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时期,汉与匈奴不再是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布在凉州刺史部各郡的羌人,与朝廷不断出现矛盾冲突,汉羌民族关系成为东汉王朝民族矛盾的主要方面。汉羌之间的矛盾冲突,给东汉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的危害和损失。产生汉羌民族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东汉政府没有认真理解羌人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护羌校尉绝大多数官员在具体治理羌人的过程中采取以武力治理为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不同民族对应着不同的文化体系,各民族的分区居住或共同杂居形成了文化层面上的民族文化分区。民族文化区的划分明确了民族村寨的文化归属,同时也带来了统一文化区内村寨旅游开发如何避免同质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破解,可以以民族文化区对应的文化体系为背景,在此基础上,找准各村寨不同的旅游定位,强化村寨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在文化开发上建立共识,与其他文化区内或区外的村寨协同发展,以此来推动民族村寨旅游各自不同的特色发展,并确保民族文化区中文化借助旅游路径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湖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起步较早,工作成效显著,村寨自然生态得以保护,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特色得以彰显,和谐文明氛围不断增强.其经验为: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建设中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三者必须协同发展;政府重视、学者支持、村民热情参与是村寨建设成败的关键;特色建构型村寨虽然部分与历史文化真实不尽一致,但在村寨保护与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省内信息     
《今日民族》2012,(4):62-63
全国政协民宗委与民盟中央联合调研组完成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4月18日至23日,全国政协民宗委与民盟中央联合调研组一行深入云南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山区、村寨、茶园等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地,对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活态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近年来,云南省以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契机,有力地推动了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云南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目标不统一、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社会参与不足、民族文化彰显不够等问题。因此,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目标、完善发展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管理、引导社会参与、营造舆论氛围、突出民族文化元素等方面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促进少数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羌语不仅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媒介,其本身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羌族民众互相认同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了羌族的民族记忆,展示了羌族文化;羌语也蕴藏着羌族的智慧、技艺、宗教、风俗、医术、传说,是羌民族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的传承载体,也是维系羌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以及事实告诉我们,羌语的传承日益困难,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其使用范围正日益收缩、使用频率日益减少、使用的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因此,抢救和保护羌族语言文字是当务之急,这不仅对羌族本身的发展具有莫大的意义,也对保护中华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贵州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民族文化是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天然优势 ,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民族文化的变异 ,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无形损坏 ,而且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加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处理好民族文化的传承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是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8.
民族特色村寨作为我国民族地区重要的组成单元,因自身兼具的经济社会建设振兴与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双重特征,其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国家的关注。被誉为“长寿之乡”的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村是群山绿水环抱中的一个历史悠久、人文生态和谐的民族特色村寨。在生态休闲康养旅游发展进程中,巴马长寿村依托自身独特珍贵的生态人文资源逐步成为世人惊叹的生态旅游、康养度假胜地,为村寨空间及地理景观的变化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哈维的资本三级循环理论作为基础框架,对巴马长寿村旅游资本的流转与积累、旅游空间的生产和村寨地理景观的改变三者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探索出未来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羌族服饰与羌绣是具有代表性的羌族文化符号,也是羌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分析了阿坝州羌族聚居地区的羌族服饰与羌绣保护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在保护羌族服饰与羌绣过程中,应加强政府部门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民(家)族传承为主、院校传承、社会传承为辅,原真性保护与生产性保护并举,才能共同推进羌族服饰和羌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昊  郭静伟 《思想战线》2011,(Z1):31-32
民族文化生态村是一种力求全面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并努力实现文化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乡村建设的新型模式。这种建设模式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自觉,从而达到保护、传承与发展好民族文化的目的。云南省弥勒县的一个小山村可邑就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1.
罗晓飞 《前沿》2012,(11):163-165
羌族是我国西南最古老的民族。羌族民居是羌族最古老的建筑艺术形式,是羌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包含的宗教信仰与自然崇拜思想是羌民族精神内涵在建筑文化中的体现。羌族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建造形式与空间布局反映了古羌人"人神共居"的宗教意识与住宅文化观念,是羌民族历史发展的无言史书。羌族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可谓是民族建筑艺术中的"奇葩",其形式美感和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是羌族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与表现意味。  相似文献   

12.
李蕊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217-2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延续民族生命的血脉。朝鲜族语言是朝鲜族文化的重要依托,保护朝鲜族语言事关朝鲜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今天,作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朝鲜族语曾陷入危机,为了朝鲜族文化的传承,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保护民族语言和促进民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在此回顾朝鲜族语言的历史发展历程,分析新经济形势对朝鲜族语言的冲击,从而提出如何保护和促进朝鲜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是从朝鲜族语言的可持续发展中得出民族语言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中华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4,(1):80-8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更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地处汉、藏、白、纳西文化交汇带上的玉龙纳西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尤其是在中国西南地区,通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大量的民族聚居区。民族地区在拥有庞大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也面临商业开发、旅游发展过度导致的外文化入侵和本民族文化断层等问题。对黔东南西江村和摆贝村的村寨文化现状进行对比,并分析造成两个村寨发展差异性的原因,以探求村寨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今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不言而喻,而目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乡土村寨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该文以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为例,聚焦传统乡土村寨文化保护中文化记忆和传承中存在的原住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性不强的问题,将参与式影像实验引入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的保护与传承之中,以激励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当地原住民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用手中的摄像机自发拍摄、记录和讨论贵州梭嗄生态博物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不断丰富和扩充我国传统乡土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途径和媒体组织方式,进一步整合我国传统乡土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6.
安顺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将直接关系到黔中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为民族文化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实施资源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相结合,做到开发与保护两者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积极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争取积极有为的民族文化政策推介,从而将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变成民族文化的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博物馆一直承担着传承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民办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索民办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应对策略,有利于促进民办博物馆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民俗文化与审美艺术。  相似文献   

18.
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奇葩瑰宝.文章阐述了侗族村寨传统建筑的形式、风格与文化蕴含,说明了侗族村寨建筑风格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指出了侗族村寨建筑风格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点邛崃市南宝乡木梯村和油榨乡直台村于2010年11月6日举办的首届羌历年庆祝活动可被视为观察羌族移民文化变迁的窗口。从"文化展演"的视角观察,羌历年庆祝活动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坚持和变化在彰显羌族移民民族身份的同时,也反映了羌族移民在迁入地的文化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水是甜的,山是绿的。如何做好文旅产业带动民族团结、群众增收?龙安村汉一村民小组这个离中缅边境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的小村寨,交出了完满答卷。陇川县陇把镇龙安村是一个汉族、景颇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滇缅边境村寨,边境线长10.8公里,以南洼河为界,与缅甸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互联互通,是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边民沟通交流、促进边境和谐稳定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汉一村民小组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