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属于第二国际的"中派",意图是对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二分法进行彻底清算,从而搭建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新体系。哲学上,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点是进一步发展了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实证主义和折中主义倾向,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麦克斯·阿德勒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团体中主要的哲学理论家,他倾向于科学主义中的逻辑主义,公开挪用新康德主义。实际上,他的哲学观点已经超出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框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主张从生活实践和当下的现实出发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始至终把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强调哲学理论的实践性功能,这是哲学主体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命题,蕴涵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构建和谐社会所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斗争哲学范式"到"和谐哲学范式"的转换;由"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向;由"主体性思维"到"主体间性思维"的凸显;由"统一性思维"到"尊重差异与协调多样思维"的发展;由"两极对立思维"到"共存共赢思维"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首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人类哲学史上唯一真正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实践"的哲学,它批判地吸收了以往人类哲学思维的积极成果,实现了对以往哲学实践观的合理超越,创造了不同于前人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彻底划清了界限,从而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无可比拟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认识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哲学的本质和哲学基本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于实证科学兴起和唯物史观确立后哲学的命运,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而这些论述与学术界的主流见解明显不同。这种认识上的差别也反映在社会实践上,主要表现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未能始终如一地得到贯彻,辩证法有时也被唯心主义地运用。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在重温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哲学",科学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思维视角"和"问题意识",是教育者以质疑索解的态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提问方式。从不同的思维方式出发,往往导致不同的思维视角和问题意识。当前,要谋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就必须根据新的条件、围绕新的任务,进行思维方式的创造性转换。为此,应以教育对象为本位,以马克思的哲学人学思维方式为指导,依据形势任务及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传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凸现并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功能。  相似文献   

7.
就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存在问题而言,西方自古至今的存在论哲学存在着"对象化"探讨存在问题之局限,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存在论哲学,又因为敞开的无限定过于宽泛,从而不可能对中国人缺乏创造性敞开的文化弊端具有启示,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注重现实和经济活动的具有存在意味的实践哲学中。而否定主义的"本体性否定"通过"批判与创造的统一"来理解中国式的存在问题,可以理解为是对西方过于宽泛的存在论哲学的本体论改造。"本体性否定"衔接中国哲学的"源流合一"思维,将"本体性否定"界定为"批判与创造的冲动与完成这样的冲动之能力的统一",从而将人之于冲动的美学性存在与完成创造的哲学性存在得以安置。"本体性否定"同样通过"共在"概念来阐明存在的社会化和存在的价值确认问题,这就将存在的个人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重视教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胡锦涛同志继承、发扬了这一传统,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他在主张"统筹"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特别重视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指出高等学校是"主阵地",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系列思想是我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三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四个选择",不仅在"三个选择"的基础上增加了"改革开放",并且首次将前两个选择的顺序做了调整,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鉴于此,今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育教学必须贯穿"四个选择"。  相似文献   

1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哲学基本问题历来是哲学家们首先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从古希腊时期"爱智之学"诞生以来一直到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发展,哲学基本问题在各个时期所表现的具体形态有所不同。在对各个时期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形态进行规律性总的同时也论述了哲学的现代形态,并对传统哲学的某些观点产生了质疑,以期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虽然不是一篇篇哲学论文或哲学演讲,但充分展现了习近平从哲学高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两点论"的辩证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基础的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是"源",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理论是"本",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是"根",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是"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是"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终极目标,在中国土壤上熔铸民族性与世界性,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价值取向。为此,回归经典,在充分了解经典的基础上审慎对待"融合"问题,是当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一个根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合乎历史逻辑地成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武器。立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实",探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辩证统一之"是",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和教师的疏导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新构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当前正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出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危险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国际上错误思潮的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内面临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理论研究不足和宣传手段缺乏的制约等。要防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必须要夯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检视和透析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不少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弊端。要克服这些弊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和眼光,审视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探寻和揭示其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善于蒸馏提炼实践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17.
记者要有立体性思维和思辨性思维,摒弃单一的、静止的、孤立的、"顺竿爬"的因果思维模式,用过程论的观点看待问题。惟其如此,报道电视会议新闻,才能突破"程式"和"条框",给受众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巨大影响力,离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关起门来搞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科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转变为民族性和实践性的唯一桥梁,离开"中国化"来推进"时代化",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是辩证统一关系,必须做好二者之间紧密结合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执政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把握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为"主体",为"出发点、落脚点"。"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全局及实现发展的各个具体环节和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具有"双刃剑"的特征。加强和改进网络时代的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创新网络教育管理方式:把网络政治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生长点",提高政工干部的"网络素质",创建积级向上的"赛博"空间,帮助官兵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火墙",借助技术手段搞好网上"环保"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