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依稀记得大概是1997年,那年我上小学。冬天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是一位50岁左右的男人。当时奶奶还健在,他在奶奶屋里坑边上坐着,父亲让我叫他为二爹。那时候听说二爹是从新疆坐火车来的,而且大包小包地带着新疆的特产。我们小孩围在二爹旁边听他讲新疆好多有趣的事,当时感觉特别好奇。虽然现在早已经不记得当初说的什么了.  相似文献   

2.
孔繁森的儿子孔杰谈起去世的父亲便泪水涟涟:“令我永远难忘的是爸爸第一次去西藏和第一次回家的情景。记得那一天,爸爸来家后对我们说他要到西藏工作。当时,姐姐6岁,我5岁,妹妹只有两岁,不知西藏在哪里,有多远,再加上平时陌生,我们都没说一句话。他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时,走到已有80高龄的奶奶跟前,双膝着地跪着跟奶奶说:‘儿要出一趟远门。’随后爸爸站起身,给妈妈交待完,转身就要走,这时我们仨才缓过神来,妹妹跑过去抱住爸爸的腿,我和姐姐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6,(8)
正我家出了3位伟大的巾帼英雄:一位是我的奶奶杨开慧烈士,一位是我的姑奶奶毛泽建烈士,一位是我敬爱的母亲邵华将军。这3位巾帼英雄,我深深感觉到分属于两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的时代,一个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在军科从事党史军史研究这十几年来,我感觉到以奶奶杨开慧烈士、姑奶奶毛泽建烈士等为代表的牺牲了的优秀的女共产党员、巾帼英雄,她们和革命战争年  相似文献   

4.
我的奶奶肖贤使,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劳动妇女。在革命的艰难岁月中,她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革命充满着坚定信心,被人称为革命的老奶奶。一九三七年,我爸爸(林大蕃烈士)参加闹革命时,奶奶已是四十几岁的人。当时,党员和革命同志来往的很多,经常住在我家,奶奶总是殷勤接待。当时为了不被敌人发觉,就以借做曲为名,筹集粮食,解决吃粮问题;帮同志们洗衣服,白天不敢晒就  相似文献   

5.
正新疆的特色面食非常多,我却唯独对当地的揪片子情有独钟。在新疆几年,吃的揪片子不下数百次,饭馆里有,朋友家也有。但是大都不能使我满意,而唯有我的新疆"奶奶"做的揪片子汤饭百吃不厌、流连忘返。我的新疆"奶奶"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女性,现在已经退休,与老伴儿一起负责水厂日常的看守工作,平时也负责值班人员的一日三餐。自从去年10月公司办公室搬迁至水厂主控中心办公楼之后,水厂24小时值班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实际上,在  相似文献   

6.
正他叫邱远祥,1980年在农一师十二团二十四连工作,在此期间结识了妻子李胜芬,当时邱远祥去她家时经常看见一位老人在她家里,他以为那位老人是她的奶奶,后来才知道老人是她母亲的同乡,而且子女都早已过世,经常得到岳母一家人的照顾。1988年邱远祥调到十连工作,夫妇俩还是经常回去看望她,当时老人经常生病无人照看,看到老人那饱经沧桑的面容和孤苦伶仃的样子  相似文献   

7.
吴有恒同志逝世5周年了。在粤中纵队成立50周年之际,写文章纪念他,应该说是适时的、有意义的。应该向这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自己毕生精力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深致敬意! 粤中解放后,吴有恒调任粤中地委书记。50年代初,在一次地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听他作过一次重要而又风趣感人的报告。当时,与会的一位同志说:吴有恒书记是一位将军、一位儒将呀!说“儒将”,勾起了我的寻思和追忆。刚巧,这次扩大会议文娱活动安排观看歌剧《白毛女》,这是解放初期最富有阶级教育、很难得一看的一出戏。当时有同志说,这出戏的剧本是吴有恒书记写的。我听了同他的“儒将”联系起来,觉得他确是多才多艺,“上马挥兵下马文”!在解放初期,工作如此纷繁复杂,他还能挤出时间来亲自写戏剧本子,确是文武双全!  相似文献   

8.
激浊扬清     
《江淮》2006,(5)
余热生辉的“好奶奶”在南陵县民办惠民中学学生宿舍区里,每到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寄宿生们总是三五成群地围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王奶奶”、“王奶奶”地喊个不停,亲热得好像祖孙一般。王奶奶名叫王利华,是一位退休干部。自从2002年秋他那当过师范校长的老伴创办了这所民办  相似文献   

9.
画中有话     
正人间最暖是亲情。前不久,一段奶奶对着摄像头给孙子"留言"的视频,感动了众多网友。孙子盘海燕是武警河南总队焦作支队的一名战士,去年9月应征入伍。奶奶得知盘海燕能回看家中监控录像后,就时常站在摄像头下,仰着头和孙子"说话"。在奶奶的"留言"里,多半是叮嘱他要注意身体。看到如此牵挂自己的奶奶,盘海燕忍不住流泪,他说:"我一定好好努力,让奶奶为我自豪。"  相似文献   

10.
彭塞同志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一位优秀的共产员、忠诚的战士、党史工作战线上德高望重的领导干部,匆匆离我们而去了。不。他没有死,他的音容笑貌、高贵的品质和我们多年的情谊,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解放前,我跨进华西大学校门,便结识了彭塞。当时,他的社会身份是哲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我是刚转学来的哲史系的学生。当他初次同我见面时,知道我是刚从同济大学“暴风事件”中被开除转学来的学生时,便开始主动同我联系,而且互相交往密切。那时我并不真正知道他的政治倾向和身份,只把他当成同学中的兄长、十分令人敬佩的朋友和思…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次学校搬校区,我去食堂吃饭。当时食堂里面有很多面包车司机,还有些是搬家工人。这时有一位排在我后面的搬家工人掉过头来询问我,能否把饭卡借给他刷一下,他付现金给我。我便答应了,我把饭卡递过去,他并没有立刻接过去,而是擦了擦手再取。他憨笑着说不好意思,刚搬完东西,手上有点黑,但是来食堂之前已经洗过一遍了。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知道兵团,缘于上大学时读过的一本书。1995年,我在湖南湘潭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一本书,书上介绍一个美丽的上海姑娘来新疆旅游,迷路后得到一位兵团小伙的帮助。后来上海姑娘爱上了兵团小伙,并留在兵团幸福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因此成了我心驰神往的地方。通过书本、电视对新疆、对兵团的了解我越发觉自己迷恋  相似文献   

13.
【来信】
  我是一名来自外地的打工族。小时候,我跟父母、奶奶生活在一起。在一次车祸中,父亲走了,后来母亲带着我改嫁。前段时间,奶奶打来电话,说想让我给她养老。我感觉压力有些大,想咨询一下,我对奶奶是否有赡养义务?如果由我来照顾奶奶,那我的伯伯、姑姑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笔者采访了第五师八十六团援疆医生董军立,他谈了自己的援疆感受。来新疆快一年了,不管是在新疆,还是回湖北老家,经常会有人问我,感觉新疆怎么样?我都会非常快乐的回答他们——新疆民歌很美很动听,来到新疆,感觉新疆比歌里唱的还美!在没有来新疆之前,我只是通过音乐、电视、网络、书籍等了解新疆。但是,这些局部与片断似的对新疆的初识,已经深深抓住了我的心,莫名的我就像一个小小少年渴望远方一样:我一定要去一趟新疆!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1月10日晚,敬爱的项南同志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会见一位新加坡侨胞时,因隐性心脏病突然发作抢救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是在福建龙岩参加《山路漫漫》一书出版座谈会时惊闻这个噩耗的,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两天前我从北京动身时还同他老人家通了电话,他在电话里交待我会后多走走,多看看,怎么想到这一别竞成永诀。 我作为一个比他年轻40多岁,与他相处时间不长的晚辈,本来没有资格来写追念他的文章,但项老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眼前,对于这样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我总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16.
背叛的代价     
少年时期,我看《三国演义》连环画,对吕布这个人物既喜欢又憎恨。他在白门楼上被曹操下令处斩时,我并未感到扼腕痛惜。看当时的情形,吕布似乎仍有一线生机,曹操向来唯才是举,招降纳叛的事情他做起来总能顺顺溜溜、稳稳当当,没什么为难,他确实想把吕布收留在帐中效力,吕布则巴不得投靠一位新主子,从此混个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他的朋友,我怎么也不能相信,小陈这么一个机灵能干的人也会上当受骗。小陈是北京人,当时是厦门某贸易公司驻京联络员,公司在北京设了个汽车配件批发点,就由他主要负责。一晃开张半年多了,批发点赢利却很少.小陈心里非常着急。一天,批发点来了一位操南方口音的青年,自我  相似文献   

18.
永久的思念     
这是一片墓地。一片光秃秃的墓地,平坟泛起的黄土已覆盖了昔日横生的杂草。清明将近,我来这里祭奠十几年前故去的奶奶。奶奶的墓基已无法辨认,这里将变成一方沃土。活着,奶奶是广袤田野里的一棵无名小草;去了,奶奶如同浩瀚银河中一颗陨落的无名星。奶奶,你就这样默默地来,默默地走,就这样默默地销声匿迹了吗?  相似文献   

19.
老悟 《当代工人》2011,(21):5-5
可能,他是来上访讨说法的人中,最难沟通的一位。我跟他的“对话”,是在纸上进行的:他说,我写;他用放大镜看过后再说,我再写。最后,写了满满三页纸。  相似文献   

20.
红毛黄鼬     
“清江杯“传奇故事征文选登民国一十七年(1928年)冬,我们家发生了一件怪事:窗台上的空油罐,一夜之间涨满了油。奶奶起的早,她最先发现了这个问题。奶奶认为自己在做黄粱美梦,她狠狠地在大腿上掐了一把,疼!奶奶还是不敢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她怀疑自己看花了眼,喊爷爷过来瞧瞧。我爷爷是我们村眼神最好的人,他能看清跳蚤长着几条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