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化的过程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现代品格,而如果没有具有现代品格的市民,如何去体现具有现代精神的城市文化?因此,市民的现代意识的提升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头戏。关于中国的"首都意识"的研究已有一些文章,但这样的研究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城市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继政府上网工程以后又一个气势磅礴的远景规划,各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热情空前高涨,但另一方面,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用政策的形式解决。当前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城市市民缺乏必要的信息意识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发展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创造者和体现者,城市市民的信息意识直接决定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全体市民认识上的提高和对新生事物的接纳,没有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对信息公共部分进行保护,对信息私人部分进行投资,不可能有城市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但我国目前城市市民的…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8,(7):18-18
新时期党员意识的内涵非常丰富,作为党员,要有先进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纲领意识、形象意识、执政意识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还要有公仆意识、干群意识、领导意识等。但所有意识的核心是先进意识,共产党员只有具有先进意识,才能有先进的行为。反之,如果没有先进的意识。就容易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也就失去了做一名党员的资格。  相似文献   

4.
龙志芳  尹学朋 《理论研究》2010,(5):26-27,34
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笔者发现,无论是心理学著作还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其中关于"自我意识"的内容多如牛毛,关于"他人意识"的稍嫌不足。可是,现实生活中缺乏的却正是"他人意识"。社会上很多人"自我意识"超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考虑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损人利己唯我独尊,以至于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结果害人又害己。文章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什么是"他人意识"、加强"他人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陆俊 《前线》2014,(12):51-53
<正>网络提供给人类一个新的"共生"空间,形成一种新的"交往社区"和"共同体"。由于受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交往方式时往往会产生"震荡"、困惑之感,同时网络公共空间也出现了各种网络行为失范的现象。网络失范现象的产生有着众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网民们没有形成正确的"网络公共意识"有关。因此,公民网络公共意识的养成和培育对构建和谐的网络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执政意识与执政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意识问题,是执政理论建设必须研究的一个基本范畴和一项重要内容.在执政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意识,是科学执政、执好政的前提条件.文章从"执政意识"与"执政党意识"的差异性、"执政党意识"的内容、树立"执政党意识"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那些靠“数字泡沫”来“创造”政绩的行为目前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而那些依靠过高成本堆积“负政绩”的行为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干部政绩考核中缺乏成本意识和成本指标,对干部政绩的评价一般不计行政活动的成本,主要看重的是行政活动的结果。至于这些结果的形成有多大投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是多少则注意不够,或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没有警车开道,乘坐大巴,与市民同行,我比以往更开心。当人大代表是荣誉,不是要待遇。"1月24日早,省人大代表林枝春面对着滚滚车流,心情却很舒畅。与林枝春一样,很多代表和委员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们说,虽然等信号费时间但并不烦躁。"在等待中,我们和市民一样感受真实的生活,一同面对生活中的困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环保意识与村庄环境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地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了农村的科学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民的环保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对村庄环境的整治意义重大,同时,应辅之以配套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凯尔曼(Kelman)提出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与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具有原理和方法上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运用三阶段理论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针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改变过程的三个阶段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在服从阶段进行合理说服;在认同阶段创设培养环境;在内化阶段及时巩固大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阶段共同作用以实现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意识是政党意识在执政条件下的转化与提升,是执政党对自身的性质与地位、权力与职责、执政目标与实现方式、执政目的与价值追求、执政条件与执政环境等的全面认识与看法;其内容涉及执政党"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在什么条件下干"等五个方面。在民主政治时代,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职责意识、部分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等应该是中西执政党意识的共性所在。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中西国情与党情、执政逻辑的差异等决定了中西执政党意识也有所差异,中国共产党还应该牢固树立先进意识、公仆意识、发展意识、居安思危意识、自我革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志高 《求实》2005,1(1):47-50
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客观条件下 ,在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吏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民主政治 ,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 ,开展公民教育 ,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4.
崔满明 《理论学刊》2006,(10):51-53
金融存在决定金融意识,金融意识反作用于金融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金融意识的强弱对农村金融生态的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信用为基础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意识。因此,需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意识的普遍培育,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十三五"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是破解当前生态环境治理难题的重要途径。但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环境国情教育、环保相关法律的普及、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公民自我约束和引导、政府环境治理等方面着手,着力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
依据思想与行为关系理论,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在学理上有着密切联系。公民意识各要素整体作用于政治参与,或驱动、或规范、或调整政治参与行为过程,表现出平衡与失衡两种结构特征:正向的政治参与积极作用于公民意识,负向的政治参与消极作用于公民意识。要通过培育公民成熟的公民意识,支持公民自主理性有序地政治参与,形成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促进双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创新型城市成为21世纪城市增强竞争力的战略首选。公民意识作为公民综合素质和文明水平的集中反映,在创新型城市构建中具有定向、奠基、形塑和保障四大功能。调查显示,中国市民的公民意识水平与构建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新形势下,立足于国情市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模式,是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城市环境管理引入"智管"模式,形成"大城管"格局,其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城市环境是软实力,是一座城市的"门面",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和品位。如何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考验职能部门的智慧和创新精神。笔者作为一名铜仁派驻苏州工业园区的挂职干部,总会被苏州工业园区有序美丽的市容环境所折服。绿草如茵的草坪,干净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按理说,"照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意识和习惯。平时,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镜子前,照一下自己,修饰一下自己,这是一种以"己"为"镜"的行为意识和习惯做法。此时镜中的自己,都是完美无缺的,即使有不完美的地方,也会通过打扮和粉饰而变得完美,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喜欢以"己"为"镜"照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5,(11)
"市民社会"概念始于西方,其含义不断演变,在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中,市民社会和国家并没有彼此之分,直到黑格尔将二者明确地区分开来,虽然他在《法哲学原理》中赋予了"市民社会"概念的现代意义,但是他站在了"伦理观念"的角度来诠释市民社会,并没有离开他的"客观精神哲学",这也就导致市民社会理论停留在唯心主义范畴之列,并且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后来,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扬弃,赋予了新的含义,并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当代中国构建市民社会起着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