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执著——信仰的重量 “现在搬过来新大楼,办公条件好多了。原来刚工作的时候,哪有什么电脑、空调?一张桌子、一支笔、一件制服就是我的全部家当。”张嵘半开玩笑地说,“不瞒你说,刚工作时,我也曾失望过、困惑过,想像中法官光彩夺目的形象与基层简陋的条件、繁琐的工作落差还是有点大。”  相似文献   

2.
幽默     
《政府法制》2013,(21):33-33
知足 孙悟空找玉帝去闹:“我当弼马温是多大的官呢,今天才知道.原来就是马夫。我这么大能耐,你让我给你养马?这不是欺负猴儿吗?”太白金星赶紧拦住他说:“知足吧,刚参加工作就能养马已经很不错了,你看那边那个太上老君没,多少年了,现在还在烧锅炉!”  相似文献   

3.
《检察风云》:您说自己不是很赞成中西建筑的二元对立完全分化。现在一谈中国建筑,很多人就要强调中国的身份问题,觉得现在中国的许多地标性建筑不过是西方建筑师的实验或者中国建筑师在模仿西方。可问题是,上海的里弄不就是英国殖民文化的产物?不就是中西结合的一种建筑样式?我们还回得去吗?  相似文献   

4.
蔡建华 《政府法制》2011,(32):41-41
有人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您脑子里都装着什么?”爱因斯坦回答说:“我脑子里始终都装着问题。”矛盾无处不有,问题无处不在,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始终装着问题,折射出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5.
洋泾浜往事     
吴志伟 《检察风云》2014,(21):84-85
说到洋泾浜,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语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说起普通话来,常常会被人来一句:“洋泾浜”。不知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这话的意思吗?  相似文献   

6.
袁茹  史晔华 《法治纵横》2011,(20):72-72
美丽的玉龙喀什河从莽莽昆仑山雪峰冰山间流出,冰浆玉液冲刷出名扬天下的和田美玉,也是和田人民的母亲河之一。但你能想到吗?就是这条以产玉而闻名天下河在每年的七月到九月间,会一改往日的蜿蜒缠绵,中下游干涸的河道会突然变成一条汹涌湍急、凶险异常的激流吗?你能想到吗?在干旱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还面临着严峻的抗洪任务吗?和田县最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斯马瓦提乡就是这样的一个乡。  相似文献   

7.
张晓丽 《中国公证》2007,(11):28-29
管理学课堂上.经常说起这么一个故事:两个旅行者在森林里一同旅行,突然发现迎面走来一只熊。其中一人赶紧放下行囊,蹲下来系紧鞋带,另一个见状很困惑地问:难道你跑得过熊吗?系鞋带的旅行者回答说:我也许跑得没有熊快,但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这个管理故事提醒的是,在错综复杂的行业竞争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打电话的是一个女人,不等黎乾玉发问,她就一口气说了下去:我是汪露萌,你还生我的气吗?不、不,我那里敢生你的气,你不气我就是我的福气了。我有件事要跟你说,对、对,就是那天要跟你说而没说出来的事情。我敢说我向你反映的情况对你肯定有意义,对,就是关系到章亚非那个案件的事,你现在在什么地方,哇!那太好啦!我就住在市医院宿舍楼302房,怎么,你不敢来?一个大津师还怕我一个弱女子吃了不成?哇!这就对了,我等你,五分钟够了吧?黎乾工按照汪露萌在电话中指示的路线来到市医院宿舍楼302房的门口,还没来得及敲门,门就被汪…  相似文献   

9.
公证人是从事专业法律服务的职业人员,如人们习惯称呼的那样.叫“专业人士”。专业有什么标准吗?我够专业吗?这是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应该经常自问自答的问题.如果你在看足球比赛的时候说了一些很不专业的话,懂球的朋友当场笑话你“业余”.说你“也就是个瞧热闹的水平”,你可能就是哈哈一笑。是啊,我本来就不专业,为什么要脸红呢?  相似文献   

10.
梁凌 《公民与法治》2013,(22):52-52
女儿临睡前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里老人的结局吗?”她刚刚读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这本书我多年前看过,现在只剩下模糊的印象。我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一条大鱼,发财了吗?”  相似文献   

11.
国际长途     
马泽友 《江淮法治》2012,(14):25-25
“儿子,老爸也想你呀!明天就是年三十了吧,你看,今年春节老爸回不去了,你妈告诉你了吧,老爸要在国外谈一笔业务。你说为啥这么晚打电话?你不是学过地理吗,这叫时差,这边现在正是早晨,对,对,我刚起床……”  相似文献   

12.
《猫和老鼠》那个动画片,一直让我困惑:为什么要同情老鼠,却贬低那只猫?它不是在为民除害吗?也许是好莱坞的左派情结——好莱坞的艺术家们崇尚公平,厌恶欺压。但是,老鼠难道不可恶吗?它偷吃粮食,传播疾病,而猫咪才是人类的朋友啊?  相似文献   

13.
朱敏:对三中全会后的新一轮改革,你怎么看?汤敏:从我个人来讲,三中全会其实超出我的期望.看了三中全会的决定以后,这些改革措施超出我的预期.我们期望三中全会完了以后怎么样进一步的推动,因为三中全会的决定是很抽象的,它不可能在这个报告里面连沙漠治理都写进去.这个改革并不是终极改革,其实有些东西没有写清楚,目前还在探讨,还在探索,还在博弈.现在三中全会把目标、方向定了,下一步该怎么做,这些其实最关键.各个部门,各个机构都在改革,改革的细节才真正决定市场是不是有力量.  相似文献   

14.
《第七次革命──1998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备忘录》主编刘智峰日前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刘吉说,机构改革仅仅是第一步。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的,还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他说,民主决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因为民主本来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面旗帜。我们是依靠人民才夺取政权的。当年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是什么旗帜?不就是争自由、争民主吗?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先生关于怎样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提问时,就是说要依靠民主。哪有共产党人不要民主…  相似文献   

15.
苑广阔 《政府法制》2013,(25):37-37
在湖北、江券等多地政府部门实行的所谓弹性工作制,实际上就是缩短了工作时间,上班比原来晚,下班比原来早,把原来的8小时工作制变成了现在的6小时,甚至是5小时工作制。从表面上看,这是政府机关在炎热夏天对工作人员实行的一项人性化举措,可以帮助公务员群体有效防暑消夏,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却存在诸多不妥,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授开车去学校上课,刚到校门口,时间到了,于是就违章停到了路边。有人过来制止,教授说:“我交罚款就是了,不就是罚钱吗?”  相似文献   

17.
教训     
看到、听到的两件事,使我想到“教训”两字。 一件是1997年3月,鹤壁市原市长朱振江被判刑12年,这位农民的儿子为何会成为罪犯呢?他与记者的对话给人启发:“记者:你认为自己从当年跨进市长办公室到现在跨进这座监狱,是什么东西给你带来这么大的命运变化?朱:金钱。记者:你缺钱吗?朱:我不缺钱。记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动机促使你这样做?朱:就是挡不住。记者:这个挡不住的东西是一种诱惑吗?朱:是一种诱惑。所以对这个问题我确感到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说实在的太沉重了,我至死都不会忘记它。” 另外一件是,一位曾在机关…  相似文献   

18.
张建伟 《证据科学》2016,(3):269-272
一、关于以审判为中心庭审模式的认识误区
  曾经看过一篇苏联作者写的文章,写的是一个生活体验—相信我们大家都有过这种体验:当我们坐的火车停在火车站时,旁边有其他火车经过,我们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火车开动了。当我们把目光放到窗外的静止的电线杆时,才意识到原来只是铁轨在震动而我们的火车并没有动。今天谈到审判中心主义,我就有一个疑问,现在我们的铁轨在动,我们放了很多车厢在铁轨上,诸如“审判中心下的检察改革”、“审判中心下的控辩关系”,等等。今天我们又加挂了一个车厢,就是“审判中心与证据法的发展”,这样的车厢挂了好多,但是火车开了吗?  相似文献   

19.
《政府法制》2011,(21):9-9
无论从当初设立死缓,还是现在"偏爱"死缓,都是为了慎杀。但镇反时代的慎杀手段,与60年后的国情还适应吗?刑法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事实上,人都被抓到监狱里了,再"故意犯罪"的机会还有多大?所以实际上死缓相当于“22年有期徒刑”。把“22年有期徒刑”放到死刑里,这在逻辑上说不通,也无怪大多数人认为死缓就是“晚2年再杀”。  相似文献   

20.
家住成都市武侯区中央花园的张某是相亲节目的忠实爱好者。9月18日,她打开电视准时收看成都电视台某频道的相亲节目。就在男嘉宾出来时,张某仔细一看,这不就是几年前诈骗自己的罗某吗?想不到他消失了几年,现在却相亲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