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的发展促成了人人"创客"时代的到来,每个具有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的人都可能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氛围,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创客"教育,培育"创客"文化,并把"创客"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战略、科技战略和社会建设之中。"创客"主体的培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改变教育理念,培养培育各类创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建设各类型的"创客"空间和支持"创客"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各类"创客"空间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和鼓励"创客"发展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逐渐成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人们把致富的目光锁定到创业这条路上。在"双创"巨浪的冲刷下,八桂大地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诞生了一个凝聚创客梦想与希望,汇聚人才、创意、项目、资金以及各种服务的"创业乐园"——广西众创示范基地-爱迪实验室广西众创中心。广西众创示范基地为创业梦想而生,为创业之路保驾护航,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培育"的方式,努力打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铜仁市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很好成效,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双创"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双创"平台建设、改革优化"双创"发展环境、建立完善"双创"考核机制、营造创业创新浓厚氛围,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为推动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通讯员廖玲柯蓉)10月22日,由上海模式和本地模式结合运营的创业孵化基地柳州创客城揭牌仪式暨柳州优秀创业项目成果展在柳州市举行,标志着柳州"双创"事业迈上新台阶。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黄智宇、柳州市副市长何焕全及创客城主办方代表、创客城运营方代表、腾讯(上海)众创空间总经理、爱迪实验室创始合伙人胡冬分别为创客城的启动致辞。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党建工作与双创教育可以在建设育人体系、课程思政、双创实践基地时探索融合路径,既发挥党建工作对双创教育的引领作用,又发挥双创教育对党建工作创新的促进作用,两者双融双促。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培养"双创"人才的核心目标。以应用技术型为主高校独立学院"双创"人才的培养,既是高校独立学院的重要使命,又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独立学院应克服制约"双创"人才培养的困境因素,准确把握办学方向和自身定位,积极破解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独立学院"双创"人才育人模式,为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培养"双创"人才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近三年来,广西北海市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双创"号召和全区"双创"布局,紧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和新业态发展特点,在宏观决策部署、政策环境建设、服务保障跟进方面,正确施手,精准发力,进一步催化了市场的配置作用,做大、做实、做强了创业孵化基地,促进了群众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北海市共认定11个创业孵化基地(市属3个、县区8个)及1个农民工创业园,有2个正处于验收评估阶段;建成1条双创大街;正在  相似文献   

8.
正3月7日,2017年创业导师走进南宁留创园暨广西博士后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经验交流活动在南宁拉开序幕。四名国内优秀的创业导师走上创业名师讲堂、分享创业经验,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为创业者们答疑解惑;走进留创园和"双创"基地现场把脉,为企业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璟,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记者梁辉通讯员董文锋)4月6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深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降低企业成本和促进就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要突出重点,积极、稳妥、科学地研究制定出台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增效的管用举措,激活创新创业引擎,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广西经济稳增长提供新动力。陈武来到位于广西人才大厦的广西众创示范基地,先后走访了人社厅创新创业服务窗口、创客办公区和创客活动区,与青年创业者们互动交流,了解政府帮扶措施和创业项目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前,乐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进展顺利,各类孵化机构、服务平台、企业主体平台加快建设,"双创"环境良好,主体活力激发、创新创业效果明显。下一步要进一步形成创新创业工作合力,积极梳理宣传创新创业政策,继续强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促进创新创业产业聚集。  相似文献   

11.
当前,创新发展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新源泉。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推动福建省的"双创"工作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分析国内先进城市推进"双创"发展的经验后,结合福建省当前推进"双创"工作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和谐之基。面对经济新常态,恩施市结合当前"双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等众多利好政策叠加的机遇,推动创新就业创业平台建设,激发创业创新活力,积极做好就业创业"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开展主题招聘搭建供需桥梁年初以来,恩施市创新思路丰富招聘活动内涵,将其同"双创"、精准扶贫等结合,并将每个月15日确定为招聘活动日,帮助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员实现"就业脱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的焦点在乡镇,而中国传统乡镇的公共设施落后,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明显滞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因此,乡镇成为了人才洼地,发展明显滞后.为了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发展,改善乡镇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在我国建设"特色小镇"的战略决策,宿迁市"特色小镇"亟待创新其创业发展路径,从而吸引大学生创客到乡镇创业,增强乡镇活力,在根本上改变乡镇落后发展的局面.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自身等影响因素出发,提出提升大学生创客在宿迁市"特色小镇"中创业成功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发展,高职院校逐渐成为开展"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师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基地.文中立足高职教师众创工作室的构建展开论述,呼唤高职教师以团队协作精神引领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站在时代的浪尖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为指南,深入分析创新引领发展和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和重要内涵。我国在创新引领发展方面的改革经验,主要体现在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等体制上。新形势下创新引领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创新产业化"和"产业创新化"把科学技术导入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软基础设施上精准发力,在创业孵化链条、技术转移链条、科技金融链条、人才服务链条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记者梁欢通讯员欧冬春)2015年12月1日,广西众创示范基地(爱迪实验室广西众创中心)在南宁正式落成开业。基地将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着力集聚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力争三年内基本形成"孵化+投资+产业资源"的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李宁波,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廖国华,腾讯上海创业基地总经理胡冬,创业团队代表许正共同为"广西众创示范基地"揭牌。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咸宁市紧紧围绕国家决策部署,紧密联系咸宁发展实际,紧跟潮流顺势而为,着力优化政策、净化环境、深化服务、强化保障,实施"四轮驱动",助推创新创业,被省委组织部选定为"双回双创"试点市,先后与北大、清华合作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通城县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首批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全民创业氛围空前高涨,香城泉都创业的脚步正铿锵迈进。优化政策集成,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扶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启动以来,洪湖市以“双强双创”(强村富民、强基固本,创建新农村建设先行区、创建农村党建示范区)主题活动为总抓手,先行先试,开拓进取,用改革的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用创新的实践引领科学发展,实现了农村党建示范区建设的良好开局。主题活动主要围绕“六个着力”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以来,诸暨市公安局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为引领,以实施信息化实战警务为契机,以强化队伍建设为抓手,推进执法规范化,落实控案措施,把"四项建设"贯穿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过程,让诸暨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平安和公正。一、以党建为引领,抓好公安队伍建设。做好公安工作,队伍建设是根本。为了把队伍的士气提起来,鼓励大家创业干事,该局以党建工作为切入点,推出了"五个三"的党建工作新举措,即"三亮"、"三学"、"三创"、"三服务"、"三规范",将党建工作向协辅警队伍  相似文献   

20.
创客韧性精神培育是科技机构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智力支撑,科技机构的创新发展是创客韧性精神培育的载体和实践目标,二者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耦合关系.但是,二者的良性耦合关系是有条件的.各类科技机构应该找准两者的关联要素,努力寻求二者同频共振的路径,并且努力通过培育创新氛围、推动创客项目创新发展、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