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采访是记者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为搞好新闻采访,首先要善于挖掘新闻线索,注重调查研究的过程,重点放在具有新闻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上,同时,新闻采访需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
深入一线才能捕捉到好题材。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可以载入史册的人和事,这些新闻源头的发现与采集,是需要真正扑下身子,用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去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挖掘出触动人心灵的新闻素材,只有发现了第一手的而且是以小见大的客观事实,才能为新闻作品和专题片制作找到源头活水。加强采访功力,强化采访的分量是做好日常电视采访工作必不可少的功课。  相似文献   

3.
新闻线人是指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人。“新闻线人”的产生源于媒体的激烈竞争,从本质上说从事的是一种交易行为。“新闻线人”的出现,首先拓展了新闻来源,大大提高了记者工作效率,降低了新闻栏目的经营成本。其次,本地迅捷的社会新闻的增多吸引了本地受众的兴趣,牢牢锁定了受众群。新闻线人大致可分为职业新闻线人、兼职新闻线人、客串新闻线人、举报新闻线人、专业新闻线索提供公司5类。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体间竞争加剧,一个新的职业———新闻线人应运而生。新闻线人通过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以寻求问题的解决,或者从媒体获得相应报酬。本文从媒体与线人的关系入手,试图对线人的作用及保护展开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收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在新闻采访中,收集语言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固然重要,而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也是不容忽视的。但长期以来,在新闻领域中,非语言符号常常被部分忽略,本文重点探讨在公安新闻采访中非言语信息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非语言符号顺利采访并抓取采访对象的非言语信息,从而使新闻素材更加全面和真实。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和报道的思路,指的是新闻采访与报道过程中记者思维运行的轨迹或线路。采访与报道思路的特点主要有:启动的强制性和选择性;构建的理智性与灵活性;结构的整体性和有机性;行进的逻辑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7.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特殊采访方式,有着公开采访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新闻媒体获取真实性信息的重要手段。但隐性采访使用不当,极易侵犯个人隐私权、名誉权等,引发法律和道德风险。在新闻实践中,如何规范使用隐性采访,避免新闻侵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语体具有独特的规律:词汇口语化,客观性明显;句式简短,疑问句式突出;通篇切题利落,话题单一,话轮转换规律。从语体理论的角度探讨新闻采访语体的规律和运用,有助于提高采访时语言使用的技巧,从而保证采访更为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写作新闻的过程,就是一个将素材不断进行提纯的过程,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尽可能地收集到全面丰富的信息,而在制作报道时,却要舍得摒弃,舍得筛除,这样,才能留下精华,将新闻做精.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社会问题逐渐呈现广泛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记者与采访对象的矛盾冲突也屡见不鲜,这对新闻媒体事业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容小觑。文章结合戴尔·卡耐基的《人际关系学》一书,以新闻采访的视角,从中借鉴有适用意义的章节,来探讨如何进行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处理,从而使采访活动能够高效有序的展开,使采访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民法通则》没有对隐私权予以保护的情况下,将侵害隐私权归为侵害名誉权予以保护,意义重大。司法实践中发生的侵害隐私权案件大多数是因为新闻媒介不当采制、刊播有关他人隐私的内容而引起的,本文着重对新闻采访侵害隐私权、新闻报道侵害隐私权等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以及侵权原因进行法律上的探讨和分析,以引起人们特别是新闻工作者对他人隐私权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上政名师     
王文军,文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文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上海市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青浦区政协委员;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法治新闻、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领域的研究。承担《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传播精品选讲》、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的现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评论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根据对2002年中国大陆主要媒体新闻评论的全面调查,可以发现其时代特征即新闻评论的分量更重,时效性更强,论题更广泛,指向多元化,监督异地化,形式多样化以及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和学者化。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的负面效应很多,主要有虚假新闻、煽情新闻、新闻侵权和舆论监督失误等。原因在于部分新闻从业者追名逐利、不讲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不高、工作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凡是新闻报道所能企及的地方,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新闻的终极关怀应该是对人的关怀。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关注社会、关注新闻、关注别人,而且必须从别人不曾注意的小事中发现预示社会进步、彰显人性的有深度的新闻。强调情感、欲望、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人文精神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新闻报道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6.
论新闻规律     
新闻规律是新闻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它存在于新闻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之中,是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以及实施高水准的新闻管理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7.
警察媒介形象深刻影响着受众对警察群体的认知与判断。以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为审视视角发现,警察媒介形象是多元化的,以积极正面的执法者和服务者形象为主,但同时也是被无端纠缠与暴力袭击的受害者以及懒政怠政、徇私枉法的违法者。通过个案分析发现,涉警报道凸显了新闻叙事的故事性和对警察形象的卷入性,但在发挥批评功能时却避实就虚,存在着对警察形象的过度消费。自我审查机制和利益驱动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是新闻生产的内在机理,也是警察媒介形象呈现的重要动因。公安机关应正确认识媒体的社会功能与运作现状,高度重视警媒联动工作机制建设,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介入警察媒介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目前,从栏目到节目,电视新闻越做越长,以至于短消息成了最稀缺的种类,电视新闻短消息本来应该是新闻的主体,可为什么许多记者不愿或不会写短消息?为什么稿子  相似文献   

19.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采访手段,是媒体获取新闻素材保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媒体履行社会监督职责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隐性采访的不当运用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新闻工作者在运用隐性采访时,应当严格坚持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操守,注重隐性采访手段运用的正当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在履行社会监督职能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对采访对象隐私的不必要暴露,以保护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一向重视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其新闻思想颇具个人特色。在新闻工作的重要性上,他认为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原则和方法上,他强调新闻的写作要客观、全面、有立场,新闻工作者应做"人民的公仆";在文风上,主张不搞"党八股",做到真正的"精"、"彩"。其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一种丰富和发展,有利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