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庆 《求实》2011,(Z1)
1945年夏,黄炎培访问延安解放区时,向毛泽东郑重提出一个兴亡周期率的问题。他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  相似文献   

2.
66年前,著名的历史周期率摆在即将全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回顾党的执政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民主制度的设计与实现对周期率的规避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今后,应当继续从党内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党际关系和基层民主等方面着手,提高制度设计能力,更好的规避历史周期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殷明 《四川党史》2002,(6):24-26
一、“民主监督”问题的提出1945年7月,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有一段著名的对话。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满怀信心地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王垒 《党史博采》2006,(1):31-32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延安窑洞,中共诤友黄炎培与毛泽东促膝长谈.在谈论如何摆脱"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这一历史周期率的制约时,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深表赞同,他认为"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①"窑洞对"所体现的赤诚和智慧,闪耀着历史理性的光芒.至今读来,犹令人感奋不已.  相似文献   

5.
历史周期率问题至今对我们党仍有很好的鞭策与警示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对破解历史周期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赋予党自我监督的决心、勇气和能力,执政后党始终在完善自我监督的道路上探索前进,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自我监督体系,是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举措。这条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新路,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内涵丰富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一条就是“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推动社会革命中契合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逻辑理路,在与人民监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补充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内容,已成为继依靠人民监督跳出历史周期率之后的第二个答案。进入新时代,“四大危险”和“四种考验”是我们党在跳出历史周期率实践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提高“四自能力”,在接续奋斗新时代中发挥自我革命精神答好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历史性的长期考题。  相似文献   

7.
一、苏共失权引发的民主与周期率问题思考黄炎培先生1945年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谈话中提出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为表现形式的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同时,还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当时毛泽东就肯定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  相似文献   

8.
1945年 7月 ,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探讨历史兴亡周期现象 ,随后 ,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 ,用了“周期率”一词。近几年来 ,有人认为“周期率”是对“周期律”的误引或者误用。而笔者认为 ,“误引说”或者“误用说”是不成立的 ,应该用“周期率”。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对“周期率”提出异议的是李振民在 1 991年第 3期《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一文 (以下简称李文 )。在该文的注释中 ,他认为黄炎培将“律”误用为“率” ,“周期率”应用“周期律”。建党 80周年时 ,不少人重提毛黄探讨的历史兴亡周…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指导我们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古今中外一切政党兴衰成败特别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只要我们党努力实现好"三个代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就一定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怪圈,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0.
历史周期率是客观存在,但它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必须认识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认真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靠人民监督,早日根治腐败,跳出历史周期率。  相似文献   

11.
艰苦奋斗与“周期率”抗战时期,黄炎培去延安,与毛泽东谈及中国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他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初兴后亡的“周期率’。……希望找出一条...  相似文献   

12.
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同他谈到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的周期率的问题。黄炎培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问,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  相似文献   

13.
正民主,我们必须走好的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不二法门。2016年3月1日,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新建的大楼里,耸立起了一组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雕塑大师吴为山先生创作的雕像《窑洞对》:毛泽东与黄炎培神采奕奕地走出延安窑洞,畅谈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陈昌智说,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走访民建中央时,特别谈到了毛主席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  相似文献   

14.
历史“周期率”是历史学家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种客观历史现象的描述和概括。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所谓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从实质上说,就是执政后如何防止腐化变质,脱离群众的问题。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战略思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之中,其思想精华,对于我们今天加强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和毛泽东的思考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时,向毛泽东提出了自己长期思索的历史“周期率”问题c他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对…  相似文献   

15.
66年前,著名的历史周期率摆在即将全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回顾党的执政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民主制度的设计与实现对周期率的规避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今后,应当继续从党内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党际关系和基层民主等方面着手,提高制度设计能力,更好的规避历史周期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945年7月初,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应邀访问延安时,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长期萦回在他脑际而未得到解答的“历史周期率”问题。黄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相似文献   

17.
历代政权“其兴也孛焉”,“其亡也忽焉”。当代亦不乏其例,几乎成为一个周期率。怎样才能跳出这个周期率?四十多年前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  相似文献   

18.
自国家产生以来,历史周期率问题是每一个政权或执政党都必须面对的“大考”。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成了历代政治家不断探寻的方向,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亟须寻找的答案。以自我革命破解历史周期率的难题,有着鲜明的理论、历史和实践的逻辑,深刻理解党的自我革命,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理论导报》2024,(1):39-4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成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摆在全党同志面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进一步展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深远历史意义。围绕“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这个问题,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杨雅玲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荣臣。  相似文献   

20.
泱泱二十五史,其集中到一点,就是反映了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如何跳出周期率的支配,如何使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不变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