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东 《党政论坛》2012,(15):8-10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基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且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3.
贺克臣 《学理论》2011,(24):72-74
近年来,幸福成为大众舆论、各种媒体乃至官方高层最热络、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例如网络上百度搜索结果高达180万个词条。幸福感更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最振奋人心、也最令人憧憬的词汇,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最温暖的词汇。结合温家宝总理不久前与网民交流时有关幸福的表述——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也是我们党确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的90年.我们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党刻在党的历史道路上的路标,指示着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中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中逐渐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开辟这一观点的新境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既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维护好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永恒主题,又是党带领、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改革和建设事业新成就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  相似文献   

7.
刘士文  向鑫 《党政论坛》2013,(23):14-16
群众路线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前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确性不是先验地设定,而是在实践的检验中被证明,在同各种错误群众观的斗争中发展并显示其真理性。但是,当前我们几乎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当作唯一的群众观向宣传教育的受众灌输,使不少受众在面对不同群众观时疑惑无措。  相似文献   

8.
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正确理解人民、中国最广大的人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如何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四个层次的内容 ,对于我们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指导思想,他们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中坚持发扬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文章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产生背景、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发展,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并提出实施"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蔡奇 《求知》2012,(4):38-39
我们党是依靠群众起家的,坚持群众观点、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防止脱离群众最大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的利器。领导干部要从党长期执政的高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树立群众观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2.
李振霞 《理论探讨》2001,3(3):68-71
正确认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它与“全民党”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它既没有模糊党的阶级属性 ,也没有违背社会主义原则 ;它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 ,又结合时代特点涵盖了党的宗旨、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0)
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传入中国,并为中国革命斗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胜利的时候。在中国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就曾提出过群众路线,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对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我党指导思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如今的中国依然实行着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这是对前人经验的高度总结,也是我党未来发展趋势的参照标准,通过习总书记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一些重要讲话,更进一步地丰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相似文献   

14.
程少华 《学理论》2011,(15):57-60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关于群众观点的发展历史入手,摘编相关的著名经典论述,认为胡锦涛新闻思想以人为本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群众观点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然后阐述以人为本新闻理念的酝酿、确立和发展过程,解读胡锦涛新闻思想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并就在新闻宣传实践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新闻理念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鲜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群众的重要论述,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生问题的方针政策,这些对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党和国家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群众观承继、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而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新时代人民群众观。这一思想对于在新时代下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而提高执政党的公信力、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观。将党的群众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使群众路线与推进党的建设有机统一,这些都是习近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观的新发展,推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柴中达 《求知》2014,(2):36-3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全市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定不移地做忠诚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4,(9):12-14
<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系列要求的提出,更加突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了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高度自觉和对群众路线的牢固把握。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牢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善用群众路线这一法宝,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治理之中,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因为它包含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同时也出现了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乃至贫富分化的现象 ,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日渐凸显 ,共同富裕的原则面临严峻考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不断实践、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对我国社会政治实践实行价值引导,是社会主义行政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行政伦理价值观从价值基础、价值核心、价值标准、价值目标等四个方面都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