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调查     
《廉政瞭望》2012,(19):13-13
当前,在所谓特权的庇护下,滋生了很多“超级公民”,如此特权,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更让百姓痛心不已。您最不能容忍的“特权腐败”是?(据人民论坛、搜狐调查总人数:4768人)  相似文献   

2.
梁柱 《党员文摘》2008,(3):12-12
“官国”(“官国”传统是中国长期封建专制政治形成的“官本位”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的特征是“人治”而非“法治”,官僚享有超越法律的种种特权——本刊注)的特权思想在中国具有很深厚的历史土壤,从古代一直到民国都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及其创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告别特权思想、特权作风、特权享受等“官围”遗产的历史起点,其代表人物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长征到达陕北时的伍修权 伍修权,祖籍湖北大冶,在陈潭秋、董必武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早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过,担任过瑞金红军学校(校长叶剑英)政治营教导员、军委模范团政委、军委直属第三师政委、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副参谋长、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处长、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东北军区参谋长兼军工部政委、中国外交部(周恩来兼任部长)副部长、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副部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邓小平兼任总参谋长)、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常委等职,直接在叶剑英、彭德怀、周恩来、王稼祥、邓小平等人领导下工作过,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而主持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工作,是他革命生涯中极其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第一驸马”的沉浮前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各级官员的贪污受贿已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勃列日涅夫的一些亲朋好友更是享尽荣华富贵 ,个个腰缠万贯。其中就有他的“驸马” ,原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尤里·丘尔巴诺夫。丘尔巴诺夫是个极善于察颜观色、阿谀奉承、讨好上级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认识了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公主”加丽娜 ,并一见钟情 ,坠入情网。不久 ,这位年轻英俊的民警中校便与比他大7岁、又老又丑的“公主”结为夫妻。丘尔巴诺夫很快便得到岳父大人的赏识。勃氏亲自出马向内务部建…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军人是新中国外交界的“主旋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中,周恩来、陈毅和姬鹏飞“出掌”外交部长达25年。在外交部的8任部长中,姬鹏飞是第一位从副部长晋升为部长的高级外交官。从副部长到部长,姬鹏飞在外交部干了整整20年。姬鹏飞也是新中国最初任命的10位将军大使之一。而且是最年轻的大使,时年仅39岁。  相似文献   

6.
称谓一议     
我刚转业时,分配在县委宣传部担任副部长,别人则叫我“唐部长”。我总是老实相告:“我是副部长,不是部长。”别人听后,不是以为我是假谦虚,就是窃笑我是迂夫子。久而久之,我也只好入乡随俗,接受了别人对我的“提拔”和对别人的“提拔”。在称谓方面,除了称职务时省去“副”字之外,还有许多称呼也在不断地演变与“进步”。比如对干部(领导)的称呼由“同志”而“公仆”而“父母官”,甚至称为“老板”。还有的叫局长、厅长为“局座”、“厅座”。真是五花入门。以后还会叫出什么新花样来,实在难以预料。就一般情况而言,时代和人…  相似文献   

7.
“一把手”称谓的由来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来,把党委书记称为(当作)“一把手”,或把党政负责人或正职合称为“党政一把手”,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而且,大有越来越被正面化的趋势。我个人认为,把党委书记视为“一把手”,实际上形成如有的学者所概括的“一把手体制”,不管出于什么考虑,  相似文献   

8.
《思考与运用》2006,(4):35-36
2006年4月13日,万盛区委中心组举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学习(扩大)会。万盛区全体在职区级领导,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管书记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周勇和市委宣传部理论处的同志列席了学习(扩大)会,周勇副部长就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讲了话,市农委副主任盛娅农作了题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的专题辅导。  相似文献   

9.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09,(23):53-54
在苏联的历史中.我们以往最忽视的是勃列日涅夫统治苏联(1964—1982)的那一段,现在看来,这一段又最值得今天的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遗失声明     
《求贤》2008,(11):47-47
梁妍慧日前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从现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选举类)选拔任用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有:一是决定的“主体”还掌握在少数人甚至个别人手中,少数人说了算的机制还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二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选任方式基本上是变相的任命制。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改革的深层次问题、“瓶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便是改革的“核心与攻坚”部位。  相似文献   

11.
上期回顾     
《廉政瞭望》2013,(7):3-3
特权,可以是升官发财路上的无形助力,也可以是生活琐事里的显著优越。它就像一种病灶,深入到社会的细枝末节中。痛恨也好,艳羡也罢,反对特权始终是众多呼声中的最强音。而在每个人的“中国梦”里,大多也包括了对一个权利平等社会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勃列日涅夫则不同.他表示特殊尊敬的方式是使劲地亲吻你的嘴唇。作为一个被西方认为“才能平庸”、“在各个方面都很弱的人”,勃列日涅夫在他担任苏共总书记的十余年中。留给世界最深刻的印象,或许莫过于“勃列目涅夫之吻”。,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是国家和社会的精英.精英者,思想之精,品德之英,然后又学有所专,能沉下心来做事情,做学问,为社会之脊梁,公民之师范.区区津贴,念念不忘,也要挪做虚名,非知识精英之所为. 有一件事想了很久,不吐不快. 常见报刊上或会议上介绍某人时,或在名片上印头衔时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甚至追悼会上也不忘加这一条.这个“津贴”首施行于刚打倒“四人帮”后,改革之初.那时知识分子长期受压,待遇很低,生活拮据,于是为一部分精英人才发津贴,有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之意,后延续下来.不想这倒使一些人用来做了终身夸耀的资本.动不动就“我享受国务院津贴”(类似提法还有“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之类).事情虽小,却关价值观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位的人生价值观。人是社会存在之物,“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7页)这是社会生产决定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同上),也就是,人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之中,也只有在这个大集体之中人类才能够生存、繁衍。同时,人才成长的实践也表明:任何人都是先从社会中吸取知识和力量,享受他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在此基础上才逐渐获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领。可以…  相似文献   

15.
《党建》1999,(10)
1993年,铁道部党组召开的全路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党政嫖在一起干,共同对企业负责”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逐步探索建立了“双向纳人,共同负责”的领导机制,即:按照中央关于企业领导体制“三句话”方针(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要求,在党政双方履行各自职责的基础上,党委参与运输生产工作,搞好服务、保证和监督;行政工作纳人政治工作的内容,党政都把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纳人各自的职责范围,共同负责。在分局的站段领导层建立起共同负责与各负其责相结…  相似文献   

16.
收入有多少? 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并不介意“晒”出他的收入。他1995年当选院士,当时每月的“院士津贴”是200元,几年后上调至每月1000元。迄今为止,1000元仍是全体两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贴标准。80岁以后的两院院士成为“资深院士”,不再拥有院士选举的投票权,但另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每年1万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生设置助教、助研、助管(统称“三助”)岗位,提供一定的岗位津贴,是高校研究生资助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目前这方面工作还存在认识有偏颇、操作不规范、津贴不合理等问题。要充分发挥“三助”工作的资助功能,需要建立健全工作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机制、拓展“三助”岗位、提高津贴资助力度;并要建立与完善津贴年度预算、分配方法与程序、经费使用监管等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8.
前一阵子,不少人对会议文件、名片上的官员身份后加的括弧颇有微词.说此类“正科”、“副处”、“享受XX待遇”的注释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多余。其实,中国特色不假,但是绝非多余。在古代,就有过由于官职不加括弧,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4,(8):15-15
88岁的历史学家章开沅是华中师大享受院士待遇的资深教授。日前.他向华中师大辞去“资深教授”的名称和所有待遇,包括每年1O万元的津贴获批。引起热烈争论。  相似文献   

20.
红绿灯     
精简乡镇超编人员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近日强调,要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基层,要大力精简乡镇超编人员,减少农村干部中享受津贴的人数。他说,在这主面,山东省汪疃镇取得了成功经验。山东和全国一些地方积极推广汪疃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