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外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基础上 ,对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概括式规定和肯定列举式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并借鉴国外的规定 ,提出了改进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以及第三方,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原告应具备的资格条件,界定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原告的范围;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中被告资格确定的若干问题;并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中第三方的资格及其与原告角色的互换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3.
一月要闻     
(2015年2月)2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一办法两规定"立法工作总结会,汇报了修改工作的体会、过程和方法,分析经验得失。2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修正案(草案)》修改工作座谈会。来自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的代表及有关专家学者对修正案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2月4日。市人大内司委组织开展2015年第一次"学法日"活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邹荣应邀作"行政权运行的司法控制——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近20年来,在监督行政权力的运用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行政法治建设的要求,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过窄的问题已经凸显。这直接导致了行政诉讼制度的公信力不足,社会各界对行政诉讼的期望值下降,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现状和局限,提出扩大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几点建议,以期对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王志勤 《前沿》2007,(9):162-163
行政诉讼类型化是行政诉讼发达的标志。有关行政诉讼类型的研究成为当前行政诉讼研究的热点。而概念的界定是一切研究和实践的起点,本文试图厘清行政诉讼类型与行政诉讼类型化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并对行政诉讼类型的概念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列举了目前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局限,并试图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中存在民事诉讼及民事诉讼中存在行政诉讼的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互交叉问题常常会在在司法实践出现,对这一问题能否处理得当直接关系到能否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司法权威,使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以保护。本文试通过对一起案件的分析探究处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类型化是行政诉讼制度发展趋势之一,学者们探讨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划分构想,但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而显得行政诉讼类型各有侧重,纷繁复杂。因此,只有厘清行政诉讼类型化的标准问题,通过探讨标准的重要性、标准选择的考量因素以及世界各国对行政诉讼类型化标准的选择,才能得出我们划分行政诉讼类型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应增设简易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 《前沿》2007,(5):111-113
增设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可以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更好地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简单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存在,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成功实践及域外的先进立法经验为增设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提供了可行性。本文还对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进行了具体地设计。  相似文献   

10.
平平 《前沿》2004,(6):120-122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得出了新的沟通理论———“法益”理论 ,进而运用法益理论来扩充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中的“合法权益”的内涵 ,旨在达到适应世界各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扩大趋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显伟  翁博 《前沿》2011,(21):71-75
行政诉讼目的是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基础,是行政诉讼制度建构和完善的基础与前提。虽然法学理论界对行政诉讼目的课题早有研究,且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源于研究中存在着诸多理论误区,致使在对"行政诉讼因何目的而存在"问题的回答上见解纷呈。通过对诸理论误区的逐一剖析,服务于当代中国行政诉讼目的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诉讼成本 ,提高诉讼效率 ,实现司法大众化 ,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是跟普通程序相对应的独立的诉讼程序。从法理基础、价值分析和现实需要看 ,我国建立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既有必要性 ,又有可行性。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具体建构模式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并考虑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修改《行政诉讼法》之际,我们应当检视行政诉讼的功能定位问题。当前,我国以主观诉讼为中心的功能定位的局限性在实践中越来越明显,实践中又呈现出"主观诉讼、客观裁判"的现象。以"民告官"为形式仅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一元诉讼模式,不仅缺失了行政诉讼在维护公法秩序方面的制度价值,而且落后于行政诉讼类型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在分析上述缺陷成因的基础上,主张区分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的不同功能诉求,进而建立相应的行政诉讼类型制度。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诉讼功能是设定行政诉讼目的的客观依据,对行政诉讼功能的认识过程也是对行政诉讼本质的认识。行政诉讼的主要功能是:行政纠纷解决功能;行政相对人权利保护功能;权力制衡功能;政策形成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行政诉讼管辖中存在一定问题,而管辖问题又已成为能否确保司法权对行政权进行合理审查、能否顺利实现行政诉讼目的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我国行政诉讼管辖改革的路径,以协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国家基于对行政诉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行政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行政诉讼目的论是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前提性理论,不仅为整个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指明方向,而且为具体制度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界对其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行政诉讼目的具有多维性:程序正义、利益平衡、促进合作、道德成本最低化等。上述目的最终归结于行政诉讼的终极目的--基本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诉讼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许可法将所有的行政许可行为都纳入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由于行政许可行为的特点,必然引起行政诉讼案件类型和数量的增加,并对行政诉讼当事人制度、起诉期限制度以及赔偿责任制度等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前行政诉讼"五难"行政诉讼被告,是指被原告指控侵犯其行政上的合法权益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由于行政诉讼中被告主体的这一特殊性,导致了行政诉讼中的几个难点。一要被告举证难。对举证责任的分担,行政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但是,行政诉讼中,有的行政机关就不予举证,有的是没有弄懂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认为有处罚及决定就足够了;有的是故意不举证。二要被告出庭难。有的称"公务忙,不能到庭";有的怕出丑,不愿出庭。所以,行政诉讼中被告出庭的少,缺席判决的多。  相似文献   

19.
培育和发展地方行业协会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有效的政策措施是国外行业协会得以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其次,对我国地方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最后,指出要借鉴国外行业协会发展经验,改善地方行业协会培育发展政策,为加快培育发展地方行业协会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撤诉规定),之后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通过认真执行撤诉规定,积极探索协调解决行政争议的新机制,提倡和鼓励双方当事人通过合意协商,在妥善解决争议的基础上通过撤诉的方式结案。撤诉规定解决了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协调机制的尴尬处境了吗?目前立法框架下如何规范、规制行政诉讼协调机制?本文拟对撤诉规定进行理论整理,以期能对行政诉讼协调机制的探索提供更多的规制与规范,促进行政诉讼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