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范范尼曾对戈尔巴乔夫谈起他与世界著名电影导演爱德华·德·菲利普关于世界命运的一段对话: 菲利普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范范尼答:“指望上帝。”菲利普说:“让我们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都不给上帝造成障碍吧。”今日中国,谁是上帝?谁妨碍了上帝?  相似文献   

2.
上帝的眼睛     
上帝的眼睛?谁见过?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间旅店的名字就叫做“上帝的眼睛”。该店向旅客提供的一种印有旅店照片、地址以及服务项目的卡片也叫“上帝的眼睛”。旅客出门,万一迷了路,该卡片便起到指路的作用,走哪个方向坐什么车,“上帝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该卡片的印制又非常精美、别致,当然值得保存起来,日后有哪位具好奇心的友人未见过“上帝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眼     
《南风窗》2005,(4)
中国和拉美展开“石油蜜月”1月下旬,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访问,在所到地区迅速刮起“中国旋风”。中国和秘鲁、委内瑞拉又相继签署了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石油是这场“旋风”的源头。从去年开始,中国与拉美各国关系迅速升温,中国的“大国石油外交”策略在南美最大、世界第五大的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的发挥更是可圈可点。去年底,在查韦斯总统访  相似文献   

4.
“走出去”战略确立于2000年,与当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列为国家在新世纪初期的两大经济战略。广东省外办副主任林迪夫称,“走出去”战略”是相对于“引进来”而言的。此前20多年,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是引进外资,“走出去”则力图推动中国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相似文献   

5.
媒体     
《南风窗》2006,(15)
看中国“走出去”的风险大约30年之前,中国开始引进外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如今中国政府认识到仅仅靠吸引外资是不够的,还必须促进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尤其在能源等领域。因此,中国大力推动促进本国企业到国外投资的“走出去”政策。中国政府一直设想,在西方国家因为民主和  相似文献   

6.
几个月来,中国和日本围绕着西伯利亚的大型油田展开了一场外交大战。日本的石油消费完全依赖进口,正竭尽全力游说莫斯科,希望俄罗斯修建一条长达2300英里长的输油管,将西伯利亚石油运往日本海岸。另一方面,经济腾飞的中国如今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它将俄罗斯石油作为“能源安全”的关键,敦促俄罗斯修建一条1400英里的管道通向大庆。  相似文献   

7.
如何“走出去”?如何面对世界上多种文化、价值观与行为、语言,找到东、西方共同之处,一起创造价值,消除隔阂,共享成功?作为中国21世纪的企业家,怎样把握这个新时代“趋势”,完成在信息工业中“走出去”这一使命?复杂的文明问题,多变的地缘政治,也许是历史与政治家的事情,但是从“趋势”这个代表着儒家文化、同时又最国际化的中国人企业,我看到了这个时代问题的一些端倪与答案。——田溯宁(中国网通总裁)  相似文献   

8.
伊朗危机的中国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伊朗在2006年1月已经超过沙特和安哥拉,成为中国的头号供油国,中伊两国截至2006年2月也已经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签订了100多个长期的大型合作项目,但核危机“大限”当前,中伊双方都同时在走多元化路线以分散风险。  相似文献   

9.
覃爱玲 《南风窗》2014,(2):38-42
农业现代化是本届政府施政纲要中“新四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如何现代化,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政策的成败。但中国农村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径,合理的未来中国农村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是当前各界争议颇大,讨论并不充分的问题。这组文章,是希望通过回归中国农村现实的方式,给这一讨论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中印能源海外结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11事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加大了对中亚的政治、军事、经济渗透,对我国参与这一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构成了挑战。专家指出,在此形势下,我国企业“走出去”以购买油田股权的方式,积极参与周边缅甸、越南、泰国等国家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并利用地缘优势共同建设周边国家至云南等西南省区的石油天然气输送项目,将成为我国石油企业的又一重要选择。而这一选择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上都不能忽略印度的存在。2004年印度在能源消费大国的排名中上升到第四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就是“上帝”,这在商品社会里是公认的。“上帝“有权了解新购买商品的特性,有权选择商品,一句话,有权决定商品的存在。然而,“上帝”是不是常常拥有这些权利呢?那就另当别论了。“尚方宝剑”在何方  相似文献   

12.
杨万平 《工会博览》2009,(11):41-41
如何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内保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好石油企业内部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是石油企业领导必须面对和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石油企业自身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眼界     
按照《圣经》的记载,上帝是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的:“上帝用地上的泥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名叫亚当。”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也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娲抟黄土做人。”这些相似的传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土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4.
创建于1975年的微软无疑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公司。但是,自1992年进入中国之后,它却一直步履艰难。虽然微软早就意识到,“既然我们已在这里安家,当然要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但在实际过程中,微软往往像一个“居心叵测”的“异类”,迟迟无法找到“家”的感觉。 这一局面在最近似乎有了真正的突破。2002年6月26日,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尔默专程到北京,与国家计委签署了中国软件领域最大的一个对外合作项目。根据合作备忘录,国家计委支持微软公司与中国境内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开展包括出口、投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在内的一揽子合作计划,涉及金额超过62亿元人民币。鲍尔默表示,为进一步帮助中国向软件大国的目标迈进,微软十分愿意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与中国有关机构和企业共同致力于中国的信息化建设。 “和为贵”,合作为贵。微软的变阵,显示了和以往迥然不同的新的思维方式。 对于微软公司的这一新姿态,一直在挑战“微软霸权”的方兴东先生继续保持了敏感的警惕,视之为“中国软件业的珍珠港事件”;而他的“老对手”、年轻经济学者薛兆丰先生则依然站在自由经济的立场,认为微软没有做错什么。 本期“独家策划”的几篇文章,观点并不相同,我们希望读者视之为一种开放的争鸣。我们希望的是,通过争鸣,明辨一些观点,为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开放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南书房     
《南风窗》2005,(3)
《跨越——柯达在中国》中信出版社袁卫东该书由本刊主笔历时两年采写完成。是目前第一本揭秘跨国公司在中国靠智慧立足的著作。从1994年至今,柯达已顺利完成了与中国感光全行业合资合作的“7计划”。借助中国这一支点,柯达实现了其全球战略大跨越。对希望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柯达是一个生动的参考对象。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7,(7)
当陈先生在那个阴郁的日子带着他病重的儿子踏入《南风窗》的大门的时候,他正被无情的命运折磨得对生活充满了悲观和失望。爱子的病,花去了他们家最后1分钱,也耗尽了他对生命的最后一点希望,那一刻,他的心是灰暗的。走在广州街头,猛抬头,看到“南风窗杂志社”几个金色大字,下意识地,他带着孩子上了楼。他只是想碰一碰运气,寻求一点帮助。而当我们将陈先生写给我们的信在“城市故事”中编发的时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同情和悲伤。一个不满9岁的孩子,患的是当今医学无法解决的病症,维持孩子的生命要花一笔巨额款项,这对一个并不富裕的农家来说,将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而接下来的,是陈先生和“城市故事”都没有预料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编辑部里也不时会接到一些热心人的电话。他们给生病的小炎安以各种各样的帮助,有的寄来了钱,有的介绍医生,有的把香港电视中有关此类病情的报道告诉我们,还有的寄来了治病的偏方……陈先生在写给编辑的信中说,是“城市故事”的热心读者给了他新的希望和勇气,并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他让编辑一定要代他谢谢大家。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牵挂着千千万万名读者的心。不由想起了一部影片,说的是一对生死不渝的恋人,女的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男的跑去恳求上帝,上帝说,如果在这一天12点钟之前,找到100对情侣为她祈祷,她便可以重获生命。于是,在这一天12点钟之前,100对有情人聚在一起,将这名姑娘的生命之火重燃。这不是一部很有名的影片,但其中的一句话却令人经久不忘。影片中,上帝说:是爱,救了她的生命。那么,希望我们的爱,也能帮助小炎安,帮助他重获健康。  相似文献   

17.
经过3天的折冲樽俎,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2月4日以27票支持、3票反对和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欧盟方面提出的一项决议案,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报告”给联合国安理会。中国对此投了赞成票,赞成将伊核问题报告安理会,并希望决议有利于伊朗核问题继续在IAEA框架内,通过外交谈判得到妥善解决,这是中国已经展现出的某些外交新思维在投票博弈上的进一步体现。问题是,既然中伊之间存在一定的“传统友谊”,特别是刚刚签署高达1000亿美元的石油协议,为了避免这种利益受损,中国为何不因循常例投弃权票呢?这里,体现了中国的深谋远虑之处:一方面,既然伊核…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05,(11)
日本:斡旋巴以为哪般?与中国领导人贾庆林、吴仪近日分别访问拉美、日本这些“常规动作”不同的是,巴以首脑5-6月先后访日的罕见举动,背后有美国支持日本“争常”以及日本努力确保石油安全这两大因素。当前,巴以问题和平曙光重现,加上“巴勒斯坦不信任美国,以色列不信任联合国和欧盟”局面的形成,这就给日本的斡旋创造了难得的契机。事实上,俄罗斯也同样希望参与凋停巴以冲突,但美国不支持,以色列也不同意,这个机会才轮到日本。  相似文献   

19.
石油年·中国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策划人语当世界各国的能源贵客频繁出现在通往北京的国际航班上,当新闻画面中一向由西方首脑扮演的石油掮客换成了中国面孔,当安理会里按着表决器的各国代表为一场关乎切身利益的能源战争而神经紧绷,当几个被国际社会拼凑出来的国家每天都有油管被人为破坏时,关于今年中国人最易被植入的地球村概念的谜底也就昭然若揭了。作为中国持续吸纳全球制造业转移的附带后果,今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在为原材料和物流的大幅涨价而叫苦连天。为了“安内”,不唯中国的石油巨头冒着被闻“腥”而至的欧美同行“龙”口夺食的危险在外奋力打拼,就连总理的…  相似文献   

20.
陈统奎 《南风窗》2010,(23):23-25
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一个越来越成熟的中国社会,不只是企业走出去,而是整个社会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