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寸晓红  李宁 《人民论坛》2010,(6):192-193
位于云贵高原的德宏州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口岸优势,是典型的跨境民族傣族和景颇族聚居地。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文化异质性较强。加强对跨境民族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民族地区的改革,促进其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巩固团结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蒋廷瑜 《传承》2009,(5):52-54
铜鼓是一种由炊具演化而来的打击乐器。最早的铜鼓就是煮饭的铜釜,人们吃饱喝足以后,将铜釜翻转过来,敲击其底部,伴歌伴舞以自娱。后来将铜釜改进,作为专用乐器,就成了铜鼓。  相似文献   

3.
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认同."异域"空间是产生国家认同的重要场景.跨境民族因身处"异域"空间,在跨境周边国家的同源民族参照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差异性,差异性是产生认同的情景因素,而主权国家就是差异性的缔造者.政治、经济和文化是主权国家治理社会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建构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不少民族跨境而居,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跨境民族的语言文字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民族语文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内容包括我国跨境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情况、我国跨境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我国跨境民族语言文字问题的意见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世界热点地区民族冲突不断,引发了学界对跨境民族问题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相当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对跨境民族问题的理论梳理仍显不足。由于民族问题概念和理论的不统一,使得跨境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面临诸多困扰。应当采纳广义论的观点,即民族分裂活动以及与跨境民族相关的社会问题都属于跨境民族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跨境民族问题的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6.
韩娜 《人民论坛》2013,(7):252-254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国家的边疆稳定与区域安全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以民族国家为前提的地缘政治、历史认识、族群社会文化研究。文章试图把国家政治框架与地方社会生活衔接,结合历史与现实分析中越边界的形成与演变,阐释中越边民跨境交易产生的影响,从生活脉络中探讨国家边界的意义与边境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7.
韩娜 《人民论坛》2013,(20):252-254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国家的边疆稳定与区域安全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以民族国家为前提的地缘政治、历史认识、族群社会文化研究。文章试图把国家政治框架与地方社会生活衔接,结合历史与现实分析中越边界的形成与演变,阐释中越边民跨境交易产生的影响,从生活脉络中探讨国家边界的意义与边境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8.
周元玲  李立纲 《传承》2011,(29):55-5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艰难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以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和论证跨境民族在国家背景下民族精神的两种表现形式: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同时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民族精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后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弘扬和培育跨境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位于云贵高原的德宏州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口岸优势,是典型的跨境民族傣族和景颇族聚居地。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文化异质性较强。加强对跨境民族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民族地区的改革,促进其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巩固团结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11.
1902年,奥地利学者F.黑格尔首次将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古代铜鼓分成4个类型.1993年,日本东京大学今村启尔教授将黑格尔第Ⅰ类型铜鼓分成石寨山系和东山系两个亚型.现在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依据器形和花纹的区别,将黑格尔Ⅰ型铜鼓分为石寨山式、文山式、东山式3个亚型,并讨论3个亚型的源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黑格尔Ⅰ型铜鼓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橡胶种植业被勐腊县国防村哈尼族所接受并最终发展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国防村村民能够顺利跨境进入老挝坝枯村种植橡胶,与中老两国共同发展边境地区的愿望,老挝政府推行替代种植政策以及两国边民同属哈尼族阿卡人而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等因素有关。随着村民土地产权意识的不断加强,户与户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土地边界逐渐清晰,边境线也开始在两村村民的心里被建构起来。两村阿卡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观念也相应的发生了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语言认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心理趋同现象,是其它认同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跨境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认同、民族语认同和外语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我国的跨境民族多,但国内学者关于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研究还很少。基于现有语言认同研究相关文献,本文分析讨论了语言认同的基本概念和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我国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田野调查所获取的材料,对中越边城都龙镇跨境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归纳,得出三点结论:母语与兼用语和谐发展将成为都龙镇跨境民族语言生活的基本走向;我国民族语文政策应该考虑跨境语言的特殊性;中越跨境民族语言和谐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语言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老挝跨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中老两国紧密的合作。加强两国跨境联合保护的协同程度,提升两国之间协作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协同的合作平台是维护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实现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在中老两国跨境联合保护工作中,双方的政治性权力难以转换成协同治理的引领性力量,行政性权力难以转换成有效执行的力量。SFIC模型分析视角有助于探究联合保护协同治理中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联合保护协同基础、发挥联合保护协同治理相关主体作用、加强联合保护协同治理制度设计、保障联合保护协同过程有效性等,可以提升中老两国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工作的长效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缅边境跨境婚姻逐年上升,其生育子女的人口基数也在逐年增长,他们多非婚生育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遇到了落户务工难、低龄化辍学、收入低、家庭生活困难、上学受歧视、容易误入歧途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对经济建设、社会和谐、边境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汪洋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4):138-142
孔雀舞是中国和缅甸的傣族边民所共享的民族传统文化事象。起源于傣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傣族孔雀舞在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取得的重大发展和该文化事象与村民的日常生活更加紧密有关。傣族孔雀舞在中、缅两国境内的传承方式和发展现状存在的差异与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有重要的关系。孔雀舞在中国境内的发展为缅甸边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同时,缅甸境内更加传统的架子孔雀舞为中国架子孔雀舞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境交流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对于边境地区的和平跨居、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研究者的声音,尤其是那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本刊向来比较重视。《访谈》栏目旨在与学者直接对话,以向广大读者介绍各个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思想。这期邀请的学者是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李伟华博士。李伟华是研究景颇族的青年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班。几年前,为完成博士论文,他学会了景颇语,并在中国的德宏和缅甸的克钦邦等景颇族聚居区做了将近一年的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