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华 《党史文汇》2011,(11):40-42
起义失败,改装赴美 1895年(光绪十一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国外,清政府悬赏通缉,并致电各驻外使节,缉拿孙中山。当时,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捕,孙中山、陈少白等人流亡日本横滨。10月底,孙中山在侨商冯镜如、冯紫珊兄弟的帮助下,在当地建立了兴中会分会,冯镜如任会长。  相似文献   

2.
《先锋队》2001,(2)
1901年 9月 7日清政府与英、法、美等 11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款银 4.5亿两。 1902年 4月 27日蔡元培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 1903年邹容《革命军》出版,该书阐述革命主张,流传极广,逾百万册。 1904年 11月光复会在上海成立。 1905年 8月 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06年冬孙中山、黄兴等在日本制定同盟会《革命方略》,备起义时用。 1907年 7月 13日秋瑾在绍兴起义,事泄被捕, 15日牺牲。 1908年 1月 13日中、英、德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 1909年“上海日报公会”成立。 1910年 11月 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开同…  相似文献   

3.
白浪滔天,即宫崎寅藏,日本熊本县人.早年受日本自由民权思想熏陶,积极支持和帮助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黄兴等人交往甚密.他不仅参加了同盟会,还把自己的住宅作了《民报》的发行所,又让妻子搬到《民报》编辑部,照顾编辑人员的生活.并与萱野长知等人创办《革命评论》,宣传中国革命.替同盟会筹资购买枪械.在他穷困潦倒之际,东京赤坂警察署署长提出,只要宫崎愿意提供有关孙中山、黄兴和同盟会的情报,警察署可以按月提供补助,“帮助”他解决家庭的生活问题,遭到宫崎的迎头痛击.  相似文献   

4.
爆发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为策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而在北方采取的重大行动,是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孙中山先生曾对滦州起义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革命先驱李大钊曾直接参与策动滦州起义。滦州起义对于推翻清王明的封建统治和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淑媖、肖学信所著《国共合作简史》中第37页,在阐述陈炯明叛变革命对孙中山的打击时,引用了孙中山的一段话:“文率(即陈炯明——笔者注)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作者将“文率”解释为陈炯明,是不符合原意的。“文”是孙中山的自称。《简史》中引用的这段话出自《致国民党员书》一文。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康鹏 《党史文汇》2014,(8):53-56
正多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国民党内德高望重蔡公时,1881年5月生于江西九江。青年时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尤其推崇。22岁时在冯镜如的引荐下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他常伴孙中山左右,成为坚定的革命党人,他以《民报》为阵地,从事反对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宣传。1908年,蔡公时同黄兴、潭石屏等在广西钦州发动起义。1911年,他参加辛亥革命,策动江西独立,任江西省政府交通司长。  相似文献   

7.
1931年12月14日,进攻江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领导下,响应中共“抗日救国”的号召,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参加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对于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宁都起义,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曾经和19路军一道进攻江西红军的第26路军,不是在1931年12月举行了宁都起义,变成了红军吗?宁都起义的领导者赵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1938年在延安和部分宁…  相似文献   

8.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 为了争取和团结国民党中一部分愿意继续革命的分子,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背叛孙中山革命精神的丑恶面目,这次起义  相似文献   

9.
放弃错误主张积极追随孙中山在日本留学时,杨度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同他辩论过如何救国的方法、道路。在一次孙中山主办的宴会上,杨度曾对孙中山说:“我主张君主立宪,我事成,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我当尽弃自己的主张以助先生。”并举起酒杯,当众立誓:“我失败而先生成功,我当尽力以赴之!”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一诺言。辛亥革命后,杨度曾先后支持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但均遭失败。从此,他从错误中清醒过来,放弃君主立宪主张,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受到孙中山的高度信任。在《孙中山全集》第八卷刊登有1923…  相似文献   

10.
早在辛亥革命后不久 ,伟大的列宁就曾在《涅瓦明星报》和《真理报》上发表《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 ( 1912年 7月 15日 )、《新生的中国》 ( 1912年 11月8日 )、《中华民国的巨大胜利》 ( 1913年 3月 12日 )和《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 ( 1913年 5月 18日 )等文章 ,赞扬孙中山的思想“是真正伟大人民的伟大思想”,辛亥革命的胜利说明“四亿落后的亚洲人……已经从酣睡中清醒 ,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 ,孙中山则属于较早向往十月革命的中国人。1918年 1月 ,孙中山指出 :“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若俄国现在…  相似文献   

11.
自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直被认定为孙中山所言。其实该语句既非出自孙中山之口,也非出自孙中山之手,而是从《总理遗嘱》中精缩出来的,《总理遗嘱》又是汪精卫等写的,孙中山听后,认可签字同意的。1925年3月14日《晨报》第2版《筹备中之孙文丧务》一文中写道:“……灵堂,正中供奉孙  相似文献   

12.
刘永明同志在《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4期发表的《论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制定“联共”政策的内因》一文,对于进一步研究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形成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刘永明同志在结论部分作出孙中山等国民党人“最早初步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的论断,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党史纵横》杂志1988年第8期刊载了马善平、周德鹿二同志的撰文《贺龙在南昌起义中的卓越贡献》(以下简称《起义》)。笔者认真拜读后,对《起义》文中引证的某些史实和做为论据的某些事实,感到有些疑惑不解,现将几点疑议,整理成文,与《起义》文作者切磋。一、把贺龙在我党酝酿“依张回粵”和决策“南昌暴动”过程之前的言语行动,作为“贺龙是南昌起义计划的坚决支持者”和“贺龙为南昌起义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两  相似文献   

14.
1911年.中国大地爆发了埋葬清王朝和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这次革命中,皖人率先传播革命思想.率先发起革命起义.率先组织革命武装.率先发动讨袁,无数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革命胜利视死如归.义无反顾。正如孙中山所说:“直可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相似文献   

15.
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一个满脸悲愤的中国青年一步一步走向大森海湾岸边,他抬头望了一下湛蓝的天空,毅然纵身跳下大海。这位投海的青年名叫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他蹈海赴死,起因于日本颁布“取缔规则”,该规则禁止中国留学生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里。日本是当时革命党人在海外的活动中心,他们在这里宣传鼓动,策划起义,搅得清政府不得安宁。为了清除这个革命策源地,清政府一再要求日本政府出面禁止。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令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这个规程即“取缔  相似文献   

16.
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一个满脸悲愤的中国青年一步一步走向大森海湾岸边,他抬头望了一下湛蓝的天空,毅然纵身跳下大海。这位投海的青年名叫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他蹈海赴死,起因于日本颁布“取缔规则”,该规则禁止中国留学生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里。日本是当时革命党人在海外的活动中心,他们在这里宣传鼓动,策划起义,搅得清政府不得安宁。为了清除这个革命策源地,清政府一再要求日本政府出面禁止。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令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这个规程…  相似文献   

17.
一次,犬养毅等一批日本朋友请孙中山赴宴,以叙友情,犬养毅就职于政界,曾同情中国革命,并为之做出过贡献。 席间犬养毅笑着问:“孙中山,你很喜欢看书吗?”孙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人公高振霄,字汉声,因参加武昌首义被授予辛亥革命“甲种功臣”,又以非常国会议员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其后,受孙中山委派到上海滩重振洪帮“五圣山”,他以洪帮为掩护,既从事策反日伪工作,又从中斡旋让中共地下党骨干张执一、陈家康等以洪帮“心腹大哥”名义,组织抗日别动队……值此拙作《高振霄传记》出版前夕,特以此文献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相似文献   

19.
正邱捷,1945年生,广东广州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台湾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二是晚清民国初年的广东社会。已出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军阀》(合著)、《近代中国民间武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晚清与民国初年广东的士绅与商人》等  相似文献   

20.
张岂之 《学习导报》2011,(20):33-34
题一:举“黄帝旗帜”揭开民族复兴序幕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有深远影Ⅱ向的革命运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杰出的思想家孙中山的名字与辛亥革命联系在一起。孙中山于1894年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宗旨是“振兴中华”,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序幕。1905年,以兴中会为主体,联合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在孙中山领导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发起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