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学理论》2015,(29)
幼专生是未来3—6岁儿童的教师,幼专生能不能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其自身及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当前幼专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如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增多教育载体,拓宽教育途径;完善教育机制,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
"生态德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潜在利益和长远利益,更好地享用自然和享受生活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含丰富的生态德育思想:天人观体现了以自然为导向的生态德育思想;义利观体现了人品识别和利益分配的生态德育思想;和同观体现了知人善任的生态德育思想;荣辱观体现了知耻奋进的生态德育思想;身令观体现了为人处世的生态德育思想;上下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生态德育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雪娇  王岩 《学理论》2012,(20):213-214
幼专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择业问题已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幼专生面临的择业压力是由社会文化、学校、家庭、个人等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的,为解决幼专生不良择业心理,其应对策略有:增强心理承受力;增进客观的自我认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和择业指导;重视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张宇 《学理论》2013,(23):349-350
幼专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其职业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进而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即强化教师角色意识,突出师范教育专业特色;增强创新意识,塑造创新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倡导合作精神,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幼专生的科研能力;深入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幼专生职业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5.
王玉荣 《学理论》2012,(28):223-224
五年制幼专生是高校体制转轨的特殊产物,具有易于产生心理挫折的条件。进入高校的五年制幼专生在机遇与身份特殊的前提下生活和学习,有着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的感受和心理挫折问题,通过对五年制幼专生心理挫折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为培养未来健康的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罗石生  杨喜燕 《学理论》2013,(24):278-279
"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统合而成的一个复合概念,"三生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理念,"三生教育"若要发挥其教育功能,增强实效性,就必须将其理念寓于实际中。从"三生教育"理念出发,分析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三生教育"理念来探寻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视角、新途径,加深教师对政治课教学观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佛教认为人是兼具善恶两性的,在此法理下,池田大作提出了"人性革命"的思想,透过"善恶不二"的人性观,在道德哲学的范畴中,对"人性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现途径进行研究,从中探寻池田大作具有先进性的德育理念,并结合我国德育的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其应用到我们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中,对我国德育工作有很大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强化职校生价值观教育,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具有稳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生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作为职校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内驱力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职校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有力增强职校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而且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这对党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中国梦思想强化了当代中国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国家观教育的德育价值。并就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教育,弘扬中国精神教育,汇聚中国力量教育,实干兴邦教育,阐述了德育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杨贤江的生态德育思想非常丰富。就杨贤江生态德育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来说,中国近代"政治内生态"的分化性、中国近代"政治外生态"的"弱肉强食"性分别是杨贤江生态德育思想形成的现实因素和外在动因。杨贤江生态德育思想主要包括:"全人"标准的生态德育思想、"众善"导向的生态德育思想、道德环境论指导下的生态德育观、"团体合作论"视角下的生态德育思想等几个方面。研究杨贤江的生态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诚 《各界》2007,(4):32-33
在对部分高职院校德育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德育机构较完备,但机构的协调勾通欠缺;德育目标、内容明确,但对学生个性、人格发展重视不够;德育体系从形式上较完整,但实施机制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运行,实效性低下。1调研结果分析1.1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较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职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内核是对中国社会道德体系和伦理规范的积极思考,也是对当代国家和人民现状的积极理解,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想的丰富和坚持。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思想与国外近现代德育成果。其主要内容是:以德兴国是国家治理的根本道德原则;立德树人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标准;德育为先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理念。研究习近平德育思想内核,有利于国民道德品质的完善、文化建设根基的夯实、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  相似文献   

13.
雷田田 《学理论》2013,(17):397-398
中学生德育是德育的重要构成体系,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过去在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更多地强调思想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教育,却忽视了道德教育,当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德育,发现我们的德育过于追求理想化,而疏离了学生的实际,也造成了中学生的道德危机。因此,应从三方面加强和改进: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明确德育目标;丰富德育内容,跟上时代潮流;运用延展性德育评价原则,全方位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14.
王照婧 《学理论》2009,(28):3-4
公正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公正思想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基本要点和生态环境的现状,试图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中看出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要点,以期用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观点来指导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为切实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明确以人为本的德育思路、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机制。  相似文献   

16.
程颐和程颢的伦理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其因人施教、蒙正于养等德育方法,更是符合青少年成长的特征与过程。这些德育方法不仅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形成起推动作用,也对当今德育具有可借鉴的价值。在分析二程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对当前青少年道德失范现状进行剖析和反思,并由此提出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准的建议如下:掌握知识;重视启蒙教育,防患于未然;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9)
生态道德教育是在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德育观和新的德育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高校德育中,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对高校学生进行更为直接、积极和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也完全有可能在挽救生态危机、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亟须解决。因此主要通过对海南省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努力找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鲁甜 《学理论》2010,(16):293-294
社会问题对大学生德育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就其原因可以从德育环境、德育过程和师德现状来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可以从德育指导思想、德育过程、师德建设等方面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丽丽  姚楠 《学理论》2010,(16):197-19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的增加,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多元化,冲击了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容忽视,必须放在首位。对高校德育的内容、现状进行阐述,并结合德育的内容和现状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金世红 《学理论》2012,(6):142-145
"教育即生活"作为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其对教育与生活二者间密切关系的一种把握。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德育思想是融为一体的,就实质而言,其教育思想是"道德教育"的思想,"教育即生活"即"德育即生活"。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为反思中国中学德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推进德育目标的现实化、促使德育内容的生活化,从而为进一步凸显德育方式的人性化、实现德育途径的开放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