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台湾革命同盟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建立的抗日爱国政党,由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台湾革命党、台湾青年革命党、台湾国民革命党等4个抗日团体联合而成,以“以集合一切革命力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光复台湾”为宗旨。先后以《新台湾》、《台湾民声报》为机关报。领导人主要有李友邦、丘念台、谢东闵、李纯青、宋斐如、李万居、谢南光、黄朝琴、游弥坚等。  相似文献   

2.
王建民 《台声》2007,(6):27-29
台湾曾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成就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为台湾当局以经济实力作后盾输出“台湾经验”与以经贸力量加强国际双边关系与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创造了条件。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以台湾的倍数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在超越台湾后双方差距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也即将超越台湾。  相似文献   

3.
《劳动保障世界》2006,(5):46-47
应台湾中华劳动学会邀请,以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刘长生为顾问,以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省劳动保障学会副会长崔力夫为团长的吉林省劳动保障学会考察团,于2006年3月10日-18日,对台湾劳动和社会保障情势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台湾中华劳动学会理事长(前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学陶会见了考察团全体成员,并出席了有台湾专家学者参加的”两岸劳动和社会保障研讨会”。考察团成员还先后与台湾联合总工会、劳动保障方面的专家者及企业人士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台湾社会状况,同时与台湾有关方面和人士确立了建立长期交流合作的意愿。双方初步议定,今年6月末或7月初,在我省长春市共同举办一次吉台两地劳动保障论坛活动。届时,台湾中华劳动学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将来长参加论坛活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短缺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约束条件。而我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早于大陆,早在上世纪就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文章以刘易斯模型为基础理论,验证台湾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研究发现: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为台湾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然而,跨越刘易斯转折点后,台湾经济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台湾当局成功采取针对性政策,实现了台湾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通过对外投资延长了产品寿命,克服了通货膨胀,通过教育改革提高了人口素质,弥补了台湾劳动力的短缺,使台湾经济成功克服挑战,给祖国大陆经济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5.
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历代发行的钱币就是有力的证明。 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入侵台湾。 1661年,郑成功受明朝政府派遣,率领 25000人进军台湾,击败荷兰侵略军,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后来,郑成功便在台湾兴办学校,屯田垦荒,设局铸钱,以恢复台湾经济,使人民安居乐业。当时台湾共铸了 4种“永历通宝”钱币,有两种正面是行书,有两种正面是篆书。篆书“永历通宝”,只有台湾铸造,大陆各局铸造的“永历通宝”皆为楷、行、隶三种书法。因此,台湾的“永历通宝”篆书钱币是比较难得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6.
蔡子民 《台声》2001,(4):14-15
80年代初以来,执政的蒋经国为巩固国民党政权而推行政治“本土化”,党外人士接过“本土化”口号,开展党外运动。“本土化”以台湾意识为基础,对群众有号召力,很快就从政治层面扩展到文化各方面, 90年代达到高潮。“本土化”蜕变为“台湾主体性”,从而使得从台湾意识中异化出“台独”意识,形成了“脱中国化”、“文化台独”的分裂主义思潮。 台湾“本土化”思潮的由来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接收台湾,以去台官僚垄断台湾的政治经济资源,压制台湾人,因而台湾民众于 1947年起来反抗,史称“ 2· 28”事件。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党从新中国诞生之口日起,在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呕心沥血、悬系终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为解决台湾问题不懈努力,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主张。时值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回顾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台政策的历史发展,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解决台湾问…  相似文献   

8.
温淑华 《台声》2003,(1):50-51
近日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约34万字),是友人姚同发先生历经近4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在这部著作里,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朴实生动的语言,以多学科视野、大文化格局,阐述了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勾勒其来龙去脉,追溯其根由本源,厘清了台湾历史与中国历史、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而达成为台湾历史文化定位的目的。江泽民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了中华文化“纽带”论,1998年在钱其琛副总理倡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姚同发先生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06,(4):1-1
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的心愿。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把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周飞月 《台声》2009,(6):33-35
4月的祖国宝岛台湾,春光明媚,气候宜人。以贵州省委统战部机关党委书记张天斌为团长、省台联会长邱培声为副团长的贵州民族文化学会交流团一行14人.应台湾原住民人文关怀协会陈士章理事长的邀请,于4月9日至18日赴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交流考察。在台湾期间,交流团一行先后在南投县埔里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台湾政局发展浅析仇开明台湾政局目李登辉上台以来,以“宪政改革”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调整,对台湾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93年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既包含了台湾国民党内部及各政党之间错综复杂的分歧和斗争,也穿着...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0月23日至28日,第十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以下简称台湾周)在湖北省会武汉举行,本届台湾心以“中部崛起战略——两岸企业合作发展机遇与展望”为主题,以湖北省丰富的经济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举办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相关活动,推进了鄂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姚同发 《黄埔》2007,(1):48-50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作为祖国的宝岛,台湾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话说台湾栏目以大视野、大纵深、大力度介绍台湾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揭示台湾历史之根、文化之源。作者姚同发先生曾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台湾研究,曾多次赴台作学术访问,出版有《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等著作。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10,(8):7-7
7月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30周年,举力、了一次学术研讨会,有许多台湾学者参加。政治方面以两岸政治互信、军事互信为重点,大家各抒己见,颇有交集。  相似文献   

15.
陈岱 《人民政坛》2012,(7):37-38
志工,是台湾社会对志愿服务者的通称。他们以服务大众为志向,不计较时间、体力乃至经济上的付出,展现了良好的公德心和责任感,成为台湾社会一道别样的风景,给笔者在台时留下了深刻印象。台湾的志愿活动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宗旨是积极倡导公益精神。台湾志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得益于民间慈善机构的发展,如1966年由证严法师创办的慈济功德会(现为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从初期30位志工发展到超过400万的志愿参与者,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公益慈善机构,志愿服务覆盖医疗、  相似文献   

16.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近50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领导集体在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17.
周飞月 《台声》2001,(10):43-44
经贵州省台联牵线搭桥,应台湾妇女菁英联盟理事长黄喜惠的邀请,以贵州省妇联主席梁桂宝为团长的首届贵州省妇女访问交流团于2001年8月10日至19日赴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研讨、交流。在台湾的10天中,访问团先后走访了台北、宜兰、花莲、台东、恒春、高雄、台中等地,参加了三次研讨会、座谈会,与台湾各界妇女进行了联谊、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 8月11日下午,贵州省访问团全体成员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室,参加了由台湾妇女菁英联盟、联维有线电视、大直杂志共同主办的“新世纪两岸妇女发展研讨会”,台北…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2,(1):5-5
亲爱的台湾父老乡亲们:你们好!我们是久别故土居住在祖国大陆的台湾乡亲。今天我们欢聚北京,共同庆贺台胞之家———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20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思念海峡彼岸的父老乡亲。美丽的宝岛台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饱受外敌的欺凌与压迫。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迫从祖国的怀抱中分离出去。为了使台湾重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抗击日本殖民统治,我们的父辈兄长不惜以死相拚,前仆后继,牺牲达65万人,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展示了我们台湾乡亲…  相似文献   

19.
叶炳昌 《台声》2001,(2):13-13
日前,台湾“教育部国语推动委员会”公布了“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草案以台湾自行研发的所谓“通用拼音”取代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并作为岛内人名、地名、街名的英译统一规范。同时,修改中小学教材,试图把“台语”变成“国语”,以代替普通话。这一倒行逆施的草案甫一出台,便遭到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指责台湾新当局这种有悖民意的做法是愚蠢行为,根本就是寸步难行。  针对台湾新当局这种企图削弱台胞,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切断台湾同胞同祖国历史文化的血脉关系的拙劣表演,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先生及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20.
娄杰 《两岸关系》2008,(4):70-72
16世纪到17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日本、荷兰相继侵扰台湾。1624年,明朝军队将荷寇逐出澎湖,荷残部退踞台湾南部。1642年,荷兰夺取西班牙在台湾北部据点,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以厦门为据点起兵抗清,进攻南京受挫后回师厦门整军备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