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名誉侵权应承担何种责任,司法管辖地如何确定,造成损害赔偿如何计算,已成为网络名誉侵权的重要问题。网络法律在协调人格权与网络上的言论自由之间的利益冲突时,应使公众利益作些让步,避免给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障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重要媒体的网络越来越深入了我们的生活 ,而网络名誉侵权伴随着网络发展成为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名誉侵权的特征、方式以及几个焦点问题 ,并提出了作者对一些相关立法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但通过网络侵犯名誉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网络名誉侵权手段简便易行,影响范围广,侵权后果严重。网络名誉侵权责任需要从行为的违法性、损害后果、主观过错、因果关系几方面加以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名誉权应该承担责任,如果网络用户利用互联网侵犯名誉权,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删除、屏蔽等义务。  相似文献   

4.
"网络暴力"是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对当事人的隐私、名誉等权利造成严重的侵害。在实务中可将其分为两种具体的侵权模式。在其规范中体现着隐私保护与言论自由价值间的冲突。此时,网络服务提供商及"网络暴力"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此责任属于共同侵权责任,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责任的两个主体应根据不同性质的网络侵权行为类型承担不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报道引起的名誉侵权案件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众多的新闻媒体作为被告陷入侵害名誉权纠纷案件的诉讼当中,这是大众传媒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新闻从业者要加强法制意识,了解名誉侵权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侵权的发生,更好地发挥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际互联网上的名誉侵权及其侵权责任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新兴的第四大媒介,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网络传播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影响广的优势,使得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由于网络的这些特点,也使得网络名誉侵权伴随着网络发展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引起法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网络侵权证据开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侵权证据开示是我国民事诉讼领域一个比较新的问题,目前没有形成较成熟的理论.而网络侵权证据开示的范围、开示的形式及恶意开示情况如何处理等问题,理论界存在较多争议.在网络侵权证据开示的过程中,借助丰富的计算机知识,灵活把握证据开示形式和范围,严厉制裁恶意开示证据之人,平等保护双方利益应是理性之举.  相似文献   

8.
微博侵权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的侵害。微博缺少严格的把关机制,网络的匿名性致使对微博侵权难以认定,微博用户法律意识淡薄等,是导致微博侵权现象的主要原因。我国应完善与细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微博侵权的惩治措施,实行微博注册实名制,建立微博信息发布把关机制,提升公众法律意识,倡导理性文明使用微博,以防范微博侵权。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诞生使得人类的联系突破了空间地域的局限,通过互联网将全球每个角落的人们紧紧地罩在了网中央,从此也为网络原发案件的大量滋生孕育了温床。大家在探讨网络侵权与传统侵权区别的同时,也不免出现了这样一种担忧——长久以来传统侵权管辖规则建立的威严是否同样能够威慑住这个新成员?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难以确定网络侵权的管辖法院。传统的侵权管辖规则在侵权管辖中建立的巩固的家长地位,由于网络侵权的诞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针对此,本文拟通过国内外出现的新理论及实践中的做法,提出:传统的民事诉讼管辖规则体系仍然能够容纳网络侵权的地域管辖,在传统经过一定的修正之后,依然可以作用干网络侵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版权侵权行为日益常见。在对网络版权侵权行为进行认定时,应先考虑其是否符合侵权构成要件,但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对网络版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必然有不同于一般版权侵权之处,可结合超链接这一典型的网络行为对网络版权侵权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侵权管辖规则在侵权管辖中建立的巩固地位,由于网络侵权的诞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针对此,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出现的新理论及实践中的做法的分析,提出:传统的民事诉讼管辖规则体系仍然能够容纳网络侵权的地域管辖,对传统经过一定的修正之后,依然可以作用于网络侵权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2.
新闻侵权是民事侵权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因为媒体担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职责,有"第四种权力"之称。因此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时候,如何平衡公共利益(如公众的知情权)和私人利益(个人的隐私,名誉等),是我们此次讨论的题中之义。本文只针对新闻侵权事件中的责任主体问题进行较为粗略的剖析,以求给予司法实践中责任主体混乱的局面以一个相对统一的归属。  相似文献   

13.
评论权和名誉权是实现公民合法权益的两种体现。同时,二者之间存在交叉性,评论权使用过度将会构成名誉侵权。当前名誉侵权案件频发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评论的合法性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既保护名誉权又保护评论权的司法理念,有必要以"评论"为出发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纠纷日益繁多。与传统著作权侵权相比,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具有主体广泛、方式多样、行为不确定等新特点,由此也带来了侵权责任的新发展。不仅如此,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新特点还动摇了传统的著作权侵权司法管辖的基础,使确立新的管辖理论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前网络上侵犯著作权的情况层出不穷,多数学者将网络著作权的侵权类型划分为上载、转载及下载侵权三类,但这样的分类方式不能囊括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所有类别。本文按照侵权的主体、内容和行为将网络著作权侵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我国网络著作权的侵权类型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mp3网络下载是否构成侵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mp3网络下载包括两方主体:mp3网络下载提供商(包括直接提供商和间接提供商)和mp3网络下载终端用户。事实上,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其行为均构成侵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发展,手机短信侵权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手机短信侵权主要有短信服务中的侵权和短信内容的侵权两种类型。手机短信侵权具有侵权方式的多样性、侵权行为的隐蔽性、侵权主体的多元性及难以确定性、受害人的广泛性以及侵杈行为实施的便利性等特点。手机短信侵杈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手机短信侵权愈演愈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行业白律、建立便捷有效的维权途径等各方面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8.
网络涉警侵权现象日益增多,形式呈现多样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造成危害大,查处网络涉警侵权行为取证难,打击难度大。网络涉警侵权现象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又有现实的具体成因。各级公安部门对网络涉警侵权现象应高度重视,加强对维权工作的组织领导,确立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侦办网络涉警侵权案时,在维护警察合法权益的同时,注意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网络隐私侵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此类侵权行为常表现为对他人网络隐私数据、网络通信内容、网络生活安宁和个人网络空间的入侵或破坏。正当的网络防卫行为、享有知情权或有法律授权的行为以及经被害人同意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网络隐私侵权责任的认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责任承担上应引入辅助侵害责任、代理责任和惩罚性赔偿责任等。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在《民法典》中的基本权利定位,奠定了著作权侵权行为规制可以同时适用基本性法律规范和一般性法律规范的基础。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屡禁不止,重复侵权、隐匿侵权和高频侵权问题损害了著作权人的重要权能。著作权权利保护体系的宏观结构已经形成,但微观设计仍有待从民事基本法和著作权一般法律之间进行融合续造。当前,通过规范考察、实践经验和权利保护范式分析,解决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应提高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注意义务,侵权赔偿与收益分享机制建设并重,治理与疏解并举,强化网络著作权保护与运用的行业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