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此书原名勐泐古事或西双版纳古事,傣文抄本流传。瑜所见有两种汉文译本:一即一九四七年排印之李拂一译本,凡三卷。据《自序》,中下两卷为勐海抄本,上卷为孟艮抄本,并有残缺,与勐阿抄本及刀学林抄本亦有出入,然译文未作校注,不详其异同也。又一为一九五四年调查组马曙、缪鸾和翻译之复写本。据《弁言》,译时以勐康抄本为主,与勐往抄本、勐遮抄本及李译本校对,并记异同。此译本不分卷,惟缺李译之下  相似文献   

2.
忍与不忍     
云溪子 《小康》2009,(12):100-101
"忍"是佛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礼佛者的重要要求。许多名僧将忍字贯在自己的法名之中。当年湖北黄梅的"弘忍"大师,是禅宗慧能、神秀大师的老师,世称禅宗五祖,影响巨大。今浙江普陀山的“戒忍”大师,主持一方名山,算得一位高僧。以忍字为法名,足见佛家对忍字之重视。  相似文献   

3.
包晓泉 《当代广西》2010,(23):53-54
天窗是什么? 抒情的李商隐写过两句诗:"猿声连月槛,鸟影落天窗。"这天窗就是设在屋面上用以采光或通风的窗。《辞海》中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天窗亦指从岩穴中仰窥山崖所见到的缝隙。词条下还引用了《汉官仪》卷下里的一段描述:"太山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余盘,经小天门、大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窗矣。"  相似文献   

4.
李树亮 《求索》2010,(7):243-244,35
敦煌卷子中存有大量魏晋至五代时期的写本典籍,其内容尤其涉及隋唐五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魏晋至五代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些写本保留了宋代以前书籍卷子本的原始面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尽管这些写卷绝大多数为残卷,但其中一些残卷却存有序文,不仅分布广泛,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且在标题形式、卷面位置、序文特点等方面都体现出与刻本书序完全不同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本文尝试以序文为切入点,从序的分布、形式、位置、特点及价值等方面,对敦煌卷子中的典籍(非宗教部分)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写过一首题为《涕壮凌云》的诗,是在身残后为自己过生日时所写,其中最后一句是"寒夏入流骨松散,横溢涕下壮凌云"。每当我读到这句诗时,脑海中总会荡漾着无限的感慨,在莫名中仿佛激起一股无穷的力量,让我从一种自卑的心境,瞬间拥有一种强大的动力,从绝望中看见希望,从暗夜里迈向黎明……  相似文献   

6.
范敬宜 《中国人大》2010,(23):53-53
北宋名臣范仲淹善文,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但是范仲淹还善诗,则知者不多。其实范仲淹的诗不但写得好,而且写得多,收入宋刻《范文正公集》的诗赋就有268篇(首),其中多为警世之作。  相似文献   

7.
正谭嗣同在北半截胡同内的浏阳会馆从容被捕,留下《绝命诗》一首:"望门投趾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但后来在王照写给朋友信中提到,此诗其实是经梁启超修改过的,并不是谭嗣同的原诗。120年前,在北京任工部主事的康有为听到德国派兵占领胶州湾的消息后,悲愤万分。按他后来自己的说法,就是胶州湾事件给  相似文献   

8.
李甡 《北京观察》2011,(4):45-47
不久前,得览清末民初女画家庄曜孚后人所赠庄曜孚女士写于1903年的《癸卯年从上海动身入蜀道中日记》(庄之后人多以《峡行日记》名之,下从)抄本一卷。  相似文献   

9.
“但得一士贤,可以收群才”──从康熙《黄金台怀古》诗说开去卢白木清代康熙大帝曾写过一首《黄金台怀古》的诗:"昭王礼贤士,筑馆黄金台;矫矫昌国君,奋袂起尘埃。下齐七十城,声振沧海隈。……但得一士贤,可以收群才。"读罢,引发我对历史上"黄金台"故事的联想...  相似文献   

10.
肖军 《台声》2013,(5):97-99
"陈词慷慨事,建设新诗坛;平常一堂课,老师激情展;师表能若此,好字不须言"。这是参加古典诗词欣赏与创作课后,一位大二学生用“七步成诗法”写的藏头诗,诗中第一字连读下来就是“陈建平老师好。”  相似文献   

11.
何亮 《求索》2010,(6):187-189
赵彦卫在《云路漫钞》中,最先指出了唐小说"文备众体"的艺术特征。赵彦卫所说的"文备众体"中的"体",主要指在唐小说中出现的各种文体及其要素,不完全等同于"史才、诗笔、议论"。唐小说"文备众体",受当时"行卷"、考试和仕宦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由于中国在东亚文化圈的主导地位,唐小说文备众体的艺术特征也影响了东亚各民族的小说创作,东亚的小说也有兼备多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新贡献──兼论特征与本质的关系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新的探索,并作出新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  相似文献   

13.
杨景宇 《中国人大》2012,(22):52-53
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也曾有过蜂腰的时光 倪萍:第一次认识你的时候,你正在长影招待所那个床上写东西,我说,方青卓写什么呢?你说,写诗,不要打扰我。记得当时我说,你写诗,人家石光柱的诗正在发表呢。你说,我跟石光柱发表在同一张报纸上,你仔细去找吧。  相似文献   

15.
劝学与惜时     
赵丽宏 《政策》2007,(4):58-58
古人写过不少劝学诗,流传很广,所有的读书人,童年时都学过这样的诗句。譬如《神通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  相似文献   

16.
周成强 《青年论坛》2010,(5):117-120
作为"‘诗界革命’在江苏的一面大纛",金天羽秉承"诗界革命"精神,以自己的许多优秀作品体现了"诗界革命"的创作实绩,并推动了"诗界革命"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著名专家学者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编者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  相似文献   

18.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皎然"为他的法名,吴兴(今湖州)人,中唐著名诗人,康乐侯谢灵运十世孙。皎然的生卒年月见于史载,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前后,约卒于唐德宗贞元九年至十四年间(793年~798年),享年近80岁。皎然的著述很多,现存《杼山集》十卷、《诗式》五卷、《诗议》一卷、集外诗若干。皎然的文集是由皇帝下命令而编定的,由此可知皎然在当时曾声名显赫。皎然生于湖州,卒于湖州,大部分诗作又写湖州。从皎然的诗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湖州先  相似文献   

19.
绿在梅花山     
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过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就是在这首诗里,结尾两句让众多文学青年倒背如流:  相似文献   

20.
方新蓉 《求索》2010,(10):148-150
宗杲是宋代以来影响最大的禅师,以他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禅僧与参禅士大夫禅学、儒学、诗学的互动体系。宗杲禅学与士大夫具有诗禅相通、儒佛互摄、妙悟等共同话语。宗杲与士大夫通过诗歌印证、作品交流达到了诗禅相通;士大夫从宗杲那里接受了儒佛应相互阐发义理、相互影响的思想;宗杲大力提倡"悟"道,把江西诗派已有的"悟"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而代替北宋静观学说而成为诗禅理论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