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3月15日,徐才厚因膀胱癌医治无效在医院死亡。用一条抛物线描绘徐才厚的仕途轨迹,从20世纪80年代中到21世纪初的第一个10年,即解放军摆脱组织臃肿、人员知识老化向精兵高效的机械化、合成化部队转变迈进的关键性10年,也是徐才厚显达仕途迅猛上升期的10年。自任吉林省军区干部处副团职干事以后,因年轻、高学历等优势,已摆脱“被转业”境况的徐才厚官运变得非常顺达。在1982年至1985年3年之内,他由一名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生活》2015,(8):14-15
人物档案陈西,1950年出生,1997~2007年,任江苏省南通市房产管理局局长;2008年2月,任南通市房产管理局调研员;2010年3月退休。退居二线之后,陈西连续两届当选南通市房产协会理事会会长。2013年12月28日,涉嫌受贿罪的陈西在取保候审期间于家中自杀身亡。事发后,南通市人民检察院向法院申请启动没收犯罪嫌疑人陈西受贿违法所得程序。  相似文献   

3.
<正>虚拟解剖技术作为传统尸检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其无创性、精确性、高效性等独特优势,在法医学死因鉴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案件通过尸体解剖检验可明确死因,但实践中因多种原因导致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尸体解剖率并不高,虚拟解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无创便捷的辅助或者替代手段。本文通过介绍2例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后经死后尸体CT(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确定死因的案例,探讨了虚拟解剖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新刑法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探讨了因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的界限,并提出在几种具体案件中对交通肇事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具体认定。  相似文献   

5.
胡寅 《法医学杂志》2003,19(1):36-36
吸毒近十几年以来在我国已成为广受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与许多违法犯罪活动,如卖淫、杀人、抢劫、盗窃等联系在一起,同时,吸毒者还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自杀、谋杀、意外等非正常死亡。到2001年为止,浦东新区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累计达3 155人,占总人口的1.9‰。随着吸毒人员的不断增多,涉及吸毒死亡的案件也在增加。 本文对2000—2001年浦东新区因吸毒导致急性中毒死亡的21例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以期对此类案件的日常检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死亡,所得的死亡赔偿金因户口性质的差异而不同。那么,进城打工且在城里安家的农民,在遭受交通事故死亡后,适用何种标准呢?2006年2月13日.江苏省海安县法院对这样一起案件作出了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7.
<正> [调查报告] 据济南市调查,近年来因恋爱婚姻家庭问题而导致杀人的案件,在凶杀案件中居首位。自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二年五月,该市共发生此类案件二十二起,占凶杀案件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二。这些案件中的罪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占百分之八十。他们杀人手段狠毒,手掐、刀戳、斧砍、锤砸、投毒、爆炸、车撞、推人坠楼,无所不用其极。现场惨不忍睹,后果极为严重,致使十二人死亡,十人重伤;因亲人犯罪或无辜  相似文献   

8.
杀人后自杀案件分为两类:一是因心理扭曲、发泄私愤、报复社会而杀害无关人员的案件;二是因矛盾纠纷而杀害明确关系人的案件。前一类案件因作案动机明确、多发于公共场所、目击证人多,调查取证的难度较小。实际工作中,后一类案件比较常见。由于作案人死亡、目的动机难以明确、缺乏目击证人等原因,直接证据缺乏,甚至在个别案件中可能出现受害人与加害人直接接触的证据都无法确定的状况。作者通过收集2000年以来发生在某市的17件杀人后自杀(已遂)案件的证据资料,对其认定过程进行分析和回顾,探讨构建证据体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损害赔偿案件中,如受害人在起诉要求损害赔偿前或在赔偿案件审理过程中,已因其他原因正常死亡,则受害人的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年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死亡日止。同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如不存在例外情形,也不应发生继承。  相似文献   

10.
许晓君 《法制与社会》2012,(22):117+121
2011年,番禺区公安机关移送我院审查起诉案件1934宗2633人,经审查提起公诉1836宗2515人,决定不起诉13宗24人(其中因犯罪嫌疑人死亡而作出绝对不起诉案件1宗1人、因犯罪情节轻微而作出相对不起诉案件8宗13人、因证据不足而作出存疑不起诉案件4宗10人),公安机关撤回案件36宗64人,没有无罪判决,撤回起诉1宗2人。在审查过程中,一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316宗569人,二次退回补充侦查84宗193人,改变公安机关定性57宗120人,追诉漏罪19宗42人。本文对上述案件的质量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死亡的,法院应否继续审理?编辑同志:我们受理了一起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因患糖尿病被被告人遗弃,在法院审理过程中死亡。对此案如何审理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此案虽有告诉,因自诉人死亡,无法完成全部诉讼活动,应该裁定终止审理。另一种意...  相似文献   

12.
论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刑法第133条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因逃逸致人死亡”规定得比较笼统含糊,如何理解它成为解决许多交通肇事案件的关键。但从目前理论和实践中对该问题的探讨来看,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适用范围,少有人探讨这一规定的法律性质。笔者以为,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性质之理解直接关涉其适用范围。在此,笔者拟对该问题进行粗浅讨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  相似文献   

13.
近期我国劫持人质案件的特点 2004年7月以来,各地劫持人质案件猛增,7月2日,银川市警方在解救人质时,贸然开抢,结果将人质打死,而绑匪仅受轻伤。7月7日,长春市发生劫持人质案,绑匪被击毙, 人质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7月27日,长春市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未成年人交通事故死伤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全国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未成年人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0%左右。本文对太原市2004~2006年41例未成年人(18岁以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相关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前,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因鱼缸质量瑕疵致玳瑁死亡的索赔案件。原告赵某起诉称:原告饲养了一只35公斤重,约为1000年的国家保护动物玳瑁,因欲与北京相关动物展览机构合作,委托在京朋友尤某购买了一个适合玳瑁短期生活的鱼缸以备展览展示之用。2012年3月,尤某在被告王某处购买了一个柜式鱼缸,安装后因该鱼缸漏水漏电,晚上,因加热控制设备脱落,导致加热棒一直工作,玳瑁因水温过高死亡。原告起诉要求解除双方买卖  相似文献   

16.
因共同饮酒而引发死亡的案件越来越多,但对于共同饮酒人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司法界、学术界争议较多,本文以一个真实案件为切入点,对其展开论述,希望能对解决些类案件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负案在逃增加了侦查工作难度,特别是在被害人死亡案件中的证据问题更为突出。据统计,2011年某市公安机关在清理积案工作中共抓获逃犯1373人,其中,被害人死亡案件逃犯97件105人。在被害人死亡案件中,最早的发生于1986年,其中,涉嫌故意杀人犯罪案件75人,故意伤害(致死)犯罪案件28人,抢劫致人死亡案件1案1人,绑架致人死亡1案1人。截至2012年4月,有74人移送审查起诉,经审查,符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13人;证据存在瑕疵,但符合"两个基本"  相似文献   

18.
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何理解这一新规定,理论和实践中存在分歧。本文试就如何理解这一规定进行探讨,并结合司法实践,对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如何正确定罪提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交通肇事致无名氏死亡的案件越来越多,有关无名氏被害人因交通事故受伤或死亡后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也引起了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谨就因交通肇事致无名氏受伤或死亡后,其民事赔偿部分的原告主体资格、赔偿标准、赔偿金之处理等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莉 《政法学刊》2004,21(4):33-35
交通肇事案件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复杂,应该具体案件具体分析认定,如果将此类案件按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的规定,仅作为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定性处罚,不仅会放纵一些罪过深重的罪犯,而且是有违刑法基本原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