突出地表现了以人为本、塑造和谐新人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这不只是一种解决当下矛盾的政策性主张,更展现出反映当代中国政治智慧和社会景观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伍揆祁 《理论月刊》2007,4(9):20-22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哲学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把斗争辩证法创新和发展为和谐辩证法,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山东人大工作》2007,(3):59-59
和谐世界的概念提出来已经一年多了,这是中国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方面、国际战略方面、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方面的一个有非常重要意义的理念和思想,是中国人的新的“世界观”。最近,中央党校几位教授就和谐世界思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周红 《人民论坛》2011,(7):44-4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在文化建设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进程中,党的文化生态思想不断创新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是党的文化生态思想创新发展的实践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的文化生态思想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党的文化生态思想创新发展的现实归依。  相似文献   

12.
罗金彪 《前沿》2014,(21):58-59
在新时期,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加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而马克思主义是对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及人类的精神世界科学的阐述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传递和发展政治文化,培养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促进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统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找寻科学有效的途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可贵的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化、借助全球化大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毋庸置疑的政策方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全球化的简单追随者或被动参与者,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全球化观。和谐世界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化的态度,构建和谐世界是解决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矛盾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不仅从本质上描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且从公共关系的角度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追寻世界和平、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走共同富裕之路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思想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是:世界和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民利益至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创新是举世公认的 ,并且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本文进行再研究 ,是想把邓小平创新的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明确起来 ,深化对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一、全面正确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从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出发 ,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因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自身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所替代。为了论证这一观点 ,马克思用其毕生精力研究资本主义 ,写了《资本论》 ,恩格…  相似文献   

16.
以“十一五”规划为标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崭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和促进社会和谐,就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而言,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的特征都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贯彻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推进教育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具有必然性,是认识世界的必然要求、改造世界的客观需要、人的发展的应有之义、社会进步的内在需求;解放思想需要具备诸多主客观条件,除了适宜的社会制度环境、宽松的社会舆论氛围、有效的政策措施外,就主体自身思想状态来说,还包括冲破教条主义桎梏、摆脱经验主义羁绊、培育创新思维方式等基本要求。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其中内在统一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认识目标一致、实践价值一致、承载主体一致等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为新时代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提供了共同的理论主题、认识目标、价值目标和基本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实际上首先是哲学理论基础上的创新。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自觉和发展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由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等各种哲学要素构成的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适时进行外交理论创新,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理论和和谐世界理论,它们与此前的和平外交理论共同组成以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为关键词的和外交理论体系。和外交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反映了中国大国品格、古国底蕴、发展中国家诉求和社会主义国家属性,引领十六大以后的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