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特区法坛》2007,(3):27-28
去年6月以来,我院按照省高院和市委的工作部署,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以及案件管理清理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法院改革的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华 《政法论坛》2016,(4):112-125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行,各地法院创造出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改革经验,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在进一步推进法院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对这些改革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回应。为此,需要发展审判独立原则的内涵,对"去地方化"改革的困境、司法行政管理权与司法裁判权的分离、员额制的难题以及法官独立审判的制度保障等问题,提出新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坦桑尼亚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且仍在不断发展的趋势——一些社会成员乃至一些政府官员将法律玩弄于掌股之间,严重阻挠了司法部门发挥其宪法功能。这一问题可谓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加快司法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司法的责任在坦桑尼亚,法院的核心、专有功能是秉持正义、依法裁判。根据我国宪法第107条的规定,政府机构、国会对分配正义均不享有最终话语权。最近,我国各地发生了一系列不幸事件。有人因为盗窃一部手机而被群殴,有人因被怀疑  相似文献   

5.
法治之于一个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不可或缺,恰如德国著名法哲学家拉德布鲁赫的名言:"民主的确是一种值得赞美之善,而法治国家则更像是每日之食、渴饮之水和呼吸之气。"对于一个拥有13亿民众的泱泱大国,为崛起复兴实现"中国梦",惟有法治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法治天下,人心所向,更是几代律师为之孜孜以求、共同追求的梦想。对于只有在民主的政治制度下才能产生和发展的律师制度而言,没有民主法治的政治框架,没有对法治的崇尚,没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就不可能有真正发达的律师业。  相似文献   

6.
功能与结构:法院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院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法院的组织结构应当与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相适应。在讨论法院制度改革时 ,应当对法院司法裁判的社会功能及相应的结构制度进行关联考察。现代法治国中的法院应当具有解决纠纷、配置权力和维护法律的统一三大功能 ,而各国为实现这些功能在法院结构上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可以为我国的法院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的根本标准,我国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必须确保司法公正。合理科学的司法制度是司法公正的前提,优良的人员素质是司法公正的条件,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司法公正的保证。本文从法院与外部的关系、法院内部运行机制两方面具体探讨法院体制改革,使法院体制适改革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知识产权专业审判组织的建构始自20世纪90年代,知识产权法院是其自然延伸。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有诸多理由,如促进司法统一、提高程序效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树立良好国际形象、试点司法改革等,但并不能从理性上由此得出知识产权法院具有必然性的结论。因而,知识产权法院是综合政策的结果。知识产权法院在我国应定位于专门法院,其建立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必要借鉴域外知识产权法院的经验,并结合现实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法院制度。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设还应置于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在司法体制、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特别程序制度方面进行探索,为全面的司法改革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法治固然有其不可否认的优点,但绝不是最理想的或唯一的选择。以德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其实没有走很远,仍然是以一元的社会走向另一个一元的社会。由于强势文化和二元认识论的限制,这一简单的事实却难以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的司法改革中,省统管地方法院财政已成为重要方向。毫无疑义,充分、有效的财政支持是法院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受到国家财政能力和财政结构、中央对地方司法工作的认识和定位的影响,中国基层法院的财政收入在经费来源上呈现以同级财政负担为主的地方性色彩;在收入性质上,从社会主体直接汲取的诉讼费、罚没收入等预算外收入成为法院经费的组成部分;在财政保障水平上,曾长期呈现一种保基本、保运转的吃饭型状态;在财政保障体制上,地方党政机构对基层法院的经费预算和支出具有控制权。尽管这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特征有其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但对司法公正高效、法制统一目标实现带来的弊端不可忽视。有鉴于此,当下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应当以实现法院财政的充分化、非外部化为基本目标,关照和解决这些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设立实验法院是近代中国以地方试点为特点的司法改革。这场司法改革以提高诉讼效率为目标,先后选择了璧山和重庆两地法院试行《实验办法》。实验法院通过整顿法警队伍并设立职员值日、审检联席会议等制度,革新行政风纪;通过增强法院职权、便利当事人诉讼,提高诉讼效率。实验成果大多被采纳,《实验办法》中的许多制度成为修订新诉讼法的依据。由于地方司法改革涉及到中央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交界,实验法院匆匆终止。厘清和分析实验法院这段历史,可以展现许多诉讼制度在中国吸收、演进的历史细节,实验法院所体现的从地方试点到中央立法这一司法改革思路也对当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吴汉东 《中国审判》2014,(12):22-23
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不仅是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的重大改革,而且也成为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先声和前奏。  相似文献   

13.
司法法治的思考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证司法腐败植根的社会生活、市场环境及其表现、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司法改革近期的目标模式———司法法治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影响性个案构成法律改革和司法实践的窗口,其中既纠结着舆论与司法的复杂关系,也凝聚着民间社会推动法治的能量。回顾2013年,从公开审理的贪腐大案到搅动舆论的热点案件,都承载着公众对司法的关注和对法治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以及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这一主题再次提升到一个全民高度关注的高度,公民法治观念作为法制社会的重要标尺也同样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指出,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虽然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但是在现今要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大背景下,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依旧处于法治观念整体不强,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我国公民法治观念的提高仍需要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是中国法治建设全面推进、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全面推进这个词比较准确地概括了2012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首先,党的十八大报告奏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旋律,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法治方针。其次,立法领域,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亮点颇多,开启了民事诉讼的新纪元;司法领域,司法改革白皮书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司法改革的逐渐深入 ,基层法院中暴露出来许多问题。从法院的管理体制看 ,司法管理的行政化严重影响司法职能的发挥 ,行政化的司法管理方式混淆了司法职能与行政职能的界限。基层法院的司法改革必须注重利用本土资源 ,同时汲取国外的有益经验 ,让司法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9.
首先笔者代表中国法学会研究部,祝贺《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的发布。各位专家对《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进行了深度评述,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就中国司法改革的现实与未来发表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20.
法院设置体制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决定了一国司法体制的基本框架。世界各国都将法院设置的原则、方式在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并努力使之科学化与实践化。在我国,法院设置体制改革已经引起了学术界与实务界广泛的关注,且已经提出了不少理论和设想。借鉴不同国家法院设置模式的特点与优势,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可以考虑法院设置的两级产生体制,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保障法制统一、消除管辖权纷争,并最终促进审判独立和树立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