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略论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哲学范畴,指的是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有序、适中。社会和谐是和谐在社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社会和谐指的是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统一、融洽通畅、公平公正、和平稳定。在和谐的社会里,人们可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可以凝聚人心,发挥活力,汇成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既受客观资源的硬约束,也受主观价值的软约束.中国人均资源有限,资源耗费巨大,资源浪费严重,资源短缺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面对资源的约束,中国发展只能走节约型道路.节约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具有巨大的道德价值.节约是中国历史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国当代的革命传统.节约包括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生产节约是重点,要致力改变经济结构,改革经济体制,发展循环经济.生活节约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具有特殊的意义,要努力构建节约型生活方式,使消费模式适合中国国情.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依靠技术进步、完善法规政策、树立全民节约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把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途径,才能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中国在经历20余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正面临严峻的资源“瓶颈”制约:2005年,以国际油价大幅度攀升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威胁为标志,中国资源紧缺的红灯亮起,石油、电力…  相似文献   

4.
略论当前农村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放 《求实》1996,(10)
略论当前农村的社会控制曹放(一)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在中国大地,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的社会控制,已成为把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社会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信息化、开放性等特点,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新的社会动员。社  相似文献   

6.
略论多元社会需要的宽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礼银 《理论学刊》2005,1(8):94-96
当今世界已成为价值多元的社会,而多元社会需要宽容。但价值多元社会需要的不只是价值一元论基础上的宽恕,而是建立在平等交往基础上的对差异性的宽容。真正的宽容是建立在多元价值间的差异基础上的,没有价值间的差异就没必要宽容。在多元社会中,宽容是宽容者对差异的承认,不强求不压制,与异己价值平等交往,与差异共在。同时,宽容也是对共同世界中一种共性的维护。但是宽容具有一定限度,宽容要与异己价值保持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7.
关于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明 《新视野》2012,(1):40-42,89
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需大幅下降,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当前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我国居民消费力不强一直成为困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要建立依靠消费为主、投资和出口相辅、三者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大幅度提升我国居民的消费力,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内生发展动力。目前我国已具备大力提升居民消费力的可能条件,但由于受传统的观念意识、发展模式以及体制机制的影响,要真正实现以消费为主要拉动力的发展方式,仍有许多困难,必须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农民教育消费力包括农民的教育支出能力、教育信贷力以及农民消费教育资源的能力。农民教育消费力低下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应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农民教育消费力,这对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费力: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建中 《唯实》2007,(10):61-65
消费力对经济的整体运行和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消费力本质上就是一种生产力,对社会再生产过程发挥着导向作用,是经济整体增长的最终动力。为了有效地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应该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鼓励当前消费、推动消费信贷全面普及、重点拉动农民的消费等层面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面临很多攻坚战,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其中最难的攻坚战。整个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转型。为什么要转型呢?因为发  相似文献   

11.
针对社会信任缺失现状,从传统道德约束能力弱化、规范性制度不健全、人际信任感培育环境不足、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等角度分析了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建议从强化社会公共组织建设、强化法律制度建设、强化社会公共监督保障、强化社会公共道德建设、强化教育育人功能、强化文化产品导向功能等途径实现我国社会信任重构.  相似文献   

12.
眼下各种媒介报道的好看的东西是越来越多了:房价、股市、私家车、出国留学……不看完了,竟舍不得放手这些撩拨人心的报道。人们注意到了这些报道所拥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认为,人的社会本质是人的社会特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作为现实中的个人,其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存在和发展,由此,个人与个人之间建立的相互关系,即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是确定人的本质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关系。不同的社会制度或在同一社会中的不同发展阶段,生产关系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因而人的社会本质也是随之呈现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从以上科学论断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三点认识:一是人的行为是…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领导观不同于统治观,也不同于管理观,除了在内涵上有别于统治和管理外,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观是一个领导生态和谐化的过程,同时还是一种以人为本,一种基于价值观的领导。要实现这一领导观,前提是要实现“两大转变”:一方面是要实现领导角色的转变,从原有的角色向“设计师、仆人和教师”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变革观,推动社会从“局部不和谐”向“全面和谐”转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以全会的形式,规定了依法治国的结构蓝图。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政府严格依法办事,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全社会的信法、守法,其核心是社会法治自觉,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良性互动,是依法治国向前推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中间层主体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具有既独立于政府、又独立于一般市场主体的地位。政府通过完善相关立法、执法机制、社会预警机制和国民教育机制,加强对社会中间层主体的监管;社会中间层主体也对政府干预起着辅助作用,并制约着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技术起源于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需要,它真正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力量来推动社会发展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科学技术从两个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它使人们从祈祷上天,依靠巫术、凭借生产经验来影响自然,转变为崇尚科学、依靠技术、凭借科技的巨大渗透力来改造和利用自然。这种变化带来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质量的空前进步。其次,近代科学技术所具有的革命的、批判的伟大力量,使人们的宇宙观、世界观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冲破了宗教教条和传统文化的束缚,得到升华,带给人类重新认识宇宙、重新认识自身,…  相似文献   

18.
民主革命时期,党对改造和发展旧中国的社会事业进行了艰辛探索。通过维护工人阶级的社会权益,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对乡村社会事业的重点关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社会事业以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对旧中国社会事业的改造体现党建立全新社会制度的理想。党对社会事业的探索为领导民主革命胜利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同时为领导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事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9.
略论政府在社会慈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国林 《求实》2005,(5):53-56
社会慈善事业,作为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已经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慈善组织是一种社会非营利组织,具有民间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政府在慈善组织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反过来也成为制约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政府通过职能转换,角色位移,功能定位,即政府的作用从引导、监督和保障等来体现,用政策、法规等载体调动民间资金和民众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来,成为社会慈善事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快速变迁的时代现实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是全面而巨大的,本文拟就从"风险社会""M型社会""多元文化社会""学习型社会"这四种社会型态给大学生心理所带来的冲击方面来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如何做出相应的回应,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