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今腐败犯罪不断滋生和蔓延,"反腐"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早在我国古代,吏治就为历来统治者所重视,其中不乏可借鉴的经验。明朝之初,朱元璋"乱世用重典",制定严刑峻法以惩治贪官污吏,其规模之大、用刑之重在中国古代史上少有,对当时吏治的澄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明初重典治吏内容、经验与教训等为例,对当今中国的反腐倡廉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
胡绍宝  张炜 《犯罪研究》2008,24(1):45-52,80
近几年来,我国司法机关特别是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部门在反腐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批批贪官污吏受到了严厉的制裁.但仍有许许多多的腐败分子不断冒出头来,贪污贿赂之风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好转.究其根本原因,笔者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目前贪污贿赂犯罪成本仍然偏小,风险偏低,打击不够及时,许多犯罪分子在大肆贪污贿赂之后仍然逍遥于法律之外.正如伟大的刑事法学家、犯罪学家贝卡利亚所指出的那样,刑法惩治和预防犯罪的有效性的关键不在于刑法的严厉性,而在于刑法打击犯罪的及时性和必然性.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我们显然十分有必要想方设法提高贪污贿赂分子被查处的机率,增加其犯罪风险,.及时有效地打击贪污贿赂犯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惩治和预防贪污贿赂犯罪.鉴于此,笔者以为我们应合理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司法制度,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中引入辩诉交易因素(以下直接简称为"辩诉交易"),以有效改进反贪机制,提高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办案效率,加大反贪污治力度,达到更好地遏制和预防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明初重典治吏反思今日反腐倡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腐败犯罪不断滋生和蔓延,"反腐"在我国任重道远。其实在我国古代,吏治为历来统治者所重视,其中也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明朝之初,朱元璋主张"乱世用重典",制定严刑峻法以惩治贪官污吏,其规模之大、用刑之重在中国古代史上罕见,对当时吏治的澄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明初重典治吏的原因、内容、教训,对当今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进行反思,试探求其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4.
腐败对国家和政权的侵袭作用非常严重,甚至导致政权的更迭。所以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非常关注与腐败作斗争。从反腐败的战略方针上看,大多采取以暴制暴,严刑峻法的方式。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仑王国制定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中,已有关于惩治职务犯罪的法律规定。纵观我国古代历史,选择严刑峻法针对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以暴制暴,很早就在我们治国的思想中出现,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尤其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制定对官吏惩处的法律上看,都体现了从严惩处,以儆效尤的思想。对于严刑惩治这种思想在法律上的表现,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而本人又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13年前设立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消除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空白,对于打击贪污贿赂犯罪,严密法网,惩治腐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一些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件不断浮出水面,一大批贪婪成性、疯狂攫取钱财的贪官污吏被揭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死刑对于遏制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行为并非治本之策,本文论证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并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推行用严刑峻法保障封建统治秩序的“重典治国”政策,是朱元璋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朱元璋用重典治乱世不仅表现为扩大了惩治反叛、大逆等罪的范围和加重对“贼盗”等财产性犯罪的量刑,而且表现为严厉制裁贪赃枉法的官吏以及刑罚手段的极端残酷。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为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重典治吏”与惩治贪污贿赂就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腐败的发展动向及抑制策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葛圣平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是世界各国普遍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行为的惩治,并不断加强打击力度,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  相似文献   

9.
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贪污贿赂这一构成腐败主要内容的丑恶现象是社会发展的痼疾。社会转型中,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贪污贿赂这一丑恶现象更是畸变横生。因此,清除腐败,惩办贪官成为政府廉政课题中应有之义。国家反贪行为是统治阶级为自身整体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然而,国家反贪行为的实施并非易事,特别是处在转型社会中的国家反贪行为,其监控对象、监控范围、阻滞因素、监控力度等有较大的不同,其监控效能的大小,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因此,探讨转型社会中国家反贪行为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社会都对贪官污吏保持法律上的高压,以维持社会管理机构的权威和政权的正当性,以实现起码的社会公正.中国古代社会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官之道,最为人津津乐道.这个出身乞丐、造反起家的皇帝深知民之疾苦与贪官污吏之间的因果关系,更知道"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道理,因此,他把贪官污吏看作挖朱家王朝墙角的大敌,故而打出"明君治官不治民"的招牌,对贪官污吏下死手.……  相似文献   

11.
一凡 《政府法制》2011,(28):49-49
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物,其身体自然也是全天下重要的资产之一,不能随意碰着伤着,至于棍棒相加更是大不敬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乾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对贪官污吏打击最严厉的一位皇帝了。他在位60年中,屡兴大狱,诛杀、流放贪官不计其数。即使是这么一位嫉贪如仇的皇帝,在处理一位贪官——平阳知县黄梅的问题上反反复复,差一点铸成大错,足以令人引以为戒。拔出萝卜带出泥乾隆四十七年,王禀望、陈辉祖贪黩  相似文献   

13.
高层声音     
为遏制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共同作出不懈努力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迅速发展,恐怖犯罪、毒品犯罪、洗钱犯罪等跨国有组织犯罪和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相互交织,威胁着世界和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也对国际合作打击犯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贪污贿赂犯罪属于职务经济犯罪;也是腐败性质的经济犯罪,这类犯罪的实质和核心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自改革开放以来,这类犯罪的发案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虽经十多年几乎是不间断的严厉打击,但没有得到有力的遏制,且贪污受贿数额越来越大。党和国家机关中的领导干部,有些是高级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贪污腐化,进行权钱交易,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特别严重。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件年递增率在15%左右,犯罪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逐年增多。笔者认为,贪污贿赂犯罪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严…  相似文献   

15.
皇帝作为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物,其身体自然也是全天下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大臣们对皇帝拜见时总要山呼"圣躬万福"(非电视剧里演绎的山呼"万岁").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依法查办贪污贿赂犯罪窝案、串案是加大办案力度,严惩职务犯罪,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举措,能有效体现反贪污贿赂工作的力度和铲除腐败的决心。笔者对近年来承德县检察院查处的贪污贿赂犯罪窝、串案进行了汇总,认真分析了贪污贿赂犯罪窝、串案发罪原因,提出了加以解决和完善的对策.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当前,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在我国人们关注的已成为不正之风的焦点。如何有效地治理此类犯罪,是全国上下极为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对贪贿等腐败问题进行经济学的考察和分析,或许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因此应从经济学成本与效益的角度对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犯罪经济学的视野中提出犯罪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小考赵玉环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亲自参加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目睹了元朝由于官吏贪污腐败,大厦倾覆的过程。他创建大明以后,针对官吏贪污受贿的严重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制定了惩治贪官污吏的法律。洪武初期,朱元璋进行了大量健全法...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对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的惩治。随着贪污贿赂手段不断翻新,反腐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通过修改或明晰贪污罪、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来防疏堵漏,又必须针对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央电视台8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传奇皇帝朱元璋》。电视剧中的朱元璋是个多侧面、个性鲜明的人物。他有能力,有心机,善用人,在意民心,又是个有极端权欲、残暴而心狠手辣的君王。笔者且不去评说他的功过是非,仅就《传奇皇帝朱元璋》电视剧中,朱元璋反腐反贪作一番评说。或许因为朱元璋是贫苦出身,他懂得民间疾苦,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骨子里有一种仇恨贪官污吏的心理,对大富豪胡××不仅让他破财伤筋,还要戏弄他一番,差点就要摘掉他的人头。在坐上龙椅之后,他对腐败、对贪官的处置,不可谓不狠,反腐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不管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