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0,(4):55-55
按农村工作片设立党组织,是文登创新农村党建工作的模式之一。据悉,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文登农村呈现出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自然村向社区转变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切实可行之路,也是农村社区乃至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应构筑政府主导,社区、高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就业服务网络,以大力推进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治理动力源自两方面,一是政府主导的作用,二是社区自身发展衍生的力量。在学界理论研究以及现实农村社区治理中,社区自身的作用被忽视。关注农村社区自身的发展动力,必须关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建设。社会资本是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之根基,社会资本的挖掘、利用、创建、完善是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关节点。对于作为发达地区的宁波,其农村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的农村区域性社会,农村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如何促进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1997年以来,益阳市立足农村社区实际和农民群众的需要,广泛组织开展“十星级农户” (五爱星、致富星、团结星、法纪星、新风星、文教星、计生星、科技星、义务星、卫生星 )创评活动,找到了促进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合乎农村变革实际的价值取向   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农村社区一些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市场与地方文化传统在村庄场域内的互动,形塑了不同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根据农民性、组织性、效率性和秩序性四原则,划分了六类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分别是强集体主导型、弱集体主导型、能人主导型、传统社会组织主导型、新型社会组织主导型和市场类企业主导型。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价值取向包括:实现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服务,农村社区秩序和社区内部平衡,结果和过程并重等。为此,农村社区管理要充分继承已有的组织和制度遗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基层建设投入,积极培育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加大国家对农村反哺力度。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重庆在土地改革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土地流转的“九龙坡模式”。九龙坡区试点“土地换社保”、“住房换宅基地”——政府拿出原农村宅基地的20%左右,集中兴建新型农村社区,其他80%左右的农村宅基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用多得的土地出让金等收益补贴农民购房。去年以来,江津区在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方面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的农村居民在物质需求不断的被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和迫切。各级政府虽然也相继制定出一系列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扶持政策,但效果有限。因此,本文在传统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基础上,从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为视角,论证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探索出新时期下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任组长.省委常委、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相关21个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发义件.加大投入.农村礼区建设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湖北仙洪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分析,讨论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强调新社区是新农村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结合各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信奎 《学习论坛》2008,24(4):70-73
近年,农村因城镇化扩张和新农村建设双重历史背景而融入城市或就地城镇化,这就需要按照城市先进的社区管理理念去治理农村新社区.目前城市社区建设经验主要体现在:一是社会结构出现了"基层政府(区)一大社区(街道)一小社区(居委会)"的三级层次萌芽,二是社会治理出现了从"街居制"向"社区制"的转型.农村地区可以借鉴这些经验,科学合理地划分国家行政权与社会自治权的边界,以社区自治为核心,推动"乡政村治"向"县政乡社"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我市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合村并建作为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加快统等城易步伐的总抓手,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新路子。截至2009年底,全市由原来的8319个行政村合并为3339个行政社区(村),社区(村)平均人口由原来的547人增加到1353人,新组建的2233个农村社区全部依法建立了社区村民委员会并建立健全了社区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1)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采取制度和组织外在嵌入乡村方式,实现农村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管理的参与式民主监督,这就需要在新型农村社区的环境中建立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法治型政府、参与型政府、阳光型政府、效能型政府都是基于人民主权为政府合法性唯一来源基础上的现代政府模式。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方式、村民监督乡镇政府行为方式和政府与农村自治组织、农民合作组织、企业及村民的合作治理方式,提高新农村治理的整体功效。新农村治理方式要努力由单一的治理转向综合治理,由"暗箱"治理转向公开治理,由局部治理转向全面治理,由只顾眼前的治理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次新跨越。党的十七大对城乡社区建设的科学论述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社区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社区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平台,因此,我们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要找出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建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达到为农民内部创业提供契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构建农村社区建设与民间组织发展的联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碍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的原因之一在于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村社区自我服务能力弱,社会自治功能差.而农村民间组织能够解决这一困境,将农民组织起来,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的能力.因此,必须建立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农村社区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发挥农村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支持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支部生活》2012,(9):36-36
随着村转居、农转非、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民不断向社区集中,截至目前,东丽区共有村转居社区34个,涉及居民8万余人、党员2122名。为将村转居社区打造成促进科学发展、服务农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东丽区委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坚持“五化”标准,实施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集中破解了一批组织设置、工作机制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创新打造了“渠道畅通、资源共享、服务高效”的村转居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以全新的理念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云娜 《求实》2003,(11):47-48
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政府处理社会问题的重要的领域 ,是继企业改制、市场培育、政府改革之后的又一大政府工作重点和焦点。随着社区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政府在推动城市社区建设中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我国社区发展和建设显示出其独特性。必须以共治化、民主化、法治化、服务化、整合化等全新的理念不断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农业改革与农村经济社会变迁,可以看作是政府和民众两个制度变迁主体博弈的结果,核心是经济产权和政治权力在国家、集体、农民间的再分配。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的农业改革与农村经济社会变迁过程始终贯穿着发展的新政治经济学逻辑框架:改革开放早期农村制度变迁的一致性,改革中期农村制度变迁的多样化,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农村改革陷入停顿期。对这一制度变迁的分析可以发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农村社区的政治决策框架,其本质是壮大农民权力的过程。推进下一步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制度变革任重道远,需要重新界定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农村社区、农民之间的权力分配,调整和优化农村社区内部自主发展的政治经济架构,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局限与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的功能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乡村精英治理开始成为国内外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乡村精英不仅能促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社区的整合,而且能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在乡村精英的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局限,如乡村精英的权力过于集中、乡村精英治理制度缺位等,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主要可以通过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政府权威的约束、扩大农民政治参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等途径解决乡村精英治理的局限性,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候德苹 《世纪桥》2012,(5):138-139
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蒙受巨大损失,农村受灾面积大,农民损失惨重。在灾区逐渐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之时,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本文通过对“社区”概念的理解,界定了震后四川农村社区建设的含义和内容,并针对其特殊性,提出震后四川农村灾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措施建议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建设幸福乡村、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京山县按照"规划引领、政策推动,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农村新社区建设模式丰富多样的格局,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可贵的决策参考价值。一、京山县农村新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为发展现代农村社区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近年来,京山县紧跟形势,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