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ADH1B和ALDH2基因多态性以及饮酒种类对乙醇代谢的影响,为司法鉴定实践中涉及乙醇代谢结果解释或对血乙醇含量回推的案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筛选出81名志愿者,通过多重SNa Pshot分型方法获得ADH1B、ADH1C和ALDH2的基因型。饮酒剂量为1.0 g/kg,在饮酒前以及饮酒后30 min、45 min、1 h、1.5 h、2 h、3 h、4 h、5 h、6 h、7 h和8 h静脉采血1 m L,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中乙醇和乙醛的浓度,计算血乙醇达峰时间(T_(max))、乙醇峰值质量浓度(C_(max))、乙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_(乙醇))、AUC_(乙醛)和乙醇消除斜率(β)。为排除ADH1C基因多态性的干扰,选择携带ADH1C*1/*1基因型的个体,根据ADH1B和ALDH2的基因型分组,对各组上述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运用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组间比较,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3种饮酒种类(白酒、红酒和啤酒)组间的各参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不同ADH1B和ALDH2基因型组间T_(max)和C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基因型组间AUC_(乙醇)、β和AUC_(乙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饮相同剂量不同种类酒时,各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醇代谢受相关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大,基本不受饮酒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酒后驾车血液呼气中乙醇检测方法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回顾了乙醇中毒检测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对此领域内的一些先驱及其主要贡献略加介绍,并对血-气乙醇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作了说明。血液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酶法、气相色谱法,呼气检测方法包括湿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欧洲血液检测方法进行地比较早,且较深入,北美则对呼气检测方法有比较透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乙醛脱氢酶2(acetaldehydedehydrogenase2,ALDH2)基因型人群饮酒后,其乙醇药代动力学和外周乙醛积蓄程度。方法收集无血缘关系的志愿者14名,采集静脉血液并且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提取DNA并检测ALDH2基因型,按一定剂量饮酒后,以顶空气相色谱法于不同时间点同时测定血中乙醇及乙醛的含量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根据电泳结果,野生组为5名野生纯合型ALDH2*1/*1个体.突变组为9名突变杂合型ALDH2*1/*2个体,血中乙醇和乙醛分别在0~1570.7μg/mL和0~5.177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突变组乙醇及乙醛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以及乙醇的末端消除半衰期(tl/2Z)均大于野生组,乙醇的经生物利用度校正的表观消除率(CL/F)小于野生组(P〈0.05)。结论饮酒后,ALDH2*I/*2突变组受酶活性抑制影响,血中乙醇和乙醛代谢减慢,造成外周乙醛的蓄积,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在体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在 Porapak S 柱上测定人血中乙醇及其代谢物乙醛、乙酸。全血中乙酸在酸性条件下直接加入甲醇酯化成乙酸甲酯,改善了乙酸的挥发性和色谱行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应用本法测定两例正常人饮酒后血中乙醇、乙醛、乙酸浓度,结果表明血液乙醇浓度在酒后90分钟最高,而血液乙醛、乙酸浓度高峰则与人的乙醇代谢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酒后驾车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酒后驾车交通事故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特征。方法1999~2003年成都地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542例组成病例组,另从同期发生的75324例交通事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731例组成对照组。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酒后驾车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度是非酒后驾车的1.72倍,两类事故的24小时分布基本呈相反趋势,酒后驾车非职业驾驶员和非驾驶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P<0.001),酒后驾车造成车辆的损害程度强于非酒后驾车,两类事故机动车的出行目的亦明显不同。结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较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后果严重,酒后驾车交通事故有不同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酒后驾车交通事故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特征。方法1999-2003年成都地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542例组成病例组,另从同期发生的75324例交通事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l%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73l例组成对照组。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酒后驾车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度是非酒后驾车的1.72倍,两类事故的24小时分布基本呈相反趋势,酒后驾车非职业驾驶员和非驾驶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P&lt;0.001).酒后驾车造成车辆的损害程度强于非酒后驾车,两类事故机动车的出行目的亦明显不同。结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较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后果严重,酒后驾车交通事故有不同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7.
酒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与酒相关的医学问题和法律问题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乙醇脱氢酶(ADH)为乙醇氧化分解的主要酶,本文就ADH的性质、ADH遗传多态性与乙醇代谢的关系、ADH不同家系在乙醇代谢中的作用以及ADH与乙醇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法庭科学和医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勇刚 《政法学刊》2005,22(3):97-99
酒后驾车对社会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过错造成人员死亡突出因素之一。通过依法管理,技术控制,经济制约,教罚结合,多方参与,堵疏互补等多种管理对策,兼顾以人为本和可操作性,可以减少酒后驾车,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我国酒后驾车立法方面的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对不同国家酒后驾车的血液乙醇浓度界值、检测方法选择以及相应处罚等进行比较。结果目前世界各国此方面立法的变化趋势为:(1)1BAC界值普遍下降。(2)对不同驾驶员的具体BAC值作出不同规定。(3)对酒后驾车的处罚越来越严厉。结论建议我国有关立法机构:(1)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2)规定最小饮酒年龄和驾车年龄;(3)对不同驾驶员规定不同的BAC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界值;(4)政府给交警部门配备合适的检测仪器;(5)加大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0.
酒后驾车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已成为社会的一颗毒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声讨。如何治理酒后驾车,杜绝因此而引起的交通事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交通事故鉴定现状和多个案例的分析.讨论交通事故鉴定和事故勘查在事故分析中的作用,以及交通事故鉴定部门和事故勘查部门在具体案例中协作的关联性,认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交通事故勘查部门和鉴定部门应各司其职,在证据的发现、收集及补全上相互协作。才能科学地做出交通事故鉴定,保证事故成因分析的客观性,公正性。  相似文献   

12.
轮胎鉴定是指涉及事故车辆的轮胎相关的鉴定项目,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中的重要项目之一,一般可分为轮胎痕迹鉴定和轮胎损坏情况及其与事故关系鉴定两种.本文着重论述了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中上述两种轮胎鉴定的定义、鉴定步骤、鉴定方法,并通过典型案例来全面解读轮胎鉴定的具体鉴定过程.  相似文献   

13.
论面向事故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和交通事故处理的需求,结合实际交通事故鉴定经验,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了面向事故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体系,明确了交通事故鉴定的目的和作用,将涉及交通事故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各类专门性技术鉴定有机统一在交通事故鉴定体系中。  相似文献   

14.
车速鉴定正成为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的重要项目。单车事故由于其特殊性往往简单化处理。单车事故主要类型包括碰撞护栏、侧翻与坠崖等。单车事故车速鉴定原理主要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在分析三类事故常用鉴定计算公式基础上,对其取证要点进行了探究,包括护栏变形、车辆变形、圆周运动半径、坠车飞行距离等测量。并指出其他事故现场痕迹物证要素的测量对于车速鉴定可以起到辅助佐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普通数字摄影器材结合商业软件的数字摄影测量方案,应用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及现场重建。方法采用现场照片采集、数码相机参数及畸变校正、照片软件分析及计算机绘图软件加工等流程的数字摄影测量方案。结果夜间模拟现场中,测量准确度的分析示: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58%和0.44%(前者直接应用摄影测量方法,后者采用拼接方法扩大测量范围);测量精确度的分析示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8%。两起真实事故中,成功实现事故现场勘验、现场图绘制及计算机三维现场重建。结论此方案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可以满足事故现场勘验的要求,并且具备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16.
液体痕迹,是属于交通事故现场中地面痕迹的一种。通过对事故现场的液体痕迹发现、采取与对其种类、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和检验,就能够为鉴别嫌疑车辆,追踪、堵截和认定肇事逃逸车辆,提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蔡立红 《政法学刊》2011,28(4):116-120
当前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存在着鉴定项目及其内容缺乏清晰界定,鉴定机构缺失,鉴定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事故处理实践中存在鉴定范围扩大化倾向,部分事故处理人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遇到难题往鉴定上推,推卸对事故证据的具体分析和案情的综合评判责任。解决的方法是界定交通事故鉴定项目的范围,明确鉴定与事故处理人员分析认定的处理方法,建立自上而下的鉴定系统体系,加强鉴定人的管理制度并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交通伤后视功能障碍伤残评定实践出发,对视功能障碍新旧分级标准、交通伤眼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伤残评定时机、评定原则以及视觉障碍评估方法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有助于规范视觉功能障碍伤残评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法医学的角度,论述了道路交通事故致伤方式推断的方法、特点以及与涉案人员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死因分析的相关性,强调了致伤方式推断在事故重建及涉案人员责任认定中的重要性。并以3起真实的道路交通事故为例,阐述了致伤方式推断分析的过程,进一步结合碰撞软件对事故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再现过程表明致伤方式推断的正确性,初步验证了从致伤方式推断入手分析涉案人员交通行为方式、死亡原因的可行性;同时指出对于致伤方式不明确的道路交通事故,可通过事故遗留的制动轨迹、速度等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对于致伤方式推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郑才城  潘英伟 《政法学刊》2008,25(5):107-110
我国交通事故处理存在着处理质量不高、公信力不强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其警务模式不能适应当前专业化的要求。建立专门的事故处理机构,完善事故认定监督,改进事故处理备勤制度,改善待遇稳定处理人员队伍,引进激励机制促进积极性,完善培训学习制度以图从根本上提高交通事故处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