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五行"学说到"五德终始"理论,之间扮演着重要中间角色的不是战国时期的思孟学派,应该是春秋末年的史墨和大哲学家老子.史墨将五行相胜学说与中国传统开放的王权更迭理论进行嫁接,为邹衍"五德终始"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五德终始说"之"德"既有对"五行"含义,即物质的本性、天性之含义的继承,又生发出君主后天修养之道德新义,这是吸收了老子<道德经>思想营养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莹莹 《学理论》2013,(33):325-327
政府逐渐由"统治者""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相应地,教师——作为宏观和微观"公共权利"让渡下形成的公共教育事业的实践人员,也需要成为适应政府发展下的"服务者"。而以"服务者"存在的教师就必然是以对学生的"关心""关怀"作为其行为和实践的出发点——传承"历史"的"公共善",另外作为永远"开放"并且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教育又有着终极的梦想——将"公共善"扩大和发展,即"关怀""关心"成为了服务性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道家"无为而治",其基本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要去强为、妄为,要顺其自然而为,并进一步对管理者提出"三宝"、"四不"的要求.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如能结合现代管理实际,加以现代诠解,可以被现代行政管理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与"实质"的内在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其"实质",只有内生性"方法"才能真正表现其"实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内在本源方法"具有基本的"自足性",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及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范畴,在其内部可以得到根本和合理的理解、阐释和建构;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之外的方法作为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将方法抽象多元化,就忽视、回避或游离了"实质"问题,绝对地拒斥外源方法,就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进程的"实质"线性化和单质化了.研究的"方法"只是副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才是研究的正题,"方法"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单一和贫乏,而在于是否科学和彻底地揭示"实质",这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自觉地理解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和"实质"的内在性关系,对中国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社会内涵,并在两个方面揭示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在企业管理上的现代价值。第一,在行为上要求管理者"逆其自然"者有所不为,而"顺其自然"者则有所作为;第二,在竞争上要求管理者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不竞争。这是一种以最小的管理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果的高超管理艺术,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必须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与"不是什么"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不是仅指"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西方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俗化",而不是"精英化"、"学术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而不是"教条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整体化",而不是"图谱化"、"肢解化".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表面上没有生病迹象,实际上已经潜伏着生病隐患.当前在抓工作落实上也存在这样一种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益不大的现象,我称之为"亚落实". "亚落实"的种种表现有:做"表面文章",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人为创造工作"亮点",有的工作刚刚展开就急着总结经验、汇报成绩;做"突击文章",抓工作搞建设习惯大呼隆、一阵风,活动成果得不到巩固和推广,形不成符合规律的常态化措施;做"半篇文章",重布置轻检查、重规划轻问效,开头声势浩大,过程轻描淡写,总结一带而过,达不到预期效果;做"程序文章",满足于该开的会议开完、该走的程序走到,遇到矛盾不敢较真碰硬,解决问题喜欢避重就轻;做"数字文章",习惯用篇数、次数、人数、天数、个数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问题真正解决得怎么样、群众满意程度是多少不关注,等等.  相似文献   

8.
"全国一盘棋"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它不仅符合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自身先进性作为强大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取得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诸多成就。新冠肺炎疫情治理中的"中国效率""中国力量",充分彰显了坚持"全国一盘棋"所具有的制度优势,诸如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人民立场的正确价值取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强大物质力量、人民军队听党指挥、依法防控和积极参与全球疫情治理等必要有效手段。作为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场"大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经验教训。系统反思相关的短板和弱项从而深化对落实"全国一盘棋"的理解、完善相应体制机制,不仅是现阶段加强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而且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萍 《各界》2007,(2):14,16
幼儿园的业务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对教育教学各种要素实行最佳组合,以达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时代特征,提高业务管理的科学化程度,是摆在幼儿园面前的新课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研经验,幼儿园业务管理中,做好"三研",改进"五环节",能有效地提高业务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中"求"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君生 《理论探索》2003,2(5):17-1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关键在"求",邓小平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柯芳 《学理论》2013,(21):319-320
学校主要靠办学质量赢得生源,对于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学风状况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目前独立学院的学风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因素,那么就应从这些原因入手着力去改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德治思想,从汉代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以后开始影响我国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自君主以下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执政者也将德治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在选拔官吏上也特别注重候选者的道德修养。在此思想刺激下,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改变,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现代国家制度。让德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德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胜影  李广才 《学理论》2010,(10):238-239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冶素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俊 《学理论》2012,(17):213-214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特征的总和,是教师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发挥人格力量的独特魅力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7.
公民舆论监督探析--以刘涌案等为背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舆论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凸显出来。刘涌案件一波三折,但他最终没能逃过法律的严惩;大学生孙志刚惨死,可最终促成了一部实行了21年的国家法规的废止。在这些过程中,正是舆论监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公民舆论监督中还存在着局限性。舆论监督必须日益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推动廉政建设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利益观教育则是从思想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加强利益观教育,有助于增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反腐败的效果。利益观教育是上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观教育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运用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异化成因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权力的腐败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亦即公共权力的质变。权力质变的根据在于其自身内部固有的矛盾,它们使权力本身具有异化的内在可能性。因此,反腐败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遏制权力异化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道德制度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道德制度化,就是以法律、制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领域内的伦理道德问题.具体说就是将道德原则和伦理要求以制度、法律的形式表现或体现出来,并以强制力保证其贯彻实施,从而化软约束为硬约束,化自律为他律,化自愿为义务,最终更好地发挥道德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