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政府的社会治理目标,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建设和谐政府,进而分析了和谐政府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和谐政府必须具有科学有效的行政体制、运行良好的府际关系、清晰衔接的目标系统、协调统一的行为过程和廉洁奉公的政府文化。  相似文献   

2.
和谐校园构建中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的构建要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人手,以法规、道德、政策和舆论的力量,有效调控师生差异,确保学校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领导班子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教师之间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学校和谐的根本在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和谐.因此,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3.
胡磊 《行政论坛》2014,(2):78-82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政府行为的应然定位,主要包括依法调整劳动关系、提高劳资双方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等三个方面。近年来,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但在角色定位和职能履行上还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政府需要纠正"错位点"、补上"缺位点"、退出"越位点",履行好依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规制者、提高劳资自治能力的促进者、社会力量参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引导者等职能。  相似文献   

4.
孔德斌 《行政论坛》2009,16(1):60-62
和谐行政,就是行政自系统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他系统之间达致的一种互信互助、协调一致、和谐有序的状态.政府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政府能力的提升和政府行政模式的变迁两个方面,这两者互相支持,互为表里.考察和比较政府行政模式的变迁及其优劣,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反映政府可持续发展及其程度.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到服务行政再到正在形成中的和谐行政,各地政府模式的变迁清晰可寻,越来越逼近政府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的政府。政府和谐的基础路径是实现政府的和谐管理。政府和谐管理具有双重向度:一方面,政府对能制度化的内容尽可能地形成制度并按章办理;另一方面,对无法制度化的内容就积极营造一种“和”的氛围,使政府能够自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来实行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林兴发 《党政论坛》2008,(21):29-3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劳动.关系也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型劳动关系向市场型劳动关系转变,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将主要由劳资双方运用市场机制来自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有什么责任?这是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家悖论"揭示了经济发展中国家作用的矛盾性。这一悖论启示政府干预劳动关系,应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作用;立足于弥补市场体制的缺陷;紧密结合本国劳动关系的特点;衡平政府各目标之间的价值关系。在转型期,中国政府应该注重:制定合适的产业发展战略;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弥补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提供科学的立法、严格的执法和公正的司法;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倡导集体谈判,促进职工民主管理;做国有企业的模范雇主。  相似文献   

8.
吴荻 《行政论坛》2005,(6):40-42
公共人事管理包含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获取、人力资源开发、纪律与惩戒等四项基本职能,这四项职能共同组成了政府人事管理的完整系统。目前我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系统化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的职位分类机制、合理的考核机制和全方位培训机制,晋升和辞退渠道不畅,也是导致整个系统低效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整体入手,建立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合理的考核机制以及全方位的培训机制,完善科学畅通的任用、晋升和辞退机制等;同时,还应坚持从系统的角度入手,抓住重点、把握全局,积极借鉴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才能在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在我国私营企业中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具有可能性.这是因为:我国私营经济从"体制外走向体制内"的现实,是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事实前提和逻辑前提;我国私营企业劳资矛盾中,同一性居于主导地位的特殊属性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主体逐渐成熟的现实,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了现实可能;中外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的实践,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平 《求知》2007,(9):16-17
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相应地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加强社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整合舆情、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将政府监管置于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考量,改革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社会自治能力以及保障生态安全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管理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管理必须在体现其社会主导作用的同时,转变行政理念;明确社会发展目标,确保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加快推进政府转型的实际进程以及坚持社会治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政府机构改革和公民社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受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影响。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呼唤公民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而公民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4.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级政府必须依据有关市场监管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法律及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培训,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执法,依法监管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劳动标准认证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始终维护和保障劳动群众和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督促各类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和福利水平,诚信守法经营,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责任政府构建与政府生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政府作为一种政府模式,是由政府的责任价值理念、责任制度安排和责任操作行为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而责任政府的构建应当是指在我国现代政府范式系统中,责任政府操作范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政府范式内容的构建与实现。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宏观路径则主要表现为:树立与内化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观念路径;建立与健全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规则路径;确立与优化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条件.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给予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有序、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不断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三位一体的和谐政治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理性的规范意识、普遍的人类意识、深度的宽容意识、开放的竞争意识的现代公民的法权意识是基础性要素,体现为理念上的人本政府、体制上的权限政府、机制上的法治政府、行动上的绩效政府、后果上的责任政府的责权统一的服务型政府是主导性力量,以社会稳定为前提、以多元协作为基础、,以充分的创造力发挥为动力、以畅通的利益表达为保证、以成果共享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充满包容性的社会氛围是背景性支撑:三者有机协调相互配合从总体上展现为的崇尚和谐的善治。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执行政策或提供服务、而与其它政府所形成的相互运作关系,其实质就是政府之间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地方政府间关系运行受政府间权力关系、财政关系和公共行政关系的制约:权力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基础,它最终决定了各级政府的各自地位和职权范围;财政关系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核心,它直接决定政府间关系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9.
郑家昊 《理论导刊》2012,(3):13-15,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质依然导致了各种治理缺陷和问题的出现,这对政府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治理现状的省察,转型时期的政府治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理念和服务精神的指引下,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市场、公民之间的关系,建构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和谐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视野下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应当理清思路,找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本质、着力点和关键点。文章论证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本质是创新大学文化;着力点是加强师德建设;关键点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