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士君 《党政论坛》2009,(13):64-64
“2009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揭幕在即,张家界市市长赵小明身先士卒担任音乐节形象大使,在形象宣传片中以卡通形象示人。此段宣传片视频在网络上传开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网友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2.
<正>当今世界,领导者的公共形象已成为领导力的一个关联因素。在社会的公共期待上,人们对于领导者有着诸如"崇高"期待、"才资"期待、"平民"期待等诸多预期。这些公共期待和对于领导者公共形象的理解和定义,已约定俗成为当今世界"成功型"领导者形象中共同的"普适性"元素。一、"现代人"形象。毫无疑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1)
城市形象定位是研究现代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品牌营销的核心。本文在对哈尔滨城市整体形象历史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形象树"塑造的哈尔滨城市形象战略,同时结合原始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得出"文化城市、生态城市、冰雪城市"这一核心范畴来定位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在此基础上,就哈尔滨城市形象定位为"活力冰城"。最后,揭示了其城市形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城市形象塑造组织与管理的指导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形象树"理念而塑造的哈尔滨城市形象对其城市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0)
随着清史专家的考证,陈圆圆最后归隐地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当地流传许多关于"陈圆圆"的口传叙事,对这些口传叙事的挖掘,让陈圆圆形象浮出历史尘埃,其形象与书面文学书写的形象差异性很大,具有很强的女性意识与主体意识。本文在女性人类学视野下,对书面文学与口头叙事中陈圆圆的形象进行梳理,展示陈圆圆形象经历了由"物化"到"人化"最后走向"神化"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5)
政府形象被誉为政府的"软实力",良好的政府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资源,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级政府的普遍共识。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处于良好的上升阶段,形象意识不断加强,形象活动不断加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整体形象。我们应该从提升公务人员素质,塑造政府内部形象;树立传媒形象意识,加强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树立良好形象等几个方面切实采取措施积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时期,公法建设迫切需要法治形象的良性导向作用。我国对法治形象的塑造经历了"非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中国"的演进,并且在多种语境中展现出多样化的"面孔"。我国各种行政法理论也曾描绘出一定的国家法治形象,但与法治实践中所倡导的法治形象并不完全一致。未来行政法的理论创新应当回应建设"法治中国"的需要,加强"善治政府"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7.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类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党执政的一个基本环境,在这一全新环境下,政党形象生成与传播的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民众对政党形象建构的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党形象塑造必须要做出"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8.
党的形象建设,是从社会和公众对党的印象的视角,在党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关系中对党的形象进行塑造、维护和开拓,以争取公众信任的过程。为此,应严格区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和资产阶级政党形象建设、政府形象与党的形象、党员个体形象与党组织形象、形象工程与党的形象建设。重视和加强党的形象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党的形象的道德力;坚持法治,保障公平,保持党的形象的政治力;带领人民和谐发展,保持党的形象的先进文化力。  相似文献   

9.
信息全球化时代,社会形象决定着社会认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形象的内涵与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辩证关系。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其社会形象的塑造,可从不同维度为其提供"应然"形象标准、"必然"形象标准、"类"形象标准,在多维度标准的引导下塑造一个美好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0.
黄巍 《学理论》2013,(23):240-241
"穆桂英"是戏曲和小说中的人物,是中国民众熟悉的一位勇冠三军的女英雄。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意识中,能成为"穆桂英"式的女性人物可以说是寥寥可数。而"穆桂英"形象在中国民间大量产生,并成为一个时代尊崇的女性形象则是在"大跃进"运动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客观环境要求女性必须像男性一样参加社会劳动,在媒体报刊和实际生活中,"穆桂英"女性形象逐渐增多,并成为歌颂女性勤劳勇敢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内在本质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其价值判断的统一,是由党的建设质量、党的执政绩效、民众的感知评价、中国的国家形象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追梦、情系百姓、自我革命、自信开放、维护光辉历史的具体形象目标。新时代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需要正视执政党建设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聚焦党建"强主体",注重绩效"促发展",联系群众"为人民",创新载体"发声音"。  相似文献   

12.
媒介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悄然兴起,开创了全新的报道方式和传播观念,公众对媒介的接近程度和信赖程度日益提高和加强。以新浪微博中的女性形象为案例,从社会性别、社会角色的视角入手,分析作为客体的女性在微博传播中的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探讨了产生这种形象的多种因素,尽可能为提高女性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促进信息公平流动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传播学的角度,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对交通警察形象塑造过程进行分析,探析形成交通警察形象危机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明确界定主体职责、规范执法、加强沟通、完善应急机制等提升交通警察形象的途径,为交通警察形象的重塑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董金权  姚成 《青年研究》2012,(2):11-21,94
通过对系统抽样获得的近12年来关于"大学生"的3651条新闻报道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新闻媒体对大学生形象建构过程中,显露出较为明显的传媒歧视,即形象建构上的妖魔化,符号重组上的娱乐化以及话语规制上的边缘化。媒体在对大学生形象建过程中应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还原大学生本真面目,并彰显传媒文明,坚守文本的真实性、真实的完整性以及价值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围绕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象、怎样塑造国家形象的问题,中共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立足国际国内大局,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谋篇布局,以全面把握国家形象塑造之"势"为基础,以始终遵循国家形象塑造之"道"为根本,以综合驾驭国家形象塑造之"术"为支撑,积累了丰富的基本经验,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特质。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发掘总结历史经验,对当前中国国家形象战略谋划及实施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智楠 《学理论》2012,(14):59-60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对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高校扩招13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迅猛增加。随之而来不仅是中国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社会形象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主流媒体,了解到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在一定程度受到损害让人担忧,如何有效地提升和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就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苏洁  周春华 《党政论坛》2011,(10):38-39
穿着形象"第一印象"是领导者"媒体形象"定位的前提,而服饰则是决定其"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在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中我们发现,古今中外的著名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自身"穿着形象"的策划,甚至有很多  相似文献   

18.
张国文 《学理论》2014,(7):161-162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作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与"坏"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并直接关系到国际舆论的导向和世界范围内的人心向背。路透社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研究路透社2013APEC峰会英文报道中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希望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认识"世界眼中的自己",为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实现"向世界更好地说明中国"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张明纲  韩旭 《理论导刊》2021,(3):67-72,86
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政党形象建构是一个围绕政党意识形态发展而丰富自身内涵的过程。在当前意识形态治理新理念下,政党形象滞后于主流意识形态新要求、多元意识形态纷争对政党形象的内涵侵蚀、网络意识形态场域中政党形象的传播困境,凸显了政党形象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因此,党的形象建构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地位的同时,注重在意识形态语境创新和治理方式创新中推动政党形象内涵的细化发展,提升政党形象的知晓度与感受度,积极利用新型媒介打造政党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29)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军人形象问题正在经受着新媒体的全方位考量。一方面,军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见义勇为的形象被迅速宣传和传播,并赋予百姓更多的感染和感动。另一方面,个别军人的不文明行为也被迅速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加上别有用心之徒的捏造、歪曲、诋毁,军人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何面对新媒体时代军人形象维护的新特点、新要求,维护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是我们这代军人所必须思考的。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把握大众舆论方向;提高维护形象意识;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