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种不规则损伤面积和容积测定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可一次测定损伤面积和容积的新方法.将创口四周皮肤涂以凡士林后,以透明薄膜复盖创面,用注射器将生理盐水通过薄膜注射到创口内,充满创口所需之液体量即为创口容积,在薄膜上标出创口轮廓,剪下后称重即可换算成创口面积.结果表明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法医学提供了一种不规则损伤面积和容积测定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2.
外伤致皮肤、软组织损伤在临床法医检案中极为常见,暴力损伤后创口或瘢痕长度与面积是评定损伤程度的重要依据.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中均有条款对皮肤创口的长度或疤痕做了相关的规定.但在实际检案工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如是否根据皮肤瘢痕长度推算原创口长度;不同条款中规定的创口长度如何累计;手术扩创是否累计入原有创口.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就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便和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全身麻醉及无菌条件下,通过在大白鼠背部皮肤造成的切创创口,于伤后不同时间杀死.每组中1只于处死前8小时注射秋水仙碱以观察核分裂.取损伤处皮肤,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Gorden和Sweet染色(网状纤维)、Weigert染色(弹力纤维)、PTAH染色(纤维蛋白)和Van Gieson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创口逐日缩小,但其中24小时创口较12小时创口有所扩大,伤后第6~7日创口呈突击式缩小.通过组织学变化观察,作者对创口收缩现象在判断损伤时间的意义及形成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活体损伤的长度、面积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体损伤的长度、面积测量屈建业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13003)《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11条、第16条,《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5条、第6条、第14条、第15条,对损伤所致的创口及其愈后疤痕、损伤所致的面部色素沉着或组织缺损的长度、面积等...  相似文献   

5.
兔不同时间切创中肌细胞核DNA的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损伤时间推断手段更加精确化,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方法,我们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兔皮肤切创创口内肌细胞核DNA 含量,结果发现:正常肌细胞核DNA 含量为18. 420Au,而损伤后创外周区内肌细胞核的DNA 含量立即迅速下降。伤后1h 为17. 274Au;伤后3h 为8. 672Au,达最低水平,随着损伤及经过时间的延长,DNA 含量又逐渐回升,伤后6、8、12,24h 的含量分别为12. 563、13. 608、14. 743,16. 448Au。上述结果说明,损伤区域内肌细胞核内DNA 的含量与损伤时间有明显关系,DNA定量分析可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一个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6.
在鼻部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中,由于鼻的形态不规则,法医学界对鼻部缺损范围的测量和计算尚无一种统一的、精确的方法。本文利用Photoshop软件与传统的薄膜覆盖法分别对鼻面积进行测量,分析两种测量方法所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因此通过软件法可以简便准确的计算鼻部面积。在伤者受伤前与伤后眼裂等器官长度不变的条件下,将伤者眼裂长度作为伤前照片的"比例尺",根据伤前照片推算其伤前鼻部面积,从而计算出鼻缺损比例,为鼻损伤程度的判定提供了更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边形分解方法计算人体体表局部损伤面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体体表损伤鉴定时,常常需要测量损伤区域面积、创口长度以及关节活动角度等指标。因此,如何准确、方便地测量上述指标一直是法医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采用多边形分解方法,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体表损伤区域图像,使用自主开发的“法医鉴定图像分析测量”软件,测量体表损伤区  相似文献   

8.
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中,对于头部、面部及躯干等处的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程度评定都有具体的量的规定,但对于以下几种特殊的损伤在具体损伤程度评定时却缺乏具体的规定。一、特殊损伤案例1人体交界部位损伤例1 某男,23岁,1996年9月被他人用砖头砸伤头面部,查体见:左额顶部发际处见一条长55cm创口,其中创口在头部长25cm,创口在面部长30cm。例2 某男,26岁,1993年3月被人因故用木棍砸伤头面部,查体见:右额顶部发际处见一长80cm创口,其中头顶部创口50cm,额面部创口30cm,其他部位未见损伤。2锐器钝器混合损伤例3 某男,32岁,…  相似文献   

9.
1 案例资料 1.1 案例1 某男,28岁.2008年7月23日,被螺丝刀刺伤左乳突,倒地后即刻死亡.尸检见:左乳突处有一螺丝刀垂直留于颈椎内,拔出螺丝刀留有一0.7cm×0.2cm长方形创口,大量血性液体涌出.余体表未见损伤.解剖见:创口下胸锁乳突肌断裂伴血肿形成,创道经胸锁乳突肌上端通过第1颈椎左侧后弓上缘进入椎管髓腔,创道长7cm.第1颈椎椎弓硬脊膜破裂,椎管积血.  相似文献   

10.
依据创口损伤特征推断致伤凶器是法医工作者在刑事案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在长期的法医实践中发现许多不典型的变异、特异创口,其损伤特征不符合法医病理学中有关此问题的一般规律,给推断凶器增加了难度,甚至出现了失误。为了总结经验,减少错误,现将体会与同道们共同探讨,以利提高。一、无刃刺器形成的变异创直径较粗的无刃刺器制入组织时,由于无切割作用,当刺器拔出后,组织收缩,创口顺着皮肤张力方向呈梭形裂隙状,难以反应刺器特征。此刺器形成的创口易被误认为有刃刺器(包括单双刃刺器)形成,其与有刃刺器所形成的创口鉴…  相似文献   

11.
造作伤1例     
<正> 1 案例资料黄某,男,34岁。2003年4月25日因喝酒与人发生争吵,被人用酒瓶砸伤前额,当即血流不止,急送医院进行清创缝合治疗。3d后进行伤情鉴定。检验所见:伤者前额部见一呈弧行创口,长8.2cm,余未见损伤。仔细分析发现该创口前半部分创缘不整齐,并有表皮剥脱痕,创口缝合规范整齐,共4针,该段创口长3cm。后半部分创口创缘整齐,浅表,并随额部生理弯曲而弯曲,创口缝合凌乱,共6针,该段创口长5.2cm(照片1)。对比前后两段创口,其缝合手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两院两部颁布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对面部损伤的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已有相应条款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在法医临床检案中基本上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条可依。根据《标准》可以看出,面部损伤程度的鉴定原则主要依据损伤对面部容貌的毁损程度和对面部器官功能的丧失程度。单纯颜面部创伤的损伤程度鉴定主要依据其对容貌的毁损程度,包括创口的长度和创伤愈合后遗留的疤痕及色素改变的大小(长度和面积)。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法医临床学中,创口的长度对判断损伤程度,是评定伤情的依据之一。医疗单位在处理创口过程中,有时会根据治疗需要进行扩创,以致使原有损伤的长度增加。实践中,也有极少数伤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自行将创口延长。因此如何区别原创与扩创,对准确进行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头面部不规则部位损伤面积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面部不规则部位损伤面积测量宋宪锋方法取一细丝网,其每一网格面积为4mm2为宜,将丝网消毒后贴于损伤处,固定后拍照。在照片上计数损伤部位所占据的网格,凡不满一格者均以半格计,则得出损伤部位的面积。例:耳廓缺损面积测量。将丝网贴于耳廓上拍照,在照片上计...  相似文献   

15.
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长度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德武  吴风  董秀 《法医学杂志》2002,18(4):223-223
皮肤、软组织损伤在法医学活体损伤程度鉴定或评定中较常见。在我国轻伤鉴定标准中,对面部创口、瘢痕的长度做了明确规定,头部、躯干、四肢等部位,只规定创口长度,未规定瘢痕的长度,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对1995~2000年的400例伤者不同部位创口及愈合后的瘢痕进行测量,以此来探讨体表创口收缩情况与愈合后瘢痕长度的关系。1一般资料1.1性别、年龄状况400例伤者中,男342例(85.5%),女58例(14.5%),年龄最大55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35.5岁。1.2创口部位400例伤者中有的为一处创口,有的则为多处创口,其中头皮…  相似文献   

16.
体表损伤程度的鉴定是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刑事案件、民事纠纷等提供科学依据。体表创口的长度、挫擦伤及瘢痕的面积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等级划分的客观证据,而其精确测量是法医临床实际鉴定工作的难点。三维测量技术的出现为体表损伤程度的准确检验提供可能。本文着重对三维测量技术在体表损伤程度鉴定实践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司法鉴定的准确性、科学性、公正性。  相似文献   

17.
张某,男,14岁.某年10月13日下午4时许,围观他人打架(距打架者15m左右)时,被人用小口径步枪子弹迎面击中头顶部,当即昏迷不醒,急诊入某医院治疗.入院检查:张某呈嗜睡状态,各种反射减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头顶正中有两处创口,呈矢状排列,前创为一0.4cm×0.3cm的椭圆形创,距前创5.5cm处有一1cm×0.5cm的不规则创口,两创相贯通,创口有活动性出血.右侧肢体刺激后无运动,肌张力稍增高.双侧巴氏征及奥氏征均阳性.X线检查:颅骨孔状骨折,有两块弹片位于脑组织内,余有散在性高密度影.CT检查:一弹片位于左侧脑室后角,另一弹片位于颅内后上方.经保守治疗,短期内恢复健康.经鉴定,前创为射入口,后创为射出口,颅内为盲管创.弹头遇到较硬的颅骨后碎裂成三块,一块改变方向损伤头皮后改飞离人体,另两块则进入颅内.损伤程度为重伤.随访两年,被鉴定人发育正常,记忆力、智力及肢体活动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8.
体表损伤程度的鉴定是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刑事案件、民事纠纷等提供科学依据。体表创口的长度、挫擦伤及瘢痕的面积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等级划分的客观证据,而其精确测量是法医临床实际鉴定工作的难点。三维测量技术的出现为体表损伤程度的准确检验提供可能。本文着重对三维测量技术在体表损伤程度鉴定实践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司法鉴定的准确性、科学性、公正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的关系。比较创口愈合成为瘢痕的收缩率。由于现有伤残鉴定标准中未就体表创口或瘢痕的长度测量的换算作出任何规定,所以某些体表损伤的伤残评定可能有欠公允。有必要就此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Xu GT  Yu XJ 《法医学杂志》2006,22(6):439-440
在法医实践中发现,现有的伤残鉴定标准中未就体表创口或瘢痕面积与长度测量的换算作出任何规定,对某些体表损伤的伤残评定可能有欠公允。有必要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