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寻根之旅"夏令营是国务院侨办推动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的品牌项目之一。本文以2008年瑞安市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为个案,重在探讨夏令营与国内华文教育的关系,分析影响华文教育的相关因素。笔者认为,夏令营是华文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是国内华文教育和海外华文教学新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海外华文教育的内涵及当前形势下华文教育的良好形势入手,尝试探讨海外华文教育的定位问题、海外华文教育与当地文化的整合问题、海外华文教育的教育模式问题及海外华文教育的软硬件建设问题,并就如何介入和拓展海外华文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笛 《八桂侨刊》2020,(1):81-93
马来西亚是除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以外唯一保留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并且华文教育体系完备,具有鲜明的国别特点。对2000年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是整体状况、学校、教材、课程、师资与学习动机六个主题。新世纪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总体呈现以下五个特点:华文教育的推广和国家建设之间的博弈;各层次华文学校皆在夹缝中生存;华文教材和课程体系不完善且水平参差不齐;华文师资紧缺且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华文学习动机体现了深层次的语言意识形态。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华人的努力和奋斗下,整体上既有困境和挑战也有光明的未来,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由于各种国际和国内因素的交织,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嘉郁 《八桂侨刊》2012,(2):69-72,76
与主流社会的教育制度接轨,是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明显趋势和必然选择。出于应对这种形势以及促进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国内传统的华文教育工作应进行方向性的调整。美国是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和华文教育发展最为引人瞩目的地区之一,当地的华文教育已逐渐明确并走出了一条"融入主流"的道路。本文即以此为基点,探讨国内侨务部门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华文教育工作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华文教育随着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坎坷发展而历经曲折。对东南亚华人族群和华文教育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变迁与华文教育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东南亚华人族群区别于一般少数民族族群,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华文教育的发展需要顺应华人族群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赵楠 《两岸关系》2009,(12):47-48
11月1日至10日,应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邀请,由大陆华文教育界高层组成的中国大陆华文教育考察团成功访台。在台期间,大陆华文教育考察团出席了“海外华人华文教育论坛”,走访了多所台湾华教院校,与台湾华文教育同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并就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海外"留根"教育,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天然"承载体"和"传播体"。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策略,也契合了世界"中国热"的需求。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华文教育的处境,探索推动海外华文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多世纪内,菲律宾华文教育经历了产生—兴起—衰微—发展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初的侨校菲化政策使华文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菲律宾华人社会积极推动华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世纪以来菲律宾岛内出现了一股学习华文的热潮,华文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由于菲律宾华文教育存在制度问题及外部主流文化的强势围攻,菲律宾华文学校传承中华文化、复兴华文教育则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洋留守华裔"生活、学习在浙江省青田县等侨乡,凸显强化对他们华文教育的迫切性。对"洋留守华裔"开展华文教育,有就近施教的便利,还是联谊海外侨胞的重要渠道。只要围绕华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明确政府、家庭、学校各施教主体的职责,以语言习得为重点,以传统节庆活动为抓手,提升施教的手段方法,完善施教的内容,这定有助于构建对"洋留守华裔"华文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浅议夏潮几十年来,对于海外华文教育,台湾当局将其作为海外侨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予以相当的重视。台湾的海外华文教育多年来一直是奉行着与海外侨民教育一体化的宗旨。虽然自60年代下半期开始,台湾有关方面也曾多次提出过华文教育应与侨民教育有所...  相似文献   

11.
甲、华文教育的过去从1819年在按城所建立的第一间私塾算起,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已有约173年的历史了。我国华教史可大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独立前的华文教育,这个阶段可分成三个时期。(一)1920年以前的华文教育早期的华文教育都属于私塾性质的教育,用方言来教,念的书多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或四书五经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教育法令允许存在、政府不予任何资助的华人私立学校。由于它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坚持教学、考试及行政媒介语为华文的原则,它成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中心和堡垒。探讨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对进一步研究战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及其发展趋向将不无俾益。  相似文献   

13.
曹云华 《八桂侨刊》2020,(1):3-14,36
东南亚的华文教育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孔子学院,这三个部分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当前东南亚的华文教育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促进这一波东南亚华文教育热潮的根本动力,反过来,华文教育热潮又助推全球化和区域化,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实践提供基础和条件,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之间的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后,利用国际环境的“有利”因素,极力促进菲律宾华文教育,意在达到影响和控制华侨社会、与中国大陆争夺东南亚华侨的文化阵地等目的。为此,台湾当局积极发展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表明:一方面台湾当局对中华文化在菲律宾华侨社会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当地的华文教育在台湾当局的影响下带有许多消极因素。关于战后台湾在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研究,可以为当前大陆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提供许多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以来,由东盟十国联合举办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见证了新时期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变化。作为一个联合性组织,它使华文教育不再是一个政治敏感性话题。在重视自己民族母语教育的同时,更多的华人将华文作为一种工具语言,华文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功能日益凸显。华文教育功能性质的转变,带来了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改变。作为一个区域性功能组织或机构,它不仅有效地推动了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发展,而且也带动了东盟十国之间双边或多边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使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华文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时刻受到居住国政治政策影响。缅甸华文教育一直在历史夹缝中生存发展。缅甸华文教育主存于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近现代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本文将对缅甸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进行梳理,总结当前阶段缅甸华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困难,以期为缅甸华文教育研究者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华文教育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愈来愈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重视。本文以温州大学为例,介绍了温州大学在华文教育方面的现状和主要模式,针对温州大学目前华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温州大学华文教育发展的几点对策,希望能为地方高校更好地开展华文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由于华文功能的扩大,即华文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提高,使华文教育展现着一个光明的未来。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发生的,即中国的改革开放,给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亚华文教育历史悠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东南亚华文教育比之过去,都有相当大的进步。东南亚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华文教育发展的措施,华文教育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以来,东南亚地区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崇尚、学习、研究和推广中华文化的热潮,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一是发展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蓬勃发展,华文学校激增,目前全马已有华文独立中学60所、华文小学1000多所,除华族学习华文外,马来族和印度族也加入学习华文的行列。在新加坡,去年10月,吴作栋副总理在接受《明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加坡打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