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从英汉语言比较角度分析英语国家民族与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差异。英汉语言句法映现出,英语国度人的思维特点是分析-逻辑的,而汉语国度的人思维特点是整体-意境的。从语言构造模式看,英语国家民族与汉民族的思维差异体现在:英语民族呈直线思维,汉民族呈曲线思维;英语民族惯用名词陈述,汉民族惯用形象表达;英语民族重分析性形式逻辑,汉民族重整体性辩证思维;英语民族注重客体,汉民族注重主体。  相似文献   

2.
国际化经营与跨文化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跨国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习惯和信仰等存在的差异,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空间和语言等方面;跨文化管理主要有母国文化主导型、当地文化主导型、文化嫁接型和企业文化主导型四种模式;跨国文化从冲突到融合,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跨国管理。  相似文献   

3.
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这是语言学中至今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从英、汉两种语言的逻辑特性及两类人群思维的方式来看,语言与思维不仅密不可分,而且语言特点与相应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一致的。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就是一个民族的思维特点,反之亦然。由于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体验的,亦说明思维是体验的。由于英、汉语言与思维起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因此,英、汉语言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方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片面性,恰好反映了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对西方思维的影响。此外,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在解释语言的体验性、语言与思维关系等方面,同样具有不可置疑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英汉民族在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成语的产生和使用在各自得文化中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鉴如此,汉语成语翻译应该在考虑文化传递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格言 (proverb)是习语的一种形式 ,是语言的精华 ,是民族文化的浓缩。格言可以体现出不同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宗教、寓言神话、文学艺术等。通过中西方格言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中西方在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异同 ,在格言的表现方式、文化内涵等诸方面也体现出相似和差异。由于格言的表达方式比较简练 ,隐含的文化信息比较丰富 ,格言的对比实际上也是对文化差异深层次的理解。研究格言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 ,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崔琳熠 《人民论坛》2014,(10):243-244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差异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的差异性涉及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文章通过研究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文化差异扩大国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差异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的差异性涉及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文章通过研究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文化差异扩大国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汉语修辞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态、特征均受到文化结构中深层机制的制约。而这种深层机制,就是文化主体的精神机制。从文化传承角度讲,这些精神机制主要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制约着语言、行为等文化结构中的外显形式。因此,透过汉语修辞这种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探知汉民族先民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基础到思维方式,不同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各种文化之间差别的存在,使得“承认差别”成了新的世纪非常重要的跨文化研究原则。在当今后现代消解中心、多元文化并存,互动认知成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的情况下,比较文学从“异”出发的研究正切合了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共同构筑沟通的桥梁——跨文化交际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日趋走向国际化,跨越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交际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频繁。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行为举止、思维方式、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具体的交往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任与理解的障碍。如何超越这些障碍,达到相互沟通与和睦相处,是当今跨文化交际学不断探讨并力图解决的重要问题。尽管不同的文化使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之间产生隔离,但笔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不同地区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特别是通过对一些交际途径和方式进行了解和探讨,可以使不同地区与国家之间的人们多一些相互理解与尊重,少一些彼此误解与冲突。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英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目的在于通过跨文化比较,使人们要深层次了解这两种语言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社会历史文化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英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性别歧视现象,其后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要消除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不能由语言手段代劳,关键要根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语言的变革只能在社会变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高嵩 《传承》2011,(31):58-59,61
一般我们提到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是指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和社会关系的差别等,然而主导这些差异的核心是生产力发展的差异。从生产力对文化的作用看,生产力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它决定着文化的基本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结构的变更,特别是在当代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今天,它使得文化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国与国的文化差异主要是解放程度的不同,而解放程度的不同主要原因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柴磊  刘海燕 《青年论坛》2010,(1):141-145
指称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体现的是语篇中指代成分与指称对象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类型不同的语言,有着迥然不同的词汇文法体系,再加上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两种语言中的指称词语在用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实际教学中应导入英汉语篇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英汉指称词语的不同特点,尽量减少或消除母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负面干扰。  相似文献   

15.
张彦娜 《青年论坛》2013,(1):144-149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潮流和现象: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及其背景下的文化趋同化和文化多元化.笔者从当代翻译学视角探讨“文化”这一概念,并以中国文化和德国文化为例,分析从属于不同大文化圈的社会成员在百科知识(常识和专业知识)、行为方式、价值标准和情感感受等方面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译者踌文化沟通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艺 《岭南学刊》2004,(6):56-58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更加注重对文化差异的分析。文化差异来自不同文化的知识本性。从历史认识和文化比较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知识本性有三个基本的主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自然与社会、人与伦理秩序的相得益彰;三是简约思维和整体综合观念。这些主题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从不同方面得到发展,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丁世平 《前沿》2010,(14):164-166
粤西茂名地区是个多方言区域,有白话、客家话、闽语等方言,不同的方言之间,既有明显的方言差异和文化差异,也存在着文化的相互渗透。本文从方言操作、风俗、词汇和地名等层面探讨茂名地区方言与文化的来源及发展变化,以及多样性、文化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8.
毛梅兰 《前沿》2012,(8):163-165
由于文化背景、人文环境、历史底蕴、语言表达方式诸方面不同,各民族、各国家和地区在颜色词的使用上、理解上都存在着差异。本文拟就英汉语颜色词各具特色的方面、不同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以及用于社会所引发的不同联想作一比较分析,探究英汉语颜色词的用途用法,以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规范英汉语颜色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四字格词组是汉语言文字的显著特征。在本文中,作者指出了在英汉翻译当中如何运用四字格词组以适应汉民族的习惯思维模式的方法,同时也指出了运用这种方法常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不同的文化视阈内,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不同,各自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义等存在很大的差别,跨文化中的文化冲突就不可避免。思维方式与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它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不同的思维方式将造就不同的民族文化。当然。在理解文本时,"前见"的介入,也会使文化融合中的文化误读成为可能。为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异质文化的冲撞,确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应该强化文化移情和注重文本翻译的适当形式,这是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