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依俚 《民主》2007,(1):18-20
义务教育均衡化,一个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却在一段时间使义务教育话题变得如此沉重。为什么义务教育均衡化的问题在今天会如此凸现?义务教育应该均衡发展吗?义务教育均衡化,政府应如何作为?这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一、走向均衡化——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义务教育应该均衡发展。所谓均衡发展,既指义务教育在规模数量上整体的平衡合理,也包括区域之间、校际之间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水平的基本平衡。从理论上讲,义务教育均衡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当…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27)
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基础教育要以义务教育为重中之重,而当前义务教育要以区域、校际和群体均衡为根本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义务教育均衡化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化解义务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对于教育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内涵是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题中之意,而义务教育均衡化对特色教育的追求则是实现我国高水平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推进义务教育统筹发展,是实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统筹发展,要切实提升中央政府的引导能力与调控积极性,强化省级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主体责任,理顺省级政府与市县乡级政府在义务教育统筹方面的事权关系,以降低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制度运行成本;在义务教育统筹发展决策过程中合理运用社会智力,引入社会资本,吸纳社会力量,以扩大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社会力量的参与;将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上升至法律层面,在法律层面规定好义务教育统筹主体的责权关系,理顺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以提升义务教育统筹发展制度的权威性;合理限定政府统筹角色,建立统筹效果评价机制,健全统筹发展问责机制,以突破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石,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纵观西方义务教育的改革历程:从学生入学权力角度经历了自由入学、就近入学、选择入学,从国家经费保障角度经历了干预、免费、收费;从义务教育本质角度经历了私有、公共、多样。其改革历程给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为:扩大教育的选择权、国家承担义务教育全部费用、义务教育学校类型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犯是义务教育所忽视的角落。尽管《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应当完成义务教育,并且规定经费由政府保障,但在实际执行中至少会面临着未成年犯作为罪犯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之间的角色冲突、教育部门与刑罚执行部门之间的壁垒障碍、未成年犯管教所的部门利益可能导致义务教育的“异化”以及义务教育的连续性与未成年犯刑期的冲突等困境。  相似文献   

6.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虽然近年来,国家通过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拉大了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教育不均衡问题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仍然突出。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是关系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而农村义务教育又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实现程度.把农村义务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看待,对于国力的增强、社会公正的实现以及民生的改善,均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衡水市义务教育近几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不均衡状况依然存在.对衡水市义务教育现状开展调查和研究,以期发现目前衡水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衡水市桃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促进衡水市桃城区义务教育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杜春林 《学理论》2012,(25):151-153
多中心治理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义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我国当前出现的农村义务教育"空校"现象。在义务教育治理中各中心之间应保持相对均衡,在城乡二元体制分化的当代中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甚是重要。基于多中心治理的理论视阈,并结合我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我国出现的农村义务教育"空校"现象的具体原因,并结合理论探寻化解这一现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出发,运用公共财政理论,正确分析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的主要问题,对于促进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8,(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对于民生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要以公平性、差异性、补偿性原则为指导,以建立合理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文喆 《民主》1996,(11)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公民必须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就是说,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那么,公民就有权利要求政府提供合格的学校,提供均等的机会,让他的子女受到与其它公民一样的对待。义务教育的平等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义务教育强制性的前提,否则公民有权拒绝“差的教育”,拒绝让自己的子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本文首先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念的内涵,然后紧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面性、动态性、协调性以及特色性,从受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一套系统、全面地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以期能借助这些指标及其测度来准确判断和有效监控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4.
郭凯 《理论视野》2008,(8):27-29
从义务教育属性、从义务教育功能、从公民受教育权的性质、从政府的职能与特征、从市场机制的挑战等方面来看,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性乃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詹元灵  王鉴棋 《学理论》2009,(29):92-94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并不局限于解决经费短缺问题。改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完善政府与市场联动机制和政府预算约束机制,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总量的供给和结构的协调;另一方面,通过城市学校招收农村寄宿学生以及将大学和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结对,建立城市对乡村的义务教育反哺机制。  相似文献   

16.
齐原 《学理论》2015,(7):135-13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着力解决择校问题",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为了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状有进一步了解,笔者对河南省固始县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内的择校现象进行走访调研,基本弄清了固始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情况。在此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择校的成因,并提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侯少博 《学理论》2008,(18):37-38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问题,它涉及教育的民主与公平,也是政府办让人民满意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是义务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师资配置、调整网点布局等一系列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均须接受的基本教育。它作为典型的公共产品,必须由国家承担,政府提供。公民有义务把学龄子女送到学校去接受教育,国家更有义务担负其义务教育的全部费用。一般说来,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即是对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免收其学费、杂费,同时还免费提供给学生教科书、伙食、校服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实施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且效果显著。日本在战败后经济受重创的情况下,仍于1947年开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从1963年起,开始对不论是国立、公立或私立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以后免费供应教科书的范围逐步扩大。1969年起实施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全体学生所用教科  相似文献   

19.
税费改革后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理论导刊》2005,(9):64-66
税费改革后,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依然存在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农民负担的教育投入太重、教育财政体制与国家财政体制不相适应等许多问题。要使这些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必须建立“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投入的总量,提高国家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拓宽农村义务教育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2006年新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到2008年9月1日,实现了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宏伟目标。但是,总体态势良好的情况下也潜藏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应加强对义务教育免费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