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失业性贫困人口社会支持网络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 ,我国城镇伴生了一批相对贫困人口 ,失业性贫困构成了城镇贫困人口的主流 ,如何建立对这部分人的社会支持网 ,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一 失业性贫困是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的主流就经济意义上的贫困而言 ,绝对贫困是一种生存贫困 ,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 ,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 ,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由于相对收入低而表现为一种低生活状况的贫困是一种相对贫困 ,一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 4 0 %的人口归为相对贫困人口。世界银行的专家认为 ,收…  相似文献   

2.
萧灼基 《政策》2006,(6):32-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绩显著,全国贫困人口比重大幅下降。但目前无论从相对贫困还是从绝对贫困来看,情况仍然严重。绝对贫困方面,全国农村仍有2365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城镇低于低保线(人均月收入159元人民币)的人口有2200多万,生活比较艰难。相对贫困方面,基尼系数已达到  相似文献   

3.
秦楼月 《人民论坛》2022,(16):97-99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贫困治理由此迈向更为深层、更为持久、治理难度更大的缓解相对贫困阶段。从绝对贫困走向相对贫困,其治理将从“攻坚战”走向“持久战”、从做大“蛋糕”走向分好“蛋糕”、从外力帮扶走向内源发展。相对贫困治理的演进过程和趋向并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和“将来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从此到彼”。  相似文献   

4.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是贫困的两个阶段,一般先解决绝对贫困,再解决相对贫困。随着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取得决定性胜利,扶贫随之进入解决相对贫困阶段。贫困发生理论认为,贫困问题成因复杂,相对贫困长期存在,为此,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推动脱贫和防止返贫。有效解决相对贫困,既要遵循理论指导,又要结合中国实际,从调整扶贫战略、界定扶贫标准、完善帮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加强返贫治理等维度入手,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当前实际情况,非自愿移民贫困指的是非自愿移民的绝对贫困,即非自愿移民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由于非自愿移民发展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我国当前的非自愿移民贫困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文化风险和环境风险等方面,这些风险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非自愿移民的贫困。  相似文献   

6.
钟超 《理论月刊》2005,(3):126-128
贫困不仅是穷人的不幸和苦难,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导致了社会不安并增加了社会成本。传统贫困观点认为,贫困是一种食物消费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或者其收入水平低于其基本生存的需求的状态。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人们对贫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分析贫困人口时,要将其看作特殊阶层的成员,属于特定职业,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并受到不同权利关系的支配,而贫困是指人的基本权利的被剥夺,是人的基本能力的缺乏,是一种被社会排斥的状态。贫困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朋岗 《前沿》2013,(1):173-178
贫困发生的原因很多,不同类型或不同区域的贫困其发生的主导因素不尽相同,但是贫困的发生绝对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本文以新疆南疆三地卅I为例,利用最新“六普”数据重点分析了南疆三地州贫困发生的人口学因素,认为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人口负担较重以及人口缺乏流动性是导致新疆南疆三地州贫困高发的关键因素;接着分析了人口增长过快和生育率过高的原因;最后,提出降低生育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任务之一。从相对贫困治理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角度看,相对贫困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但是,由于相对贫困具有长期性、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等问题,与共同富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在转变对贫困治理认识的基础上,紧扣共同富裕的建设目标,围绕建立健全相对贫困的识别和监测机制、增强脱贫劳动力内生发展能力、加强特殊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做好现有扶贫政策的衔接和调整等措施,注重构建系统性、完备性和可行性的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为2035年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周云波  王辉 《长白学刊》2022,(6):20-32+2
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任务之一。从相对贫困治理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角度看,相对贫困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但是,由于相对贫困具有长期性、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等问题,与共同富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在转变对贫困治理认识的基础上,紧扣共同富裕的建设目标,围绕建立健全相对贫困的识别和监测机制、增强脱贫劳动力内生发展能力、加强特殊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做好现有扶贫政策的衔接和调整等措施,注重构建系统性、完备性和可行性的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为2035年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走近城市贫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贫困是指由特定收入水平所造成的一种生活状态。处于这一状态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社会其他成员,甚至难以维持生存。我们把只能拿到最低生活费的人列为城市绝对贫困户;而把即使供给也不能达到一般人所享有的生活水平的那部分人称之为城市相对贫困人口。据国家民政部通报,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225万城市居民获得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规  相似文献   

11.
贫困·贫困标准 贫困: 一种物质生活困难的状态,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以及一个特定群体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 贫困从程度上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从范围上可分为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绝对贫困也称生存贫困,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权利贫困问题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利贫困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经济权利贫困、社会权利贫困、文化权利贫困、政治权利贫困问题,认为探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利贫困问题不能纳入到政治框架中去理解,而是一种伴随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利贫困与经济贫困关系密切,权利贫困问题的产生与制度性社会排斥以及自身能力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地处西南属"西部"欠发达地区,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占全国的11.03%,国家级贫困县比例约占60%,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普及提升了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上大学的机会,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低下使得他们在校消费与学费上交陷入窘境,研究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求学过程中心理问题,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赵宏燕  李迎春 《前沿》2007,(12):209-212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提出了依可行能力认定贫困的观点。本文以其提出的可行能力问题为视角,对贫困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提出了可行能力的概念,进而分析了其价值取向,即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接着指出贫困不仅仅是因为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可行能力被剥夺或缺失,而这种可行能力又离不开权利;最后得出以可行能力视角认识贫困问题的意义,即能够更准确地认识贫困现象且可行能力的方法有助于澄清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邢占军  张丹婷 《探索与争鸣》2022,(4):133-140+179
我国学术界对相对贫困的内涵、识别和治理策略的探讨存在着一定分歧,大致形成了高线和底线两条研究路径。厘清相对贫困的“二重相对性”是解决分歧的关键。借助“二重相对性”这一整体性概念,能够识别出相对贫困治理与我国当前主要社会矛盾化解之间的内在耦合性,厘清相对贫困治理与绝对贫困治理、共同富裕实现之间的逻辑关联。在此基础上,可以建构增能型治理、赋权型治理、兜底型治理和衔接型治理的四维治理模式,形成以脱贫攻坚为起点、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分层衔接的长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临近尾声,我国的绝对贫困即将得到彻底消除,但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突出并长期存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相对贫困的治理成为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探索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新时期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主要面临政策有效性、脱贫可持续性、能力贫困、人文贫困、精神贫困等五大困境,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产业培育、能力建设、人文发展、心理服务等五大机制,以能力建设机制为核心,贯穿带动其他机制相互联动,构建起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13,(1):63-65
天台县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共有15个乡镇(街道),总人口55.4万人。其中相对贫困5乡6片、397个行政村、49324户,16万余人。"九五"期间,天台县重点围绕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基本解决了绝对贫困。但全县相对贫困面仍然较大,一些已经解决了温饱的贫困乡村存在返贫问题。县委、县政府调研后认为,  相似文献   

18.
曹琪 《今日上海》2009,(12):36-37
真如,堪称古镇,悠悠七百年的历史,为该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作为上海曾经的动迁人口导入地,真如镇也同样必须面对绝对贫困人群较多、老年人口相对集中、部分老式居民小区硬件设施欠缺,以及区域内几个大型农贸市场各类矛盾纷杂等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9.
权利贫困是权利享受不足的状态,可以分为政治权利贫困、经济权利贫困、社会权利贫困、文化权利贫困。权利的要素表明,权利需要能力作为支撑才能为个体获得或维持。个人综合能力不足是造成权利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福明 《中国妇运》2002,(12):35-36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农村稳、国家稳,农村富、国家富。全省现在还有95.8万多绝对贫困人口,375万人口在温饱线上徘徊,贫困人中绝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消除贫困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共同需求,是全党全社会的重要责任,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