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议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振 《前进》2008,(9):52-53
随着国际粮价全面上涨,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20年以来的高点,粮食问题再次成为我国一个时期内最热切的话题。我国粮食是否已经过关?随着中国逐步向世界敞开大门,作为关乎中国国计民生的粮食是否安全?这是一个值得全中国人思考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胡非凡  施国庆 《求索》2007,(1):30-33
从对世界粮食贸易状况以及世界主要粮食贸易国四大粮食品种的国际竞争力测度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粮产品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是美国和阿根廷,中国粮食产品在国际市场总体已不具备比较优势,今后应该在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品质和加工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者组织化程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粮食与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第5号国情报告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编者按:中国的农业问题,中国的粮食问题,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中国和全世界非常关心的问题。1989年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第1号国情报告“生存与发展”指出,粮食需...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粮价全面上涨,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20年以来的高点,粮食问题阵次成为我国一个时期内最热切的话题。随着中国逐步向世界敞开大门,作为关乎中国国计民生的粮食是否安全?这是一个值得国人思考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受俄乌冲突、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负担加重,全球粮食体系转型挑战增加。中国是全球粮食体系中的受益者,也是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世界粮食安全与中国粮食安全紧密相连,使得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引发国内粮食市场的变动。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负外部性随全球粮食体系韧性的弱化而日益严峻,影响了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稳定。在全球粮食危机加重、南北发展鸿沟持续扩大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忽视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客观需求,打造基于意识形态的排他性小圈子,强化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此,中国既要增强自身粮食安全韧性,也要促进全球粮食安全体系去地缘化,以实际作为打破美西方国家的污名化。同时,中国还要以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推动“粮食-气候-能源”安全的系统治理,防止关联危机的发生对粮食体系的破坏,助力全球发展倡议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际观察员莱斯特·布朗和哈尔·凯恩在其论著《人满为患》中提出了一个近于残酷的结论:人类21世纪的主要威胁是缺粮。──题记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我国粮食开发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和人民生活安定,制约着国家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确定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必须达到1万亿斤。从目前的情况看,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如下九大现实问题,困扰着我国粮食的生产和开发,为我国的粮食开发事业敲响了警钟:一、耕地数…  相似文献   

7.
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小题。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世纪,美国人布朗曾提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甚至让全世界都开始关注起中国的粮食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被称为“中国第二货币”的粮票退出流通,粮食定额定量供应的计划配给制变成为历史。据此,回答1—3题:1.我国取消粮食定额定量供应的计划配给制度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B.1992年我国决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8.
韩颖 《中国减灾》2011,(12):36-37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自然灾害的跨国界影响目益明显,国际救灾援助成为巨灾后跨国救灾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以来,中国对待国际救灾援助越来越积极主动,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活动越来越频繁、规范,参与国际救灾援助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这些新变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和对外开放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数字     
《时事报告》2014,(4):7-7
为什么中国的饭碗要握在自己的手中近年来,我国粮食的进口量有所增加,去年为1300万吨。有专家估算,全世界70亿人口,正常年景下每年能生产的谷物为25亿吨左右,全球每年粮食贸易量大约为3亿吨,相当于我国粮食需求量的一半。而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一的大米,其全球贸易量在700亿斤左右,仅相当于我国大米消费量的1/4。即便我们能把国际市场上的谷物都买过来,也不够我们吃半年的。所以,我们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出版了一本“惊世骇俗”的畅销书——《谁来养活中国——来自一个小行星的醒世报告》,大意是讲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耕地被大量占用,环境被严重破坏,粮食成为悬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粮食匮乏不仅造成心理上的极度恐慌,而且成为事实上的威胁,国际粮价因为中国对粮食的大量进口而一路飙升,世界处于不安和恐惧之中……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的最后一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中、美、俄、英、法五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在中国倡议下首度聚首。闪光灯下,江泽民主席和其他四国领导人一道,对世界自信地微笑着。  20世纪是风雷激荡的世纪。百年间,世界格局叠经变化,有殖民主义的寿终正寝,有民族民主革命的汹涌澎湃,也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各自进行的自我调整。在20世纪国际风云变幻的舞台上,中国振衰起颓、由弱变强,成为求和平、倡发展的重要力量。  整个20世纪后50年,创立了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卓绝的努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  为保卫独立与和平,中国…  相似文献   

13.
国际粮价飙涨形势下我国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国际粮价狂涨已持续多年。虽然我国和发展中大国家也是受害者,但是,国外出现一种所谓“发展大国责任论”,把当前全球粮价上涨归咎于中国等几个发展中大国的发展。这种无助于解决当前国际粮价上涨问题的论调,是完全违背实际的。2007年,我国除进口大豆外,谷物是净出口国,净出口谷物760多万吨,其中大米100多万吨。同时,粮食储备增加,粮食安全系数保持在30%以上,远超过FAO提出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  相似文献   

14.
龙方 《求索》2007,(10):16-19
进入新世纪,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关系到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要保障新世纪中国的粮食安全,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目标的确定要以中国粮食供求状况和发展趋势为依据。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目标体系,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供给,适度利用国际市场,力求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具体目标有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现实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总量目标和结构目标;量的目标和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环境将面临几个现实问题:到2030~2050年全国人口将达16亿;粮食的年占用量将增加到1.5亿吨;能源方面,年人均需煤2~3吨;到201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成为全球第一,约占全球的20%。中国的环境资源即将受到威胁,国内环境将面临恶化的危险。 自然母亲的怀抱能否容得下新 世纪的人类?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无疑是地球上最不寻常的一 种生命形式。随着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农业,人类成为地球诞生37亿年以来第一种不必倚仗大地母亲的自然施舍,而得以生存的地球之子。将粮食生产的主…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8,(3):73-74
与国际粮食“吃紧”形成对比,粮食自给率10年保持在95%的中国显得从容许多。国内粮价上涨表现出温和性、结构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从我国粮食供求总量看,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作用下,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超过1万亿斤,连续4年获得丰收。粮食消费平稳增长,当年产需基本平衡。国家粮食库存充裕。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1倍。  相似文献   

17.
李国祥 《时事报告》2012,(12):54-55
农业部传来好消息:2012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获9.71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83%。这意味着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九连增”,这不但可以抗击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暴涨对我国的冲击,而且将进一步改善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特别是今年美国遭遇5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粮食大幅减产,我国粮食明显增产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沛 《理论月刊》2006,2(5):21-23
“三个世界”的理论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使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对外关系获得空前发展。中欧关系的改善和迅速发展就是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国文化的成就处于世界顶峰。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急剧下滑,到了19世纪中叶后变成为一个贫穷落后、割地、赔款、  相似文献   

20.
黄亚雄  陈旺民 《求索》2010,(6):86-87,195
在国内资源成本(DRC)的理论指导下,对我国的粮食进行了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影响我国粮食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是政策和体制、政府公共服务、生产结构、生产者自身和粮食加工。我国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包括加快经济增长、完善粮食保护政策、调整粮食生产的地区结构、发挥区域生产比较优势,来增强粮食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