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和平崛起--一种"层次分析"法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岳 《外交评论》2005,64(3):93-99
冷战结束后,"中国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其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生态威胁论"、"中国意识形态威胁论"和"中国文明威胁论".根据"层次分析"法,"中国威胁论"的论据大都聚焦于国际体系的结构和单元的特点,而忽略了国际体系的进程,即国家间互动的通常模式.由于中国崛起的进程同时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制度的进程,中国完全有可能以和平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中国威胁论"的由来及其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以来,在西方舆论中,"中国威胁论"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并呈现进一步泛滥之势.那么,"中国威胁论"是怎样出笼的?西方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动机何在?中国的发展是否会对世界构成威胁?本文将对此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各种"中国威胁论"不断的出现,并且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市场.中国通过举办2008年奥运会,能使自己的国际形象得到巨大的提升,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国既不搞帝国主义的"霸权主义",也不会搞大国"沙文主义",我们是一个爱好和平的负责任的大国,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绝佳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中国可以向世界展示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教育等一系列的新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中国威胁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威胁论"是针对中国的崛起所发出的噪音,其实质就是要对中国"以压促变",对中国实行"西化"、"分化",离间中国同邻国的关系,从而维护西方的霸权地位。所以是"威胁中国",而不是"中国威胁"。为此,我们要对自己的国际角色准确定位,稳定周边,自主构建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5.
解析中国和平发展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对中国的发展,有积极的评论,也有消极评论。消极的评论以“中国威胁论”为主要内容,其中“环境资源威胁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中国威胁论”的具体言论,而且在国外的反应正在趋向强烈。在环境与资源问题上,国际社会对中国反映出了一种普遍的忧虑情绪,这是一个应当尽早引起高度关注的新动向。中国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应对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挑战,回应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国威胁论"是现在中外关系天空上的一团阴霾,其来源也长、市场也广,危害非浅,甚至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我们应该积极加以化解,以求中国与其他国家互补发展,达到双赢,以求中国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
近期的西方舆论中,“中国威胁论”又在抬头,似有进一步泛滥之势。如:“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人种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等。那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某些政要和文人之所以鼓吹“中国威胁论”,其动机何在呢?第一,人为地塑造一个假想敌,以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第二,从宣扬“中国威胁论”中获取个人私利。第三,恶化中国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国际和周边环境。第四,丑化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消除中国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影响。第五,制造假象,推卸责任,剥夺中国的发展权。第六,…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孔子学院迅速在世界各地普及开来,由此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性的汉语热和中国传统文化热,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学者和媒体开始了"中国文化威胁论",亦即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9.
从2005年佐利克提出中国应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以来,"中国责任论"就开始在西方媒体中迅速蔓延,甚至有些学者试图把中国的所有对外行为都描绘成某种程度的"不负责任"."中国责任论"就成为继"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之后的对华媒体报道的第三波浪潮.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一论断并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中国究竟在履行国际责任方面作为怎样?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具体—抽象—再具体—再抽象"的辩证运动过程.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生产关系的调整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挥了指导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作用.在实践中,新发展理念"合五为一"地表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这一实践的不断深化,在新的发展阶段催生出关于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模式的新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新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4.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意在研究“公民宗教”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意义。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瞬间”,就形成了公意,但学者们在解释公意的形成和实质时,通常过分强调了契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契约论》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指出,“立法者”和“公民宗教”比契约观念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和根本,并指出了卢梭的“立法者”和“公民宗教”与古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