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幸福的傻瓜     
李宏 《人民公安》2009,(7):58-58
刚结婚那会儿,妻经常问一些怪问题。有一次她拿那个老掉牙的题目考我,"假如我和你妈一同掉进河里,你先救谁?"看到妻渴望的、茫然的眼神,我说:"我先救我的妈妈,然后跳下河和你共赴黄泉!"妻说:"我很感动,  相似文献   

2.
放假的前一个晚上,15岁的小李同学跟我说:“老师,回家了。”我随口问:“明天谁来接你?”小李说:“爸爸。老师,谁接你回家?”糊涂的孩子,他不知道,老师这把年纪,早已不再需要父母接送。  相似文献   

3.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吕氏春秋》记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晋平公在位时,南阳地方缺个长官。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长官/祁黄羊说:“解邓可以”。平公惊奇地问:“解孤不是你的代人吗?你干嘛要推举他呢?”祁黄羊说:“大王您问我的是谁可以胜任长官,并没问谁...  相似文献   

4.
出世与入世     
我特别喜欢这样一段公案──一个叫道信的小沙弥,问三代师祖僧璨:“请大师慈悲,教导我解脱的法门!”大师问:“谁绑了你,你干吗要求解脱?”道信说:“没人绑我呀?”大师说:“既然没人绑你,你还求什么解脱的法门。”道信听了这番话后,顿觉开悟,成了四代师祖。这...  相似文献   

5.
爱情故事     
《人民公安》2013,(2):25-27
看到这张相片时,俺的丈母娘笑得合不拢嘴:“您啾啾,咱家这闺女多俊哦,就一个字,漂亮!女儿多像妈,这话谁说的?”我是百分之百赞成!我问丈母娘:“那我呢?丈母娘说,嗯,啊,那啥,哎哟,瞧我这记性,我锅里还烧着水呢。”说完就跑进厨房了。,她到底啥意思呢?我脑瓜子都想疼了,也没想明白。  相似文献   

6.
于建嵘的底层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一家著名刊物的女主编问我:"你和于建嵘完全是不一样的人,为什么你们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我想了想回答说:"你的意思应该是我这个人太书呆子气,说话太直容易得罪人。于建嵘下海当过律师,身上既有书卷气又有江湖气,比较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拔牙之前 牙医对病人说:“你不要害怕,来来,喝一杯酒镇静镇静。”等病人喝下酒后,过了一会儿,医生问:“你现在觉得如何?”“看谁还敢拔我的牙?”病人红着眼恶狠狠地对医生说。  相似文献   

8.
宠物医院     
宠物医院一位老太太拨通了兽医的电话:“我的孩子好吗?”“对不起,这里是宠物医院。”兽医说。“你以为我不知道?”“那么,夫人,请问是猫还是狗?”“我是你的妈妈!”宠物医院...  相似文献   

9.
不久之前,一位在报社就职的记者朋友煞有介事地问了我一句:"今天,你‘荒’了吗?"虽然问这话的时候他还着重强调了"荒"这个字,可由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我忙回答道:"还好啊。"朋友笑了笑,"我说的是‘饥荒’的‘荒’,不是‘慌乱’的‘慌’,这下你明白过来了吧?"听罢朋友的解释,我便点了点头"我们报社打算在下一段时间做一个关于‘荒’的专题,有什么好的材料,就提供我们一下吧。你们搞就业跟保障的,应该有蛮多的。"……  相似文献   

10.
未羊 《同舟共进》2011,(9):78-78
倘若有人问:"你爱国么?"很多人可能会说"爱";若又问:"持不同意见是爱国么?"一些人可能会说"不是";若再问:"你会对国家提意见么?"有的人可能会说"不会"(有意见烂在肚子里也不会当面提)。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爱国就要说国家好,说国家不好就是不爱国。国民要与国家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喜欢提意见,那就是政治问题、立场问题,甚至可能成为"罪人"。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3):64-64
相同两个男人从酒吧里走出来,其中一个嘟囔着:"没有它,没法过;有了它,也不好过!"另一个男人深有同感,说:"是呀,女人就是这样。"第一个人大笑:"我说的是信用卡。"策略同事问小王:"你常常陪你太太玩麻将,你觉得跟她玩麻将有意思吗?"小王说:"只有利用这办法,才能收回部分薪水!"  相似文献   

12.
没多久。我接到了廖老大打给我的电话。电话里,廖老大口气非常强硬。完全是一副黑道的口吻。廖老大问我:“你知道我是谁吗?熊老三花了多少钱请你?你在哪里做律师?”我不卑不亢,尊称他为廖总。说自己和他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只是在这个案件里面作为熊老三的辩护人,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希望得到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杨丹 《人民公安》2013,(11):17-17
13岁那年,父亲有一天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1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2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中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你知道的,家里日子并不好过,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我开始从事台湾报道、驻台采访至今,转眼快8年了。8年时间,从陌生到熟悉,台湾对我意味着什么——某天,我随口和儿子开玩笑:"你肚子胖得像阿扁了。"他立刻反驳:"可是我没有弹痕啊。"我愣了半晌,问"3·19"枪击案发生当时仅5岁的儿子:"你怎么知道阿扁肚子上有弹痕?"他笑道:"我就是知道。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在我的梦中,我的心会飞起来,带着我去寻找阳光,让我每天都生活在阳光中。生活中会有很多不顺心,会有很多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曾经听不少朋友问我:"为什么你总是那么快活?"我常常会说:"  相似文献   

16.
摩罗 《同舟共进》2009,(3):77-77
某次刚刚下课,一位年轻学人问我:"你怎么理解中国人很中庸的说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只是一种愿望,社会现实可能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8):64-64
撞上了一驾驶员在路边倒车,看到车后站着一位老人就说:"大爷,要撞上了麻烦您告诉我一声。"大爷:"好的,好的,倒吧!倒,倒,倒……""咣"一声巨响。大爷:"好了,撞上了。"  相似文献   

18.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19.
我们有一个调研,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参与过集体行动,会不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权利等?有意思的是,答案往往不是"有"或"没有",而是对方会很警惕地说,我怎么会干那些事情,我可是良民,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人们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在中国曾被视为"刁民"。从"刁民"到"公民参与",是理念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笑不笑由你     
绝密文件一位平日工作马虎只爱涂脂抹粉的女秘书,把一份刚打印好的文件交给办公室主任_主任一看,生气地问道:“怎么错漏百出,你的眼睛干什么了?”女秘书理直气壮地说:“您吩咐过这是一份绝密文件,为防止泄密,我是闭着眼睛把它打出来的。”(广凤)让孕妇坐在拥挤的公共汽车内,站着两个十对长格的女郎,其中一位对坐着的小王悦:””对不起,能让我坐一下吗?我是有身孕的_””“是吗,’小王打量着她,有些疑惑地问:“‘怎么我一点也看不出来?”’“是的,我才怀孕三天_”女郎嗲声嗲气地说。(黄军)萤火虫与臭虫“您说,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