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洋 《理论建设》2014,(1):58-61,72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生成过程与他的世界观、政治立场的转变是一致的。马克思生长在资本主义经济蒸蒸日上的时代,但他发现资本运作没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幸福,相反却使他们沦为机器与资本的奴隶。这使少年马克思产生了疑问,开始了对人本的最初探索,产生了基于康德-费希特哲学基础上的伦理唯心主义人本观。伴随着对现实问题的密切关注和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人本思想又经历了人本是"理性的人"实现其精神自由,人本是"人的类"实现其劳动自觉,最终到人本是"现实的人"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了对传统人本理论的继承、批判、超越。还原历史语境,厘清思想嬗变理路,有助于清晰、准确的把握马克思人本思想,有助于更好的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高宁 《世纪桥》2011,(17):45-46
马克思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它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学说、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和未来社会制度三者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在指导人们推进自身解放的进程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弊病提出的解决方案,它深刻地回答了资本统治之下人的自由解放的问题。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其核心要义是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从现实出发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马克思所理解的共产主义社会充分吸收了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和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袁炳昊 《世纪桥》2020,(1):56-58,62
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相关的研究著作有许多,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成果也十分全面,为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学界的研究者们大多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现实表现、当代价值和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极少有人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本文结合马克思的相关著作,梳理人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将人学思想全面的展现出来。同时,从人学思想是关于人本质的探究和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体现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5.
社会有机体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对社会作一种“有机”的解释,即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结构之间在一个统一的社会整体中相互联系、影响和促进,它们既构成整体,又相互促进,各自不断发展.这既是对社会的一种总体性定位,又是对其总体化的深入.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内在丰富性及其表现出的时代张力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作了最初阐述.这一阐述内含的意蕴在于,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本文从马克思的阐述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为前提、与对当时空想共产主义的批评相联系、以理解了“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及其所彰显的方法论特点等方面,对这一意蕴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张斌 《世纪桥》2023,(11):11-13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实际中形成了宝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内在的演进逻辑。具体而言,这一思想经历了从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依循到创新的理论演进;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建设目标的战略演进;经历了从侧重生产力到侧重生产关系再到侧重生产力的动力演进。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通过对共产主义的可能性空间与未来视域的阐释,以及改变世界、扬弃异化的解放哲学特质阐述,标明共产主义是终极希望远景与它的具体现实可能性相结合的具体乌托邦设想,自由王国必将发生在主体内在希望与社会主义乌托邦革命实践协调一致的地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体的乌托邦的新事物,是研究具体趋势的科学。布洛赫的共产主义思想理论为破解当代信仰危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涵,这一思想是我们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最高准则。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历程、演进逻辑,分析其所揭示的演进规律,将使我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是共享的存在者,共享构成人特有的存在方式。物质性存在、社会关系存在与精神性存在是人的不同生存层级和生活情境,也是从生存构境论出发考察人的共享存在方式的根本依据和促成人成为共享存在者的历史前提。分配正义、责任与幸福构成马克思共享思想的逻辑构境的叙事主题,即在历史性构境中,分配正义构成共享的逻辑基点;在伦理性构境中,责任诠释共享的精神要义;在情感性构境中,幸福表征共享的价值取向。只有深入阐释和把握马克思共享思想内生的逻辑构境,并将其与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共享发展理念的话语构序、生活共同体的构式重建相结合,才能充分彰显马克思共享思想的独特性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演进建基于明确的时代问题。在恢复和重建我国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中,邓小平认识到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问题;在反思"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源时,发现了长期存在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官僚主义等问题。以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为突破口,他开启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体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阻碍日益凸显,政治体制改革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目标、标准、内容等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与西方经典哲学家在道德理论上的区别在于,他没有像后者那样把"道德"看作由"神"或"人"的活动的产物,而是将道德看作与人的发展并行存在的一种社会形式。通过对传统资本主义道德理论的研究,马克思将"竞争""异化""共同体"作为新的道德话语,构建了无产阶级的叙述范式和道德价值的评价标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与道德价值理论的发展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统一,物质生产与道德发展成为人的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道德话语的不断发展所形成的话语形式将会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政治生态中成为社会秩序的依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的传统范式虽然具体表现形式各异、内容多样,但总体上都呈现为一种知识论立场的意识哲学范式。由于其存在的思维局限和不合理,通过这种范式既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真实意蕴,更不能准确把握其思想地位。实践哲学范式才是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合理研究范式。只有达到从哲学范式转换维度思考和研究问题的理论自觉,变革传统研究范式,实现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从意识哲学范式到实践哲学范式的创新与转换,才能使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真实意蕴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14.
辩证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性中发现了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并在人的自然性中揭示了人的本质;从人的历史性中发现了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自我运动历史构成了人类发展历史;同时马克思在人类发展过程发现了人的异化,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除异化,最终实现人的解放。这三个层面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是要注重和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是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尤其是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要以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最高标准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甚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许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的思考与阐释都离不开共同体思想。因此,想要真正走进马克思、理解马克思,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产生于西方封建社会行将就木的年代,而无产阶级的日益崛起进一步催生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马克思关于共同体的论述包罗繁复,而在不同著作中所涉"共同体"具体内涵不一,由此形成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抽象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四种具体存在样态。进一步明确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为评估社会发展提供衡量标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索现实路径,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前进方向,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反贫困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本研究中一个亟待展开的课题。文章以批判与重构为线索,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反贫困思想嬗变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从批判立场视角看,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反贫困思想经历了从反封建官僚专制统治造成贫困到反资产阶级剥削压迫造成贫困的过程;从依靠力量视角看,是从依靠当局调整到主张无产阶级联合反抗;从斗争方式视角看,主要是从注重进行道德谴责与理性批判到积极应用武装革命和武器斗争;从理论基点视角看,体现在从抽象思辨逻辑论证到具体现实分析方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以资更好地开创未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发展历程,我们便会获知,在这一光辉历程中,无不承载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心路历程且与之相伴而行。实践表明,在百年嬗变中,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不仅走过了光辉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了独特的演进逻辑,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有鉴于此,在建党百年之际,全面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嬗变,对于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革命精神是党的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伟大实践中所留下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呈现出不同的精神形态,既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实践的历时性形态,又包括党带领人民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历程中的共时性形态。在新的征程上,要继续发扬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自我净化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等革命精神,不断向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做贡献的伟大梦想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劳动实践出发去理解主体及主体性,实现了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个维度分别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以及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在对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理解掌握这四个维度的内涵,将思想理论与社会现实状况结合起来,有助于创造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新形式,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不是一个"反生态学者"。马克思在现代生态危机问题上具有深刻的思想洞见,认为"感性活动"是检视现代生态危机的存在论根据,生态危机和人际危机之间存在彼此内在的勾连,资本逻辑是导致现代生态危机的深层根由,共产主义是化解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阐发马克思的生态危机思想,有助于澄清在生态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和责难,为我们深入把握生态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存在论境域,为审视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社会学批判视野,为诊治现代生态危机提供了切实的路径,为建设绿色中国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观照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