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体验旅游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而是希望从深度体验旅游中获得独特的感受、拓展开阔的知识、获得丰富的心灵滋养.贵州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开发体验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与旅游产业结合.科学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开发贵州体验旅游资源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贵州旅游产品的思路和模式,变以"大量销售"为主导的观光旅游产品模式为"深度营销"为主导的体验旅游产品模式.  相似文献   

2.
浅议贵州苗族刺绣工艺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勤劳聪明的苗族人民创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地域文化特征的服饰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的改变,作为贵州苗族服饰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苗族刺绣工艺处在加速衰退之中,面临这一严峻形势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这一贵州独特的文化资源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3.
贵州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贵州民族旅游的发展存在着诸如缺乏影响、缺少品牌、交通限制、开发初级等问题的制约。要破解这一难题,在贵州开发地质旅游资源,促进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的结合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贵州的地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都为贵州开发地质旅游准备了充足条件。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的结合,能够展现贵州多彩的特色,能够促进贵州旅游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贵州如何发挥优势,建设创新型省份?关键在于走出一条既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需要,又体现贵州内陆山区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按照"突出特色,依托产业,重点跨越"的原则,把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放在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大力开展资源开发型和产业应用型的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5.
试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并渗透在其一切行为系统里的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一切民族文化都有它自身的价值,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受到保护.民族文化的价值很大程度上要在文化的开发中才能的到体现.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具有原生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当前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面临许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强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音乐、舞蹈、体育为一体,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重要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从旅游业的角度,本文从少数民族体育具有的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的必要性,论述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利用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分析了对其开发利用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苏布德  吴海山 《前沿》2007,(6):191-193
西部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开发与生态建设同举并重。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发才是成功的开发。目前,西部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迫切需要恢复和保护。而西部地区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要着手解决“三农”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西部生态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贵州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民族文化资源日渐流失的严重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处理好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关系,在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好优秀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赵静  周健 《桂海论丛》2013,29(5):116-119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建设美丽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大有作为。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资源丰富,但少数民族村寨大多数位于边远山区,其保护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民族特色村寨既是保护对象,又是发展资源,其开发建设必须坚持一些重要原则。建设民族特色村寨重在突出特色,应当围绕"特色"探索开发途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18日至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率团对三峡库区及金沙江下游水电资源开发中的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李蒙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和务实的精神,统筹做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水电资源开发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电站建设要切实保护好坝库区生态环境。5月18日下午,李蒙常务副主席一行抵达三峡工程坝区,听取了三峡总公司关于三峡工程建设的情况汇报,视察了双线五级船闸,了解船只过闸情况。到左岸大坝考察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水质变化情况,并深入左岸…  相似文献   

11.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实施民族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对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调查,科学规划,创新开发,本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增长原则,从而实现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给贵州扶贫工作带来良好机遇,必须从解放思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贵州扶贫攻坚步伐。  相似文献   

13.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林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我厅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中,从全区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一、实事求是,抓好林业生产建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之一,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自治区第七届党代会提出了生态建设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把建设我国北方的重要生态防线作为我区生态建设的最终目标。厅党组织深刻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对于我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我区生态建设的实际出发,开展了…  相似文献   

14.
长征文化资源,是一种独特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征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理论的补充,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长征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机理入手,从四个维度对长征文化资源精神、教育、社会、经济价值展开分析,在透视贵州长征文化资源开发政策性投入失衡、地理位置偏远、整合程度低、经济带动能力不足的困境基础上,提出贵州长征文化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理念—制度:贵州长征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根本;整体规划:贵州长征文化资源多维开发的引擎;活化利用:贵州长征文化资源内引外联功能增强的关键;模式优化:贵州长征文化资源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助力。  相似文献   

15.
贵州拥有非常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对这些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在对贵州少数民族语言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有一种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认识到语言共生机制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这将积极推动贵州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6.
观光和认知是游客出行的两个基本需求,游客的需求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贵州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是自然资源,二是文化资源,飞瀑、溶洞、石林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为该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旅游观光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又为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和文化实现全面的、系统的链接,通过两个产业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刍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湖湘论坛》2003,16(5):64-65
进行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必须遵循的原则。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是指由空气、动物、植物、水资源、土地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统一体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文化生态是由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等文化因素构成的统一体 ,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组合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 ,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目前的民族地区开发来说 ,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世居民族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加强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就是保护贵州人的精神家园,保护贵州人的未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为基础促进其产业化发展,是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体现了学界公认的整体性保护原则与活态性保护原则。但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难、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过少、知名品牌少等问题制约了对其的生产性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可能路径包括推动《贵州省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的出台、建立科学高效的保护与传承机制、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品牌等。  相似文献   

19.
贵州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遥远而陌生,但人们知道"夜郎自大"中的故事发生在贵州。今天由于贵州在西部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为世人所瞩目,人们开始向往和了解神奇的贵州。残酷的美丽漫步在贵阳街头,背着背篓的个子矮矮的乡里人和妆束绝不比大都市女郎差的标致女子,在这散漫的城市里水乳交融着。傍晚在城市边缘,山体侧面反射落日的光辉,发射出迷人的光泽,像一面一面彩色的镜子在眼前掠过,它们是因为山体没有植被,完全裸露的结果。此时脑海中会浮现森林,郁郁葱葱的森林,才会意识到贵州是多么需要森林。 贵州喀斯陀地貌发育类剧之齐…  相似文献   

20.
贵州旅游业"盆地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旅游业落后于周边各省份,被称为"盆地现象".其原因在于在目前大众观光旅游为主的阶段,贵州旅游资源难以发挥优势;旅游产品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于用边省份.贵州旅游业只有抓住机遇,依靠资源的后发优势才能冲出"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