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法制栏目《今日说法》自1999年开播以来,至今已两年有余。收视率已稳居全台栏目总排行的前十名之列。在普及法律知识、讲述人物命运、传播法制理念等方面,《今日说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赢得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与好评,因此,被誉为中国人的“法制午餐”。但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栏目日新月异的今天,《今日说法》如何保持原有优势,更上一层楼;如何提升栏目的档次与品位,更大程度地扩大栏目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收视率;如何在此基础上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特殊的贡献,是《今日说法》面临…  相似文献   

2.
《今日说法》是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法制类栏目,从1999年1月2日开播至今,始终秉承“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的宗旨,坚持“以案说法、大众参与、专家评说”的节目风格,以独特的报道形态成为中央电视台乃至全国电视媒体中最有“观众缘”的法制类栏目之一。作为中国法制报道中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法制栏目之一,《今日说法...  相似文献   

3.
略论“允诺禁反言”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假一罚十”的案例讨论   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报道:北京某顾客在杭州某商城购买了一条价值不菲的黑珍珠项链,商城在购物发票上承诺“假一罚十”。后经北京某权威检验部门检测,这串珍珠是染色的。该顾客要求商城履行其承诺,商城却否认其承诺的效力。《今日说法》邀请的两位专家发表了如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该承诺没有法律效力。“假一罚十”是双方对违约金的约定。依《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一方违约时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其赔偿金应相当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违约金过分高于或低于所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广播电视节目是“带电”的文章,那么广播电视法治节目则是“带高压电”的文章,如同电有利有弊一样,广播电视法治节目也是有优有劣、有善有恶。善者使人喜,恶者令人忧。案件是社会矛盾相对激化的反映,广播电视法治节目聚焦于社会的热点、难点,自然会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法律在线》、《现在开庭》等法治节目常常是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本刊2002年第10期《同样的案情,不一样的判决》、2003年第1期上半月《对一起政府欠款案的调查》两篇报道引起央视的关注。2002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派出记者前往四川省内江市和南部县对这两起案子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查采访。本刊《同样的案情,不一样的判决》刊发后,在全国的司法界、新闻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全国各大网站、报刊纷纷转载此文。在本刊和央视《今日说法》栏目的关注下,内江中院已于2003年1月14日下达再审裁定,决定再审。2003年1月9日,冯德智等四人因涉嫌“妨碍公务罪”,正式被四川省通江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提…  相似文献   

6.
华政 《检察风云》2013,(24):40-42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读大学之前,您已经工作了吗? 李林(以下简称“李”):上大学之前我工作过十年,工厂、部队和机关都干过。2003年《人民日报》记者对我有一个采访——“李林:不寻常的三个十年”,概括了我的主要经历。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4,(15):10-10
《京华时报》2014年4月29日刊载韦应成的文章:一则来自基层的新闻,令人感慨。安徽灵璧县为老人“自费反腐”买单,这件新鲜事,在全国来说都不多见。显然,这是基层从实际出发进行的创造,值得点赞。  相似文献   

8.
小问答     
《法律与生活》2012,(14):4-4
问答1 读者问:我是《法律与生活》杂志的一名读者,近期在翻阅2012年6月(上)《不哭就饿死——音乐人“抗法”记》一文时,看到文中提及“避风港”原则(《著作权法》第69条)。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我是《人民检察》杂志的忠实读者和积极撰稿人。我与另两位同志合作,就本院所进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写了一篇题为《“双聘制”激活全盘》的工作通讯,投往贵刊后被贵刊今年第7期采用。文章发表后,引来四面八方来函来电取经。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几十个检察机关向我院索要了有关文件、方案和表格。像甘肃省院、秦皇岛市院、河北乐亭县院、安徽铜陵市院以及附近的一些检察院均向我院索取了经验材料。许多院在信中说:他们欲实行“双聘制”,但苦于没有经验而未步入正轨,正觉无从着手之时,贵刊上刊发了“双聘”的经验报道,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安徽淮北市人民医院因在1年5个月时间里.自列项目多收费、乱收费J83.58万元,被国家发改委通报批评并在央视曝光后。经安徽省卫生厅和省纠风办查实后,被撤销“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和“诚信医院”荣誉称号(2006年9月12日《安徽日报》)。既然与政府部门授予的称号不相称,与“人民满意”、“诚信”之类的要求相悖。这些牌子该摘。  相似文献   

11.
崔齐东(以下简称“崔”):听说你于1995年在《中国法学》发表了《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一文,从而引发了一场论战。你是否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陈桢(以下简称“陈”):这不是我挑起的,我那篇文章恰巧是Z教授《...  相似文献   

12.
《江淮法治》2009,(13):22-22
本刊讯 2009年“江淮普法行”集中采访活动6月25日圆满结束,新华社安徽分社、《安徽日报》等17家中央驻皖新闻单位和省直新闻单位的33名记者参加了为期23天的集中采访,共同兴起普法依法治理宣传热潮,齐声唱响“坚持普治并举、服务科学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陆申(以下简称“陆”):《法学》杂志50年代创刊,不久即遭停办,80年代再度复刊,历经几番风雨,走了一段很不平常的路。张老师,您亲身参与了《法学》的复刊工作,又曾长期负责《法学》的实际工作。请您谈谈《法学》在50年代的一些情况,好吗?张传桢(以下简称“张”):这些年我退下来后,抽了点时间对50年代《法学》的历史沿革特别是遭受停刊厄运的那一段历史作过一些考证,那我就主要来谈谈这一段吧。陆:愿闻其详。张:《法学》的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学报创刊于1956年6月,当时是季刊,共出版了三期。到了1…  相似文献   

14.
梁凌 《公民与法治》2013,(22):52-52
女儿临睡前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里老人的结局吗?”她刚刚读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这本书我多年前看过,现在只剩下模糊的印象。我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一条大鱼,发财了吗?”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日播出的《“红帽子”企业破产的背后》触目惊心,发人深思。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地方行政长官也是当地的司法官,掌握着司法裁判权,我们都熟悉县太爷升堂问案的情景。在姚青山案件中,我们看到,这个案件的起因并不是谁去衙门鸣冤叫屈,而是卢龙县的县长  相似文献   

16.
我的案头,一直放着一期“又是一年春草绿”时的杂志 ──《中国律师》第四期。刘桂明总编辑《拥抱春天》 的“絮语”一直让我忘不了这个春天,即中国律师制度恢复20年的春天,亦即作者所拥抱的“律师的春天,法治的春天,改革的春天。”《拥抱春天》写得很美,很有意境,很有深度,使11万中国律师充满了希望。但作者又出了一道相当难的“律考”试题“你为什么当律师?”五个月来,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当律师呢?没有想到数月思考得出的结论竟是:我本不想当律师。 可能与出身军人之家有关,从小我生性好动,在政法大学读书时还任校武…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出了题为"让我回家"的特别报道。报道了发生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的一宗惊天冤案。节目中的主人公叫丁志权,11年前,丁志权的妻子被人杀死,随后,他被当地公检、法部门认定为杀人凶手被判死刑。但在两年后,杀害丁志权妻子的真凶在狱里向司法机关交待了自己的罪行,案件真相大白。然而,丁志权不但没有被释放,他的家人、辩护律师也遭关押。丁志权一押就是11年……在《今日说法》播出的前一天,即2003年12月1日,当地公安局终于下发了解除丁志权取保候审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法制与社会》2011,(9):1-1
据《中国青年报》载:成都城乡统筹试水工作被当地官员称为“千头万绪”。在7年改革探索中,成都提供了哪些经验?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时,如何进一步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成都市副市长孙平是这样对农民阐释改革的概念的:改革就是“我要拿走你的土地,你可以找我拼命”!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籍贯考尤岩,吉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从清乾隆年间开始,随着这首凄怨的凤阳花鼓在全国的广泛流传,安徽凤阳便被看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比如《辞海》便说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东)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监狱学刊》2010,(4):160-160
陈鲁民在2009年8月22日的《团结报》上著文《谷建芬的“失败”说》介绍说,作曲家谷建芬近日坦言:“我的作品90%都是失败之作。”她还剖析了“失败”的缘由,即“主要原因是雷同,缺少创新。”她决不容忍自己的作品有雷同处,也绝不重复别人唱过的歌,为此“毙掉”大量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