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文通 《党史博采》2005,(10):35-38
本文认为,李大钊并没有预见到袁世凯会解散国会,他所说的国会已经"中殇",事实上是在袁世凯解散国会之后.此外,本文还对《欧洲战事谈》是否为李大钊所作等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1920年8月17日在<晨报>发表<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论及"民意"时指出:"一世怪杰的袁世凯,以符合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应当说,这句话集中反映了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对袁世凯一生的大体看法和最终评价.很显然,李大钊并未因袁世凯最后"卒以伪造民意而亡",而全盘否定其曾"以符合民意而再起"等历史功绩,依然认为当时已经死去4年的袁世凯是"杰",只是为"一世怪杰".  相似文献   

3.
自导的苦痛     
乐朋 《唯实》2002,(6):77-78
人活着免不了悲欢苦乐。而有些悲剧和苦痛 ,却又不能怨天尤人 ,全是自我诱导所致。用句俗语说 ,叫自作自受 ,自酿苦酒自家喝。1 91 6年 6月 6日 ,一代枭雄袁世凯在举国一片声讨中忧惧而死。大限将至 ,袁世凯心有不甘地大呼 :“杨度误我 !”怪罪旷世奇才杨度给他出了恢复帝制的馊主意。据说杨度听此传闻 ,被逼无奈 ,撰下一联为自己辩白 :“共和误民国 ?民国误共和 ?百世而后 ,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 ?明公负君宪 ?九泉之下 ,三复斯言。”在杨度看来 ,不是他的君主立宪主张辜负了袁世凯 ,反是袁世凯大大辜负了君主立宪。九泉之下的袁世凯 ,怕是…  相似文献   

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革命军推为鄂军总督,之后相继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始终是一个傀儡。但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很多人都说他和蔼而谦虚。值得人们首肯的,不是他这些“优点”,倒是他的另一面。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消息传出,黎元洪坚定地说:“我意已定,决不接受,即牺牲个人,亦所甘心。”其实,在袁世凯为称帝作准备时,黎元洪就坚持反对,终不为所动。自1915年8月6日以后,概不出席参政院会议,一再请辞副总统、参政院长等职,但都没有得到袁世…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称孤道寡,其实,他既不孤也不寡;我们骂袁世凯为独夫民贼,民贼是真的,独夫却未必。他从“落第秀才”高攀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真命天子”,是指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假称制药,收集了很多大鱼鳞。他洗澡时,偷偷将这些鳞片放入池内,以便让侍者清洗浴池时发现这些鳞片,以为是从他身上掉下来的。于是,袁世凯是“真龙天子”的神话便传开了。袁世凯要称帝,有不少障碍。时任云南总督的蔡锷,就是他的心腹大患。1913年10月,蔡锷奉调京都。袁世凯对他虽然笼以高位,但实际上却多方监控。初时,蔡锷对袁的险恶用心并未察觉。然自是年11月以来,袁世凯渐次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恢复前清官制。1915年5月,竟然承认日本灭亡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正1916年6月6日上午10点,袁世凯病逝。他留给那个崩裂的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不止一个脚本,最流行的说法,无疑是那句"他害了我"。曹汝霖称袁世凯"一世英主,惑于佥壬"("佥壬"即小人)。那么,袁世凯口中的"他"与曹汝霖眼里的"佥壬",到底是谁?不妨参照其同时代人的答案。张瑞玑《吊袁项城》诗云:"有子不才误刘表,失计无端听蒯通。""有子不才"暗指袁克定,谋士蒯通影射杨  相似文献   

8.
1915年6月,陈独秀最后一次从日本回国住上海,此时正值封建复古思潮泛滥,袁世凯步步登极。特别是袁氏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使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经过沉思、求索,他主张:中国的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所以他很想办个杂志,并充满信心地说:“只要十年八年的功夫,这个杂志一定会发生很大  相似文献   

9.
赵菊梅 《廉政瞭望》2013,(21):66-67
人们大多认为袁世凯老奸巨猾、饱经世故,张作霖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在与袁世凯交往期间,张作霖也总是见谁跟谁说:“我是一个武人,不懂政治。”其实,张作霖是善于搞政治权术的。正如他对号称“小诸葛”的杨宇霆所说的那样:“军队的事情,我不如你,但是要说玩政治,你们都玩不过我。”  相似文献   

10.
长线投资当年,徐世昌还是一个民办教师,袁世凯却看出他不是池中之物。徐世昌没路费去北京考公务员,袁世凯果断地塞钱给他,做长线投资。结果,徐世昌考上了,在翰林院端上了饭碗。  相似文献   

11.
长线投资当年,徐世昌(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还是一个民办教师时,袁世凯却看出他不是池中之物。徐世昌没路费去北京考公务员,袁世凯果断地塞  相似文献   

12.
黄炎培做官     
才华横溢、毕生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黄炎培,曾有一个坚定的志向:一生造福公众,拒不做官。民国初年,袁世凯和以后的北洋政府曾两次电召他去北京担任教育总长,他都坚辞不就。袁世凯曾无可奈何地送他八个字:与官不做,遇事生风。”后来,蒋介石也是对他又恨又怕,又打又拉,几次封官许愿,许以特权,但他毫不动心,一一婉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岁的黄炎培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他在大连的儿子黄大能从报上看到这一消息后,感到很纳闷,后来到北京出差,见到黄炎培问道:“父亲一生拒不做官,恁地年过70做起官来?”黄炎培答道…  相似文献   

13.
长线投资 当年,徐世昌(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还是一个民办教师时,袁世凯却看出他不是池中之物。徐世昌没路费去北京考公务员,袁世凯果断地塞钱给他,做长线投资。结果,徐考上了,在翰林院端上了饭碗。当袁在小站练新军的时候,徐便投桃报李,以翰林身份“下嫁”到连秀才都不是的袁世凯军中当参谋,一时间造成轰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李大钊并没有预见到袁世凯会解散国会,他所说的国会已经“中殇”,事实上是在袁世凯解散国会之后。此外,本文还对《欧洲战事谈》是否为李大钊所作等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5.
三年困难时期,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来到福建龙岩后田村考察社情.路过一个大院子时,门口挂着“人民公社万头猪场”大牌子,邓子恢被吸引住了,他沿着猪场转了一圈,所见却大为失望:猪圈里只有几头不死不活的瘦猪.这时,远处飘来一阵山歌:哎……如今种田真威风,出工收工要打钟.人不到齐不动手,工效两工顶一工.陪同邓子恢的地委领导听着听着,变了脸色,对本地一干部说:“让他们都下地干活去!” 干部欲去,邓子恢却道一声“慢!”他登上一座长满青草的小高炉,清清喉咙,放声高唱: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有一位曾受袁世凯礼遇、得孙中山赏识、遭陈独秀痛斥的著名人物,长期以来,一般人只知道他是一个死硬的反共分子和汪伪汉奸,而鲜为人知的是,他曾是中国国内"社会主义研究"的第一人和"新民主主义"的首倡者.他,就是民国闻人江亢虎.  相似文献   

17.
张鸣 《廉政瞭望》2007,(8):60-60
清末官场上据传有三屠,张之洞为"士屠",袁世凯为"民屠",岑春煊为"官屠"。张之洞得名大概是因为他主张废科举,断了大批"士"的上升之路;袁世凯则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惯于玩弄反革命两手的窃国大盗,他出身于河南项城一个大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的伯祖父、父亲、叔父都是镇压捻军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袁世凯少年投靠淮系军阀,一八九五年受清政府给他的“督办军务处”的差委,多方钻营,被派到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从此他开始掌握清政府的新式武力,也获得了他藉以玩弄手段的资本。  相似文献   

19.
续范亭将军是老国民党员,曾跟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以后他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反帝反军阀,为民族解放奔走呼号30年。1926年他在参加国民联军的“五原会师”中,接触了共产党人刘伯坚、邓小平、宣侠父,给他以深刻的影响:共产党人是诚心诚意在与国民党合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有一个曾蒙袁世凯礼遇、得孙中山赏识、遭陈独秀痛斥的人,他就是江亢虎.长期以来,一般人只知道江亢虎是死硬的反共分子和降日的汪伪汉奸,而鲜有人了解他曾是国内"社会主义研究"的第一人和"新民主主义"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