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侃如 《当代贵州》2012,(23):16-17
1935年1月3日,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后,于6日智取黔北重镇——遵义。基于中央领导层从湘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决定,到遵义后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和决定黎平会议作出的暂时以黔北为中心,建立苏区根据地的问题;同时,总结在反对敌人五次“围剿”中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2.
吴起镇会师     
《党课》2006,(9):89-89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等地出发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路线,红军虽然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转到湘江以西地区,却已遭受重创。这时,敌人重兵正向湖南西部武岗、城步地区集中,中央红军如仍按原计划北上,同进到湖南西部永顺、桑植、桃源地区的第二、第六军团会合,就有陷入敌之重围招致覆灭的危险。紧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争取主动,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正确主张,红军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举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10):88-88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分析了眼前的形势,感到情况严重。青杠坡一战未能消灭尾追之敌,四周敌军越聚越多,战局于我十分不利。为此,他们决定立即抢占附近的渡口,摆脱敌人的追击。因抵制错误路线而被撤职、到“瑞金团”当战士的“兴国团”团长高翔,主动率领数十名红军抢占了渡口的浮桥和对岸的小镇,为大队红军摆脱敌军打通了道路。红军一渡赤水,进到云南扎西地区。此时的蒋介石以为歼灭红军的时机已到,于是调集40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妄图将红军一举歼灭。毛泽东与总部首长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时,红军东渡赤水,迅速回师。红军主力二渡赤水,夺取渡口。高翔被任命为“瑞金团’’团长,“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恼羞成怒的蒋介石改用碉堡战结合重兵进攻来对付红军,企图消灭红军于乌江以北。毛泽东经过真重考虑,决定红军三渡赤水,造成北渡长江的声势。红军在三渡赤水牵动了国民党的追兵后,然后突然调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涉乌江,把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瑞金团”完成了牵敌西去的任务,追赶主力到贵阳附近的新场,主动出击,夺取敌人的黑水铺兵站,造成贵阳城中的敌人混乱。蒋介石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疲惫不堪的滇军被红军牵向东去,遭遇沉重打击。而红军主力则大步开进云南,五月初从容渡过金沙江。至此,红军彻底摆脱了敌人的战略包围,从内线转到了外线,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4.
夜袭施秉城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川黔边的遵义地区挺进。中革军委根据会议精神,作出了新的部署,将中央红军整编成左右两个队伍,以钳形之势,首先向乌江迸发,然后进军遵义。 红军向乌江进发,蒋介石从湖南、广西调动部队从左右江夹击,命王家烈部队在前面堵截,令周浑元、薛岳部急追,形势十分危急。部队必须迅速抢渡乌江,摆脱敌人。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奉命率一支侦察部队,为红军侦察开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革命的辉煌史册上,记载着遵义会议这一闪光的篇章;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间,永远缅怀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遵义市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名城遵义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这段光荣历史不难追溯——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战略大转移——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浴血奋战,突破了强大敌军的围追堵截,抵制了“左倾”路线的干扰,在敌我兵力悬殊,我军事实力受到重创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分析了敌我形势,在他的积极建议下红军向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从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到渡过乌江,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懋功会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雾都(今于都)等地出发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然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转到湘江以西地区,却受到了很大损失。这时,敌人重兵正向湖南西部武岗、城步地区集中,中央红军如仍按原计划北上,同进到湖南西部永顺、桑植、桃源地区的第二、第六军团会合,就有陷入敌之重围遭致覆灭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争取主动,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正确主张,红军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包围追击,红军主力部队离开中央苏区,先后从江西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了长征。红军踏上征程后,冲出敌人在桃江、韶关、粤汉铁路、湘江沿途重兵把守的四道防线,先后取得突破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大渡河等胜利。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泸定县城召开会议作出决定:派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去上海恢复党组织并设法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向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红渡新景象     
正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坐落在乌江边上,距大乌江集镇2公里,原名岩门,因1935年1月红军在村中回龙渡口率先突破乌江、北上遵义而改名红渡。在这片红军当年浴血奋战的土地上,目前正在探索"旅居农家"建设的新路径,寻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转型升级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9.
强渡乌江     
正红军突破乌江,粉碎了国民党借乌江天险堵截消灭红军的美梦,一扫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从此掌握了战争主动权。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三路向乌江进发。右路红一军团在回龙场、左路红三军团在茶山关、中路军委纵队在江界河等地强渡乌江。而防守乌江的则是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他为防止红军"赤化黔北",调派3个旅1个团沿遵义老君关到思南塘头的乌江各渡口构筑工事,并沿江烧毁民房、销毁船只,以阻止红军渡过乌江。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由西  相似文献   

10.
古渡乌江     
常常想起乌江,因为那是故乡。古渡乌江位于遵义县境内,处于遵义与贵阳的交界地,北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50公里,南距省府贵阳100公里,为川黔通道必经之地。发源于乌蒙山区的乌江,是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是我省第一大河,由西向东横贯黔东北后注入长江,全长一千多公里。在乌江渡上游五公里的两河口,奔流而来的息烽河、六广河、偏岩河在此汇合,劈山开道,滚滚东流,始称乌江。旧时的乌江,《水经注》称为“延江水”。《元史·文宗记》始称“乌江”。“乌”是指清澈,是美称。乌江渡就横定在这“渊澄清澈,可鉴毛发”的乌江上。乌江的源乌江渡所处的遵义…  相似文献   

11.
冯亦同 《世纪风采》2007,(2):23-24,25,26
“远看一条索,近看鸭池河,敌人拼命堵,老子硬要过。要过,要过,这就过!李觉送行蛮不错,你在对面站岗哨,我在这里洗个脚。”——陈靖:《过乌江》 这是1935年2月红军长征路上强渡乌江天险时,一个年仅十七岁的红小鬼创作的一首宣传鼓动诗。该诗曾经传遍军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诗里提到的“鸭池河”系乌江上游的别称,为红军“送行”的李觉是国民党军纵队司令。豪迈的诗句生动地表现了长征英雄们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辛辣地嘲笑了敌人“围追堵截”的失败。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播放的纪录片《长征文学风采录》中,还介绍过这个不朽的经典之作和它的创作者——已故著名军旅诗人、小说和电影《金沙江畔》的作者,解放后曾任华北特种兵部队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委的陈靖将军。  相似文献   

12.
走近遵义     
走近遵义□明祥齐海舜遵义,一个遥远而闪射历史光芒的城市名字。1996年5月将尽的日子,我们辗转风尘,一路劳顿,走近遵义。走近遵义,便走近一段壮怀激烈、风起云涌的历史。对于那段历史的评价,有些我们已经熟知。突破乌江,黔军的“双枪兵”经不住红军打,然后中...  相似文献   

13.
遵义有座“红军山”,“红军山”上有座“红军坟”,“红军坟”前有一尊“红军菩萨”雕像。就是在这里,我有幸听到遵义人讲述那传奇而又动人的“红军菩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6,(5)
正"水马"进遵义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斩关夺隘,渡过乌江向遵义挺进。"双枪军"王家烈部望风披靡,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刘伯承飞马赶往前线指挥战斗。他们冒雨疾进,从东、南两面兵临遵义城下。迷信乌江天险的遵义守军,这时还蒙在鼓里,当他们看到红军的先头部队时,还以为是"自己人"哩。当天夜里,红军攻占遵义。第二天云开雨歇,老百姓开门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月初,红军强渡乌江,挺进遵义。1月9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进了遵义新城古寺巷一位黔军旅长的住宅里。晚上,周恩来赶了过来,查看了他们的宿营地,向他们通报了遵义城内及周围的敌情、民情和社会情况以及红军下一步的部署。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离开苏区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途。1935年初,红军突破乌江天险,一举解放了遵义城。党中央准备在遵义城召开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为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红军部队在城外布防警戒,三军团六师十七团担负了遵义城北面板桥一带的警卫任务,同时在这一带做发动群众工作。1929年参加红军的上杭县太拔乡大地村人王福瑞当时担任十七团卫生队队长,负责做群众工作。 1935年1月13日,王福瑞带领卫生队随部队到离遵义城不远的一个小村庄驻扎。该村只有30多户人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直接指挥下,在遵义地区歼灭和击溃敌人2个师又8个团。蒋介石急忙飞往重庆“督剿”。毛主席神机妙算,用兵如神,采取了大迂回的战略战术,声东击西,四渡赤水,纵横驰骋于川、滇、黔边地区,在运动中寻找有利战机,巧妙地歼灭敌人,创造了古今中外军战史上罕见的奇迹。4月下旬,红军分3路从贵州向云南昆明方向进  相似文献   

18.
红军山:青山有幸埋忠骨 从我们下榻的遵义宾馆,就能看到将遵义城环抱臂中的凤凰山。1953年,因为在山上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这一段山麓改称为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前瞰湘江河,与当年红军遵义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遵义人民把在昔日战场上找到的77具红军将士遗骸葬在红军山,并将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从桑木桠迁入山上的陵园。  相似文献   

19.
胡启涌 《党建》2021,(2):60-61
黔北高原,峰峦叠嶂。乌江水长,蜿蜒东去。红色遵义,转折之城。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与敌周旋三个多月,经历两进遵义、夺取娄山关、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等战斗。其间,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父亲刘忠,不仅仅是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而且是中央红军长征先锋中的先锋。作为中央红军长征中走在最前面的一军团侦察科长,实际上他的长征不止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父亲率领红一军团侦察部队走在中央红军的最前面,斩关夺隘,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深入敌占区,探寻前进道路,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情报,引导和保障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抢渡乌江、巧取遵义、四渡赤水、智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通过大草地、突破腊子口、攻夺吴起镇等,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