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6年5月26日,湖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8月1日起施行。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泛指志愿者不为物质报酬,自愿地以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公益性行为,是一个国家、地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推动上海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19年11月15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修正案,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改的《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明确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拟订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政策措施,开展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服务组织登记和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和新修改的《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两部法律法规,为上海市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对保障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条例规定:"每年3月5日为浙江省志愿者日。"目前我省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形式多样,各组织之间联系比较松散,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5号《志愿服务条例》已经2017年6月7日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7年8月2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相似文献   

5.
视野     
《政协天地》2008,(10):50-50
江西首次立法保障志愿者权益今年3月1日,《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颁布实施,这是江西第一部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实施为江西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媒体搜索     
正立法志愿服务条例公开征求意见据《中国青年报》5月7日报道,国务院法制办6日就《志愿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意见稿,国家鼓励有关组织、单位为促进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便利条件,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纳入高校实践学分管理。意见稿明确,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培养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5号《志愿服务条例》已经2017年6月7日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7年8月2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2月1日,《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一周年暨国际志愿者日宣传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举行,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詹成付出席活动。詹成付副部长观看了《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一周年成果宣传片和展板,考察了志愿者注册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详细询问了北京市志愿者数量和志愿服务队伍情况,与现场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亲切互动,对北京市志愿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詹成付指出,志  相似文献   

9.
<正>为大力扶持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志愿服务条例》(下文简称《条例》),这是首部规范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将于今年3月1日实施。为明确民政部门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条例》出台后,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迅速行动: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条例》精神。省民政厅举办志愿服务业务培训班,对全省18个省辖市、157个县(市、区)登记管理机关26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二  相似文献   

10.
(2009年5月27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我国首部志愿服务行政法规,自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保证,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法制化运行的阶段。一、深刻认识制定实施《条例》的重大意义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新形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近日公布《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和活动开展等进行了系统规定。专家认为,《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效能。明确志愿服务组织法律地位志愿服务组织是志愿服务的重要主体。《条例》明确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21,(2):30-31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据悉,2007年9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以来,首都志愿服务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大志愿者在2008年奥运会、国庆70周年庆典等大型社会活动、社区治理、抗击重大疫情和各类社会服务、社会建设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服务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4.
正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二十四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9年7月17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公布,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为什么要制定《条例》?答: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2017年8月22日发布的《志愿服务条例》,对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大推动作用。从社会转型角度研究志愿服务的功能作用,梳理我国志愿服务发展与转型特点,有利于提出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的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  相似文献   

18.
正志愿服务,是传递崇高精神追求的向善之举,也是判定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2018年11月29日,《河南省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人大立法,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  相似文献   

19.
远山的呼唤     
正值今年8月1日《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之际,我们有幸约到第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春晓。电话采访时,春晓告诉我们,大学毕业那年她走进秭归义务支教,如今已是一岁孩子的母亲,目前仍在这块热土上教着学校7个班的英语课程……面对这样一位执著山区教育事业的坚强女性,听着她的故事,我们肃然起敬。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让更多的有志青年了解并加入志愿服务这支队伍。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高频词汇.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却不尽一致?有人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善举就是志愿服务。有人认为志愿服务不能收取任何酬劳:还有人认为只捐钱却没有从事实际服务工作的不能算作志愿服务。在2007年12月5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中.对“志愿服务”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它是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