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育改造是监狱纠正服刑人员不良习惯的治本之策,也是监狱人民警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但在当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存在监狱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再犯率居高不下、再就业水平不高、与社会严重脱节,社会化程度偏低、监狱人民警察教育改造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式陈旧落后等问题,亟待通过贯彻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提升监狱服刑人员的社会化水平、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提升监狱人民警察教育改造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举措来完善监狱教育改造制度。以此,服刑人员才能转变为守法的社会公民,服刑人员的再犯率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  相似文献   

2.
赵松  张平 《人权》2006,(5):43-46
在当今我国的社会生活中,老年人、病人、残疾人处于弱势地位,实现尊重和保障他们的人权就更加重要。而老病残服刑人员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监狱中的人权能否得到保障?监狱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带着这些问题,2006年6月中旬,我们驱车来到长城脚下,对北京市延庆监狱进行了探访。通过观看监狱医院、监舍,和一线干警座谈,与服刑人员交谈,我们了解到,这座特殊的监狱在保障老病残服刑人员的人权方面有许多独特的做法。独特的管理体制延庆监狱关押着1000多名北京籍的男性服刑人员,其中老病残服刑人员900多名,健康的青壮年服刑人员200多名。我们…  相似文献   

3.
论监狱人民警察执法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了提高监狱人民警察执法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当前我国监狱人民警察执法语言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提高监狱人民警察执法语言艺术的途径、强调了在提高监狱人民警察≮方面素质的同时,重点阐释了在监管改造服刑人员实际工作中,监狱人民警察应根据不同的执法对象、灵活地运用语言艺术、采用规范文明的执法语言。  相似文献   

4.
陈淳安 《人权》2009,(3):20-22
监狱服刑人员人权保障是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刑人员人权保障状况是国家人权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特殊领域的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保障,本刊记者赴河南省获得文明称号的监狱进行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5.
监狱的人权保障状况历来是透视社会发展与民主进程的重要标尺。服刑人员的医疗保障则是整个监狱人权保障的核心工作,而我国现行的服刑人员医疗保障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对此从多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服刑人员医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服刑人员医疗保障不仅是其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监管改造工作持续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调查表明,对服刑人员实施“全额医保”模式并不能得到监狱、监狱民警以及服刑人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支持。规范服刑人员的劳动报酬、将服刑人员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监狱医院的社会化医疗管理模式是破解服刑人员医疗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邓中元 《人权》2004,(5):31-33
2004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2003年国别人权报告》,又一次充当“世界人权警察”,对包括监狱罪犯人权在内的中国人权状况进行不符合事实的歪曲和指责。我作为一名北京市监狱的服刑人员,至少对我所在的北京市监狱里的罪犯人权状况是有发言权的。此前,我以《一名服刑人员眼中的监狱人权状况》为题写了一篇文章,主要从生存权的角度谈了监狱的人权状况(见《人权》杂志中文版2003年第5期,英文版2003  相似文献   

8.
随着监狱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如今服刑人员在狱内的学习生活条件如何?是否如一些人想象的监狱就是阴暗、潮湿,监舍内靠“牢头”、“狱霸”管理?监狱是如何改造服刑人员的?服刑人员心态如何?近日,记者在福建省监狱管理局领导的陪同下,就监狱人权保障问题,深入福建各监狱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孙华 《前沿》2006,(3):119-121
本文主要分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人权保护中的地位、作用,职能、职责以及在人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小兵  王文盛 《人权》2011,(4):28-29
“让每一名服刑人员都可以走向健康人生”,这是四川省崇州监狱实现服刑人员可以重新社会化所做的努力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崇州监狱在执法严肃与公正的同时,创新教育改造模式,积极推动形式多样的心理矫治方法,体现了监狱制度的人性化精神和人权保护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反驳了把"惩罚改造"作为监狱基本价值的观点,认为"惩罚改造"和"罪犯人权保障"的有机统一,才完整构成中国监狱的基本价值,才符合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监的要求.罪犯的人权保障不仅只反映罪犯和监狱的关系,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相对于国家的法律地位.注重人权保障才能使监狱法制具有良法的品性.  相似文献   

12.
破坏监管秩序,是罪犯在监狱及其他监管场所服刑期间时有发生的行为,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则构成犯罪。我国《刑法》第315条规定了破坏监管秩序罪的构成及其刑事责任。破坏监管秩序罪,是指被依法关押在监管场所服刑的罪犯,殴打监管人员,组织其他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聚众闹事,扰乱正常的监管秩序,殴打、体罚或指使其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情节严重的行为。破坏监管秩序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3.
《监狱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推进我国监狱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适应国际人权斗争,促进国际刑罚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十几年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作为新中国的第一部监狱法典的不足和缺陷日益显露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狱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修改完善《监狱法》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限于篇幅,文章仅从《监狱法》对“教育改造”方面的规定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服刑人员监所内再犯罪是犯罪恶习的延续,严重破坏了监所正常秩序,必须依法惩处。但目前,对服刑人员监所内再犯罪的处理面临着具体法律规范缺乏、狱内侦查措施缺少法律支撑、相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服刑人员中特殊群体再犯罪的处置缺少规范等诸多问题。为此,亟需完善监所内再犯罪案件处理的相关立法,明确狱内侦查措施的具体内容,依法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针对特殊群体再犯罪问题的特别规定,从而实现依法治监,确保监所安全。  相似文献   

15.
对在押服刑人员开展法律援助,符合法律援助为维护处于贫弱地位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这不但有利手提高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也有利于维护监管安全大局,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与正义。如何正确认识监狱法律援助现存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实施策略,对监狱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论和谐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是当代世界人权的发展趋势。弱势群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产生至今的各个阶段。现阶段我国的弱势群体是在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的群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实质上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权的保护,建立、完善弱势群体权利的保障体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弱势群体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后现代语境中,中国监狱正从“农本监狱”走向“都市监狱”、从“政治文化监狱”走向“知识文化监狱”、从“人治监狱”走向“法治监狱”。中国监狱文化的重构以“现代化文明监狱”为主题文化话语,在人的发展与监狱的进步、文化精神的突变与裂变、日常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巨变与悖论、技术理性的超级霸权等深层次的文化范式上进行话语分析,并选择争夺话语权、建构监狱文化霸权、关注监狱大众文化、张扬自由主义理念等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18,(4)
As one of the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s for rural residents, legal aid is an important well-being project. It provides legal assistance to the rural population with regard to every asp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and reflects the care and assistance given to rural residents.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the equal realization of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rural residents, and it is also a powerful measure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growth, China's rural legal aid work has achieved gratifying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outstanding problems such as un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 narrow scope, and tight funding. Therefore, we should build on the practice of rural legal aid to expand the number of aid team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gal aid, broaden the scope of aid, and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so that rural legal aid can be truly visible, accessible, affordable and well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民事习惯法治化既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工程,关系着中国整体法治建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论文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法治化的中心环节上对民事习惯的立法化、司法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以期尽快实现少数民族民事习惯与国家民事法制的无缝对接与融合,加快民族地区国家统一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