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1907年算起,到今年中国话剧整整有110岁了。然而,既然中国话剧已经诞生了,长大了,甚至是成熟了,为什么还要提"话剧变法"呢?要从头说起的话,首先要涉及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慨念。众所周知,"再现说"是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在西方长期占有主流地位,大约至今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话剧创作中的人物悲剧,具体包含了英雄型、良善型和过失型3 个主要类型,均在30 年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曹禺的《日出》和《原野》是中国30年代话剧创作中人物悲剧的双子星座,代表了这一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经典也许在中国话剧一百周年的日子里,说说有关《雷雨》的故事是有特殊意义的。有人说,《雷雨》是中国话剧的“第一戏”,是中国近代话剧的代名词,此言有些道理,因为虽然在1907年以后,中国渐渐地引来了以欧洲古希腊  相似文献   

4.
姜米粒 《新青年》2008,(7):48-49
哈尔滨话剧院1990年代初期的时候经常上映老电影,那时我住在和话剧院相隔两条街的地方.话剧没有看几场,周末常常去看老片子,票价很低,那些四五十年代的好莱坞和前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电影算补齐了.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话剧百年的日子里,笔者深情地怀念话剧界一位优秀的党的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相忆谭宗尧     
正读谭宗远忆大哥谭宗尧文,数篇下来,已热泪盈眶。手足情深,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况阴阳两隔。背负苍穹一声叹:谭宗尧以主演话剧《天下第一楼》闻名京华。繁华过后,二十余年如一梦,如今几人能相忆?前些日子,我任责任编辑,审看北京电视台《文化之约》专题节目,其中有十几集介绍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刁光覃、朱琳夫妇,偶见有几个谭宗尧的镜头:话剧演出片段和刁光覃现场给他说戏,只是一带而过,  相似文献   

7.
朱旭的风格     
正前些年,笔者写了一个话剧剧本《春雪·润之》,想找朱旭提提意见支支招儿,因为此人又能演戏、又能写剧本,一专多能。在得知他那段时间没有排戏和演戏——包括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在内——的情况下,我把剧本送交给了朱大爷(我们都这样戏称朱旭)的夫人宋雪如大姐,然而没有想到朱大爷仍然很忙,原来是蒋雯丽正在急等着拍一部表现自己以往生活的电视剧,迫不及待地请他帮忙修改剧本和扮演角色,以便能够及早开机,所以一时间也就没有工夫看我的剧本了,更  相似文献   

8.
正9月2日晚,在首都剧场观看了刘一达编剧、任鸣导演、冯远征等主演的话剧《玩家》,感觉好看过瘾。最大特点是全剧京味儿十足,并且用京味儿语言刻画人性和人生,内容有着特定的广度和深度。京城的"潜伏者"话剧是语言的艺术,关键是"话",语言是否精彩至关重要。人艺作为北京地区的话剧演出团体,演出京味儿十足的话剧不仅是人艺的艺术之根,也是观众的精神需求之本。话剧语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在20{}9年毛泽东诞辰116周年和毛岸英牺牲59周年的日子里,广州市话剧艺术中心演出了我创作的《春雪润之》,以寄托我们共同的深切哀思。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北京保利剧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主办了话剧《明天》创作展演及传播推广研讨会。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主持。与会专家有总政文艺局原局长汪守德、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文艺报》原副主编著名戏剧评论家钟艺兵、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研究员马也、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陈曦、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著名戏剧评论家剧作家童道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冯俐、《艺术  相似文献   

11.
正1989年2月的元宵节,我应邀出席北京电视台在前门大碗茶茶馆举办的元宵联欢晚会,见到电影大师谢添,戏剧大师于是之,著名导演凌子风,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孙毓敏,相声艺术家李文华,话剧表演艺术家郑榕,著名影星宋佳等艺术界熟人。那天最使我高兴的是听到了相声大师马三立的相声。马先生当时已有75岁高龄,人虽瘦,但底气很足。他的相声过去只  相似文献   

12.
《海内与海外》2021,(2):42-45
当年我与在越南出生的外子结婚后,双双到西贡拜见翁姑,小姑那时才4岁,胖嘟嘟十分可爱,我一直把她当洋娃娃抱着不放,还特别给她买了一双会发声的卡通红拖鞋,她高兴得小嘴合不拢,整天穿着到处跑。后来,10岁左右的小姑随父母移居到奥地利,此后,她就在那接受正规教育,直到大学毕业。小姑特有表演天才.中学时代便参加了学校的话剧组。  相似文献   

13.
秋声不可闻     
近日,又来到风景如画的新加坡,旧地重游感慨万千。记得在20年前曾经来过这里,那是跟随北京人艺来演出话剧《天下第一楼》。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屹立在海边上那座醒目的,鱼尾狮的洁白色石雕像。同行的演员林连昆更是对此兴趣极浓,刚刚来到不久就拉着我跑去观看。  相似文献   

14.
“痛饮人生的满杯”,这是马雅科夫斯基著名诗句里的一句。我以为这完全可以概括已经85岁高龄的话剧表演艺术家赵韫如大姐之一生。她的一生经历过大起伏、大灾难、大欢喜、大幸福,接受过生活的艰难历练,领悟到生活的宝贵真谛,这一切一切似乎真就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5.
话剧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绝非是某一个舞台门类所能以偏概全的。红花也要有绿叶来扶衬,话剧除去编剧、导演和演员以外,舞台美术部门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很难形成“绿叶成阴子满枝”的壮观情景。这里,介绍几位北京人艺名不见经传的幕后英雄,或许也是读者所希望了解的。  相似文献   

16.
从记事时起我就知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像“8.13”上海抗战中的谢晋元团长和八百壮士那样,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学校里音乐老师教我们唱的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热血歌》、《长城谣》、《保卫黄河》;教我们演的小话剧是《班超投笔从戎》;历史老师给我们讲的是,近百年中国的国耻,帝国主义列强  相似文献   

17.
同时,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的贺敬之同志也来看戏,谈了很好的意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戏。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盼望着这样的戏。这是一个表现了新的生活、新的斗争、新的人物的好戏。""照我看这是一个很不得了的好戏。好好宣传一下这个戏可以打消一些人的顾虑。难道写了尖锐的矛盾就是否定共产党?怎么能那样对待中央的文艺政策呢?看戏的时候,我的情绪一直在随着袁厂长走,喜怒哀乐都有。  相似文献   

18.
一眨眼过了八十多年,该说是长寿了。年青时可不敢这么想,成年累月生活在战争中,随时都可能去见马克思。何况我的祖父父辈们,六七十岁就离开人间。   更没想到,我这个闽南海隅的村野顽童,只断断续续念了两三年私塾,又读了两年半洋学堂,居然当了作家。舞文弄墨六十余载,出了几十本书,还写了话剧、电影。   我不相信命运,一生却碰到许多巧事,或叫做机遇吧 !就是这些机遇,阴差阳错造就我这个作家,也付了不少代价。   参加革命六十多年,穿过四次军装,开除过两次党籍和一次军籍,三次下放劳动改造,全和当作家写文章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1981年2月13日,我在北京晚报发表了一分钟小说《笑容满面》,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篇千把字的小说发表以后的几年里,先后被改编成话剧、淮剧、电视剧、电影在电台、屏幕上播映;被收入《微型小说选》作品集;在首次举行的"一分钟小说专题朗诵会"上进行了朗诵;被《人民中国》日文版以"一分钟小说特集"专门向日本读者进行了介绍;还被中国青年报以《文抄公七例》对剽窃这篇小说的人进行了公开揭露……  相似文献   

20.
正话剧《西花厅故事》已经正式演出了,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剧本呢?现在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文学创作大约都应当是"有感而发"的,笔者在这里究竟有何现实感触呢?记得,作家贺敬之说过:"不要回避矛盾,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写矛盾,去思想化,去价值化,是绝对没有前途的!"认真想来,我们作家似乎应当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