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笨涛 《新青年》2002,(2):19
一切来的都是那么随缘,去的又是那么飘渺。那是在1995年的夏天,我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去派出所办理户口和粮食关系,我遇到了她(于丽)的父亲。看到她父亲手拿的录取通知书我才知道,她和我在同一所高中毕业,又上了同一个大学,只是不同系,我们在排队的过程中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几句,却怎么也想不出她的模样。  相似文献   

2.
1.小时候,我的身体很弱,经常被凉风吹吹就感冒了,因此父母显得格外的偏心,好吃的东西留给我,脏活累活体力活都留给姐姐,尽管姐姐什么都没有说,但我知道,在她小小的心里,装满了不平。有一次父亲去上海出差,从城隍庙带回来我最喜欢的梨膏糖,那时候,医生怀疑我有肝炎,所以希望我能多吃糖,而我对糖却一直持排斥的态度。父亲为了让我多吃糖,想尽了办法,只要出差,就一定会给我买来各地的特产,自然,这些好吃的最后都落入了我的嘴里。这次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姜钦峰 《新青年》2006,(11):6-7
一 父亲当过兵,是个随和的实在人,在一家煤矿工作.闲暇时,同事老爱跟他开玩笑:"你当年那些战友都当了县长、局长,你怎么跑到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来了?"父亲从不生气,总是那句理直气壮的话:"老子不行儿子行啊,你们等着瞧吧,我儿子一定会有出息的,窝囊了大半辈子,全指望儿子翻身了."  相似文献   

4.
那一年,正是最青涩的年纪。是班里有名的坏学生,上重点中学完全是靠父母的关系来的,高一全校大排名,我排倒数第一。在一千多学生中排倒数第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经常和在一起鬼混的那帮狐朋狗友吹,他们没有上高中,有的去学开车,有的上了技工学校,还有的学会了吸烟喝酒泡女孩子,我和他们一起去打过几次架,被学校记了处分,父亲罚我跪下我都没有认输,是母亲的眼泪让我不再去打架,母亲说,你再这样就快进监狱了,那我怎么见人啊?  相似文献   

5.
父亲是个农民,识不得几个字,一辈子靠弄田种地为生,从未出过远门,甚至连县城去的次数都极为有限。他和母亲在家乡那“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的盐碱地上拼死拼活地劳作着,用心血和汗水养育着我们兄弟五个。哥哥、姐姐们一个个长大成家后远走他乡,读高中的我便成了父母心中最大的目标和希望。1994年,我终于不负众望,考进了黑龙江大学,成为我们村建国来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被汗水和劳累浸透了一辈子的父亲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可是,我上大学的第二年,久病缠身的母亲便离开了我们。看着四壁空空的家和不时登门的债主,父亲郑重地…  相似文献   

6.
1949年2月 ,我的父亲随国民党部队败退至台湾 ,幼小的我便由我的姑母抱养。在姑母、三叔、小叔共同资助下 ,我读完了小学、初中。1966年7月由芜湖师范毕业分配来铜陵有色公司 ,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至今。然而我对自己的父亲却是一无所知 ,大人们告诉我的是 :你父亲解放前就死了。因此七十年代 ,我还多次在地面上划一个圈 ,为我父亲烧上几刀纸。1981年5月的一天 ,我突然收到一封美国来信 ,打开一看 ,原来是我父亲从美国寄往祖籍然后转来的一封亲笔信 ,内容不多 ,却表达了父亲寻找大陆亲人的急切心情。由于当时台湾对大陆处于封…  相似文献   

7.
一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就睡着了。不久,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了那个沉睡的路人。毒蛇显然发现了前面的目标,昂头吐信。路人就要死在蛇吻之下。就在这时,一个过路人经过这里,他打死了那条毒蛇后,没有惊醒行路人的好梦,就悄悄走开了。行路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恩泽之中,但他却永远也不会知道那次熟睡时发生的一切。二这是在我上中学时发生的一件事。一天,我的父亲突然焦急地来学校找到我,父亲说是来给我送学费的。我挺纳闷,因为我在前两天刚刚收到父亲寄来的500元钱呀(那个时代寄钱都是夹在信封里)。父亲说这不可能。父亲…  相似文献   

8.
父亲离世、35岁继任社长1963年我出生在秋田,父亲经营了一家销售螺丝的小公司,是家中兄弟四人中的长男。高中毕业后,我在东京度过了大学生活,是典型的子承父业的第二代。大学毕业后,我就在父亲公司的供应商那里谋得职位,作为销售人员每天为了达成业绩而日夜奔走。在此期间,我还参与了父亲公司自营品牌的项目开发,主持了管道工具器材店的开设,还做过松下充电工具的专业销售员。我本打算就这样在如今的公司一直工作下  相似文献   

9.
马德 《新青年》2005,(10):6-6
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我已经长了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只要别人说到我是搓澡工家的儿子,我就会远远地走开。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0.
打你到长大     
陈华 《新青年》2008,(1):41
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我和父亲的关系只能用水与火来形容听姥姥和妈妈说我小时候也是浓眉大眼聪明伶俐细皮嫩肉很惹人喜欢的,可父亲就不大喜欢我.  相似文献   

11.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2,(10)
互换阿文刚拿到驾照,便驾着父亲的老爷车上路过瘾。一路还算顺利,可是就在一个路口红灯时,车子竟熄火了。阿文吓得慌了手脚,眼看着就要转成绿灯了,可是这车子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一会儿,后面传来了阵阵的喇叭声,阿文满文大汗,可越是急越是不行,后面的车子却很不耐烦地拼命地按着喇叭。阿文气急败坏地下了车,并朝后面的那辆车走去。别人以为一定会发生口角了,但阿文却对车内的人说:“先生,这样好不好,我来帮你按喇叭,你去帮我发动汽车,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父亲     
澜涛 《新青年》2007,(6):11
曾经,我非常憎恨我的父亲,我常常想,如果生命可以自由选择的话,我宁愿不来到这个世界上,也不愿意做我父亲的儿子。  相似文献   

13.
瘸腿的父亲     
黄斌 《新青年》2004,(6):11
那时候家里的生活是很窘迫的,父亲是瘸子,生活的重担全落在母亲柔弱的肩上,我拼命学习,终于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一时,这喜讯在我们村子里沸腾了,因为我是村里惟一出去读书的。我看到父亲写满沧桑的脸上洋溢着自豪,被岁月风霜刻下道道深沟的额角流淌着不尽的喜悦。他笑呵呵地拍着  相似文献   

14.
屈指算来父亲离开我已13年了,这13年中我也由父亲的孩子变成了孩子的父亲。有了做父亲的经历,使我更进一步体会出了父亲在世时对我那海洋般深沉博大的爱。父亲是位伤残退伍军人,在抗美援朝中负伤,左肘关节功能性僵硬,不能弯曲,左肋骨缺损两根。可以说生活中父亲是个有限体力劳动者,但家中两个姐姐早已出嫁,母亲又患有十几年的肺气肿哮喘病,生活勉强可以自理。实际上父亲又是家中惟一的劳力,因为我正上学。记得我上高三的头一个学期,父亲得了一种病——吃进去的饭马上又吐出来。父亲高大的身躯日渐消瘦,气色一天不如一天。当时,我的学习十分…  相似文献   

15.
1988年7月,以全系第一的学习成绩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化学系的刘蓉璞,怀着无限的憧憬和梦想走进了她的母校,省级重点高中阿城一中的校园,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教师生涯.刘蓉璞的父亲就是阿城一中一名颇有建树的老教师,由于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热爱教师职业,这回终于有机会可以像父亲一样,在教师的岗位上一显身手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灌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华,于出一番无愧于父亲,无愧于自己的理想,无愧于教师称号的事业来.  相似文献   

16.
父亲     
澜涛 《新青年》2005,(4):11
我对父亲有着天生的嫌弃和厌恶。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夏天,因为突然下雨,我没有带雨具,放学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在校门口等我,就躲在收发室里不出来。透过收发室的窗玻璃,我看到父亲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抱着雨衣,目光在放学的学生中搜寻着,间或向校园里张望着。我在心底恨恨的想,父亲怎么来了呢?时间在一点点过去,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学生走出校园,雨也越下越大,我注意到父亲的裤子、胳膊都已经被淋湿了,他的身体似乎在发抖,我心里不禁窃喜起来,暗想,这下父亲要回去了吧!可是,我错了,学生已经几乎走尽了,校门外只剩下他一个接学生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17.
自男孩的父亲去世后,家道越发没落了,跛脚的母亲只能靠摆地摊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男孩由此放弃了读书的念头,常常自暴自弃,不是经常打架,就是在街头鬼混,偶尔才在放学后去母亲的小摊位上帮帮忙.也许是母亲考虑到男孩的自尊,选择在离家有些远的另一所高中门口摆个地摊.其实男孩就读的高中就在家附近.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爱     
初晓 《新青年》2004,(7):16
父亲是一名军人,一直对我实行严厉的家教,但自幼就很独立的我一直就不屈服父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论,每次因为犯错而吃过皮肉之苦后我一直都在心中暗骂父亲的粗鲁,并总在幻想自己长大后一定要远走高飞,永不回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进入初中,考进高中,但这种叛逆的心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我发现自己真正惧怕的并非父亲的巴掌,而是他的眼神,那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警告,每次接触到这种眼神时都感觉自己的心被狠狠地抽了几下,再也不敢抬头直视父亲.  相似文献   

19.
哥哥,你走了之后,村里的老人们都在传说,你一定会回来。那年麦子正泛黄。那是一个残阳如血的傍晚,邻居家的孩子用绳子拉着一个河蚌,大大的、笨笨的外壳,让6岁的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那么讨人喜爱的河蚌,我求他让我玩玩,他怎么也不肯。恰在这时,哥哥,刚刚8岁的你回来了。你弄清了原委后对我说,弟弟咱不要他的,哥哥明天就去河里给你捞。我信了你的话,跟着你乖乖地回了家。自从我记事起,我们多少次干了“坏事”回到家,父母知道了,你都把所有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父亲很严厉,每次干“坏事”回来,你都…  相似文献   

20.
父亲与山     
魏鹏 《新青年》2004,(12):16
离开苏北老家来到省城,转眼间已3个年头了。3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年过花甲的父亲。3年前,母亲病故,父亲退休,我是他们惟一的儿子,又外出谋生,家中空荡荡的。父亲一人在家,让我放心不下。我曾想方设法让他来城里生活,但他不肯。2002年春天来城里一回,不到一周就回去了。他说他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